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大寒,2023癸卯兔年最后一个节气暨冬季第六个节令事宜


大寒,2023癸卯兔年第二十四个节气暨冬季第六个节令事宜



2023癸卯兔年大寒交节时间:2024年1月20日22:07:12。

大寒不仅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时令。大寒就是天气极寒,根据气象定义,大寒时节的温度普遍低于零摄氏度,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之一,大寒冰冻现象增多,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开始结冰。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时节。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时令,人体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时,大寒时节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养生要着眼于“藏”。大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祭灶节、送穷节、祭奠亡魂日子制作年糕、炒年货、扫尘等年终大扫除时期。大寒节气寓意提醒人们不仅标志冬季即将结束,更是新春到来的前奏,还是迎接新春的重要节点,各种春节前的准备工作随之展开


一、大寒期间气候特点

大寒节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相对当地其他时段最低,风大、干燥、雨雪、低温。大寒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相对湿度较低,天气比较干燥,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明显,各地特点不尽相同。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时节,是一年中雨水最少时期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 常出现范围雨雪天气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中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不断补充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21日开始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公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时段。当北方冰天雪地,一片银色世界时,中原则是天寒地冻,植物凋谢。而南方此时仍有植物生长,郁郁葱葱。人们认识这些温度变化规律传承利用适应,益于人们开展各项活动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冷暖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在小寒大寒节气温度降到最低。在北方地区,这时期田地已被冰雪覆盖,没有农活。南方地里没有冻结,农事活动尚可进行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鹰隼之类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初候家禽,二候飞鸟,三侯河水结冰,指出寒冷的冬天很快就过去,进而迎来的是温暖的春天。这时二十四番花信风,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相继开放,给冬季里色彩贫乏的大地增加了勃勃生机


二、大寒民俗文化

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流行年尾“年会”是“尾牙祭”的遗俗。

1、大寒迎年。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年前立春,一种是在年后立春,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都叫大寒迎年。过了大寒就立春,即迎来新一年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少有十大风俗

(1)食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2)纵饮。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3)做牙。“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年会”即是尾牙祭遗俗。

(4)除尘。除陈、打尘就是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5)糊窗。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6)蒸供。准备祭祀用供品过去供奉用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


(7)腊味。腊味在中国有悠久历史。“腊”是一种肉类食物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早在《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

(8)赶婚。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日子,又是农闲,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9)趁墟。趁虚或趂虚,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墟市,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们购物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种植、生产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交换。趁墟是农耕文化产物。年尾趁墟置办年货。

(10)洗浴。除尘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晦气。年底再忙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不尽相同,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如有“末冬”“季冬”“腊月”“腊冬”等别称,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这个月的天气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有“腊月”之称。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

2、蒸煮糯米饭。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习俗

3、尾牙祭。中国南方一些地方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土地而奉祀土地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4、吃腊八粥。腊八节是流行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节日,这节日习俗是吃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宋 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这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来历和佛陀成佛有关,清代苏州文人李福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在中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序幕。华北歌谣:“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5、数九。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小节气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没有小寒冷。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从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三、大寒养生调理

大寒节气是进补时节,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旧时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大寒与立春相交接,大寒进补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升发。

1、大寒宜忌。大寒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开水,补充体内水分。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抗寒能力

大寒节气忌讳天晴不下雪,有谚语成“大寒三白定丰年”,这表面大寒下雪有瑞雪兆丰年,从自然科学角度上看将是有道理。冬日大雪可将蝗虫杀灭,次年不会闹虫灾。冬雪可为农作物提供水分,为春季积蓄能量,大寒时间下雪为宜。


(1)忌讳疯狂进补。大寒节气天气虽然依旧比较寒冷,人们在大寒进补食量要逐渐减少,多食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顺应万物升发之势。此时饮食注意养血补气,濡养脏腑,作为冬季最后一个节气,由脾为主,养生需要注意养脾。

(2)忌讳晚睡。在大寒节气,大家需要注意就是一定需要早睡,“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阳气

(3)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大寒期间,天气非常寒冷,为了能让室内空气升高,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关闭门窗开放了暖气或空调,这样势必就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不流通,这样环境下很容易生病菌,一定要定时开窗,只持室内空气对流,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4)宜注意保暖。大寒节气继小寒之后,这两个节气气温都比较偏低,在身体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出门最好是能带上帽子、围巾,注意做好头部保暖,以免寒气从头部侵入。


2、大寒时节吃得养生。清淡饮食中肉类和蔬菜的搭配。在饮食方面应该吃温暖、营养的食物来御寒、保护阳气。牛肉、羊肉等肉类具有温肾壮阳、滋补脾胃作用。在鱼类中,黄鳝和鲫鱼具有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作用。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鸡肉、牛肉、羊肉、狗肉等。

(1)多吃苦味食物。大寒正好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养生饮食适合减咸增苦以养心气,适合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的食物不可多吃。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食物都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2)多吃易消化食物。为了起到御寒作用,冬天人饮食相对增加活动量却大大减少了,大寒期间又临近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过年应节食物。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吃得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应该时刻注意避免饥饱失调,以免发生食滞,导致肠胃损伤、便秘等状况

大寒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消滞功效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在早餐或者是晚餐时喝小米粥、萝卜粥等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粥等进行调理。饭后要适当活动一下,若有腹胀时可以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和吸收


(3)适当吃些温热脂类食物。大寒时节,天气严寒,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减慢,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少了。在饮食调配上,还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牛肉、羊肉、狗肉滋养脏腑、增加营养是冬季滋补最佳食品。

切记不要黏硬、生冷食物,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脂类,保持一定热量。在调味品上,可选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不可过量去吃。“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应多吃萝卜比较合适。

(4)红色食物好御寒。大寒处于冬春交替的时节,人们非常容易遭受风邪和寒邪的侵袭,需要注意防风御寒,在饮食上可多吃红色蔬果和辛温的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红色蔬果使人增加热能,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紫苏叶等辛温食物就有一定温风散寒的效果


(5)大寒适合喝红茶或者普洱茶。秋冬季节适合喝一点红茶或者是普洱茶,这两种茶是温热性质,起到驱寒作用老年人适当喝一点红茶、普洱茶,绿茶、乌龙茶要少喝一点。根据季节体质喝一些花茶很好,如用金莲花、金银花、菊花泡茶,可清热利咽,防止气“淤滞”。用橘皮、佛手花、玫瑰花泡茶,可疏肝理气有助于缓解冬季最易发生抑郁情绪,调节情致。


3、大寒运动。适度运动不应出汗过多,运动不应过度。锻炼应该在广场上阳光明媚的地方进行。晨练不应太早进行。最好在太阳出来后锻炼,以免阴气过重损害阳气。日光浴对身体有益,不仅能加热和补充钙,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适当进行运动锻炼,跑步,跳绳、爬山,通过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身体血液情况注意体内寒气排出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对于身体健康有一定好处。运动强度取决于身体状况,轻微出汗是最好。运动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前热身,如踢腿、握手、扩胸、转身等。防止运动伤害。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可戴帽子、手套和其他运动,然后在身体逐渐变热时取下。在雾天和下雪天,可暂停锻炼。

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大寒过后就是年一度的立春,春暖花开就会起来万物复苏。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