中华文化在千年延续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传承着民族的时代进步文化气息,一以贯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以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思想,都可以为沉淀成长提供营养和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浑厚的思想底蕴和历史长度,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和精神追求,铸造了民族精神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炽热的现实热度和激励人进步的温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传承深度和未来刻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更强、始终奔向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和不竭源泉。文化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道路选择、制度设计,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底蕴所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时代在发展,人文发生变化,思想意识激荡博弈,传统文化要有阵地,要深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潜龙勿用”沉淀成长,一朝照射出光芒亮度。
一、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成长发亮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充盈网络空间,通过建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资源平台,引领人们继承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为载体,培养树立高尚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时代进步的仁义礼智信。
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实践社区育人基础,不断丰富践行文明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们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践行活动。引导人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寻找智慧、寻找方法,在不同的课堂与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做社会公众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发挥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养成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育人空间。推进社区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社区,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组织社会公众参加孝老爱亲等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创造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帮扶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美德并受到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价值,蕴含伦理道德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应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社会公众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类文化平台上进行长期反复的实践锻炼和学习,逐步把对文化价值理论的认知转换为人们日常践行的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着力改善教育内容。各类文化育人平台既要注重内容的理论性,又要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既要注重内容的庄重性,又要注重宣传讲授形式活泼性和前沿性,既要注重内容全面性系统性,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不同类型“文化大讲堂”,形成一种文化涵养长效机制,使之成为社会公众求学问道、怡情养志的心灵殿堂。通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的征集和传播活动,阅读嘉年华,以及年俗民俗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优化人们正心笃志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育人平台,不断完善教育方法。有效方法是文化育人平台取得实效保证,要运用校园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要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谈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要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不断激活教育方法过程中文化因子,扭转教育者唱独角戏、被教育者打瞌睡尴尬境地,激发热情和焕发活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辟广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渠道,注重知行合一,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开辟有效教育渠道,从“知”进行引导。从纵向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从横向角度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是客观的。要不断引介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影视作品、公益广告进社区,涵养人们的担当意识、爱国情怀、荣辱观念,营造良好的社区/小区舆论氛围。要用大众化的语言,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报道道德模范事件和榜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从而保证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开辟有效教育渠道,从“行”进行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丰厚的中华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的数字存储、网络传播技术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众化阐释,尤其是对中华文化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现代解读,赋予新时代内涵,使社会公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历史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理论来源、思想内容、时代高度上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筑牢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不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要不断对其进行超越与升华,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方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涵养社会公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砥砺前行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绵亘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华文明形成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在新时代下,自我革命要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笃定弘扬者。
(一)成长要外看内求而往前走
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穷成长潜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挖掘自己潜力,释放自己无穷能量,在实践中体现出优秀价值的实际效果。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优秀,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伴随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的捷径可走。
1、向外看。窗户打开了就能看到光,打破固有思维,打破自我局限,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拥抱更大的世界。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你会是聚焦于那一个黑点,还是能关注到旁边那一大片空白呢?生活中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直盯着那个黑点,就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中。只有将目光从黑点上移开,才会发现更大的世界。有时阻碍进步的恰恰是自我设限,会觉得自己只能如何如何,不敢去尝试和突破。到头来,可能会被牢牢地控制在了舒适区。时常看看他人,其实就是省视自己,他人就像是一面镜子,看到他人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自己,进而打破固有思维,发现生活的转机,遇见更好的自己。
2、向内求。欲成大事,须有笃实。真正的了不起,还要学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沉下心来,踏实深耕,直至获得真才实学。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懂反省的人,往往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盲目自大的人,容易在错误中越走越偏;经常自省的人,才能不断纠偏,找到正确的路。人这一生,与其忧虑抱怨、害怕变数,不如反求诸己,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梦想。不再沉浸于世俗的热闹喧嚣,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平和从容,做个内心有方向的人。
3、向前走。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坎要自己一个一个去过。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做一件事,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先跨出第一步,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不在于想法有多完善,而在于执行力有多强大。目标近在眼前,可一直拖延怠惰,只能停留在原地。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只要肯突破、常勤勉、去行动,终会离梦想越来越近。路途再遥远,现在就开始往前走,自会慢慢靠近。执行力的强弱,决定成就的大小。不要总将自己的想法停留于想的层面,想得太多就没有时间去做了。强化自己的执行力,大胆向前看,勇敢向前看,很多事情,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沉淀自己的最好方式做好三件事
人想要变得强大就要不断沉淀自己,只有学会沉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真正地掌握人生的主导权。万物应该学会沉淀自己,努力成长,才不会辜负一生的时光。只有当一个人阅尽繁华、见识深浅就会在时光中沉淀自己,不断地打磨自身的实力,最终在沉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在独处中打磨自己。沉淀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独处,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不仅能沉淀自己,改变自己,还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会让人们有机会向内审视,正视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独处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是感觉不到孤独,而是在孤独时能懂得打磨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间,把外界的喧嚣关在门外,将孤独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人们学会了在安静中精进学识,在闲暇时陶冶情操,在孤独中修身养性,就能收获成长。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给自己一份清净、一份纯粹。
2、在失意时调整自己。生活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挑战。有的人在遭遇低谷时,总是习惯哀叹和抱怨,殊不知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关键期。暂时的挫折、一时的压力,若总是受其拖累,只会让人止步不前。不如把困难视作一次调整的机遇,踏踏实实总结经验教训,默默蓄能等待下次的机会。前进的路上总有崎岖泥泞,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重新站起来。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直面考验、笑对难题、寻找突破,才可能化暗淡为绚烂,迎来雨过天晴的时刻。
3、在历练中提升自己。古语说:“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水之所以清澈,并不是因为不含杂质,而在于沉淀。人生如此,任何成绩的取得,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当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就静下心来学习。当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沉下心来历练。成就并不一定与年龄成正比,但一定会在历练中慢慢达成。只有在不断历练中沉淀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增加生活阅历,一步步走向丰盈与完美。
(三)热爱生活,向往光明
在热爱生活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积极和乐观的力量。热爱生活,是一种可贵和美妙的能力。对于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来说,生命光芒四射,充满活力和积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妙和欣喜,享受快乐和幸福,能够从困难和挫折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懂得热爱生活,有能力会成为真正的生命赢家。
1、学会热爱。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热爱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可贵的能力。人一生,行过的桥、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他们懂得发现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美好。不必羡慕别人,也不必埋怨自己,脚踏实地,默默努力,做好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生活中,所有小日子、所有小快乐,都是最丰盈的馈赠。
2、珍惜拥有。知足是幸福的根源,只有学会珍惜才能拥有幸福。幸福如同流水,顺利的时候,可能很难感受得到,直到遇到阻碍、掀起浪涛,才能体会到力量。当身体健康时,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很难引起注意,反而会因为鞋子有点夹脚、裤子有点紧而烦恼不已。 一旦身体不舒服才会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是那么美好,而从前自己只在意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事情上。 最好的活法就是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3、心向光明。只要心向光明,生活就处处都是阳光。学会给予才有收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经营生活、创造生活,人生自会离幸福越来越近。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若感恩,处处可感恩。若成长,事事可成长。说到底,幸福与否,看的并不是处于怎样的状态,而是有怎样的感受。幸福的定义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出现在生命里。都能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生前进路上,主要通过培养塑造人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引导人们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让人们砥砺奋进新征程。而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来源是《易经》,其理论来源就是大道之门的《易经》。《易经》在理论上明确指出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应该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国学传统哲学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抛弃的精神家园,是继续走向繁荣和富强的思想动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愿人们用岁月积攒实力,用努力创造神奇,散发文化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