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易经》的专业术语知识


有关易经》的专业术语知识


易经经历漫长曲折发展,在不断提炼完善过程中凝聚着易家的心智,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丰富理论,有人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让《易经》多了几分神秘感。传统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连山》《归藏》已失传,另一说是被融入五术之中,确实失传了一部分还有很多保存来了,在中医风水道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连山易》《归藏易》两个内容结合。《连山易》比较早,是夏朝易经,又说是神农时代易经。《连山易》卦与《周易》卦的位置不同,《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经》。《连山易》的卦始于艮卦,《归藏易》始于坤卦,然而等到《周易》以乾卦开始。《易经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分别由伏羲神农轩辕三皇完善,到周文王时期孔子注解的“十翼”而最终形成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共64卦,包括上经和下经,上经34卦主要讲自然规律,下经30卦主要讲社会规律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族人始祖,是中国古籍当中记载的最早的帝王,被称为三皇之首,是先天八卦创立者。伏羲生活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旧石器中晚期,出生在成纪就是甘肃天水,定都在陈就是河南淮阳。伏羲创作先天八卦,周文王创作六十四卦及卦爻辞,孔子创作了《十翼》又称《易传》。现在大家看到的《易经就是周易》+《易传》。


一、《易经》的主体结构

历代先哲对《易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作《易传》之前《周易只有64卦及每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是孔子后人所作。《周易》加上孔子的“十翼”,犹如插上了丰富哲理翅膀成为了一个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著作,在汉代被尊为“五经之首”。“十翼”包括《彖传》两篇、《象传》两篇、《系辞》两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一共十篇。《彖传》,彖tuan四声,总结小结意思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对卦辞的总结和爻辞的总结。《象传》分为大象和小象,大象是对卦辞的解释,小象是对爻辞的解释。《文言传》是对乾坤二卦的补充解释,只解释乾坤二卦,其他62卦没有。《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对《周易思想整体阐述,包括对《易经起源追溯,以及对《易经理论深入探讨可以说是孔子对《易经思想的升华,是研究易经》的人必读之作。《说卦传》讲“八卦卦象产生,以及八卦“象”的解读,是对八卦理解八卦内涵解读,是第一部“卦象大全”。《序卦传》是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告诉人们六十四卦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排列的道理。《杂卦传》是对六十四卦含义高度概括揭示了每一卦的主要特征,如“乾刚柔坤,师忧比乐”等。在读易传时,能给人们学习易经》一些启迪和解疑惑的思维


(一)《易经基础知识

1、太极太极先天五太理论称为胚晖,是指事物形成状态,即天地未开,混沌未判时的那个状态,此时太极有神、气、形、质、体五行具备,内部仍处于混沌一片,阴阳未分的状态,故太极称为混沌,太极是浑然一体的世界本源。庄子曰:太极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源的范畴,太极之太即初始、宗源、无上。极是尽头、无端之位、结果之元,是极点,物极则变 ,变则化,变化之源是太极太极在一般意义可以理解阴阳

(1)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中其一为太极

(3)大衍之数四十九未分为太极

(4)以阴阳未分为太极

(5)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指天道地道人道万事万物都有两面,不断变化,相互关联。

所谓天道即天体运动规律,如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等固定不变规律地道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如四季更替,潮落潮涨等自然规律人道主要指人的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尊重自然规律学会控制情绪,如不生恶念,不惧恶念,一心向善,探求正确的方法提高修养才是符合天道地道方法

太极与数术的关系:无极为0,太极为1,两仪为2,四象为4,八卦为8,太极为一,为万物之始。


2、两仪。两仪指具有阴阳对立与并存性质的两种事物因素。《易经自然是从两仪开始。《易经》把世界所有事物及其性质、状态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依此说明世界是由阴阳两种物象构成的。喻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刚”“柔”事物体现了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可以指天、地;男、女;昼、夜等。有的说阴、阳;奇、偶;刚、柔;乾、坤......总之是宇宙可以二分的事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表示“阳”,叫“阳爻”,用 —。

表示“阴”,叫“阴爻”,用 — —。

阴阳自然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阴阳人事:男为阳,女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阴阳与其他: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白昼为阳,夜晚为阴......

易经六十四卦共有384爻,其中阳爻192,阴爻192。分别喻示着自然社会的一切“阴阳”和“刚柔”现象。演示着万事万物发展情状。这个3000年前出现经典,对现代科学发展是极有指导意义。比如生活中的电分正负极,科学中无论多么复杂的计算分正负数。


3、四象。四象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分别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他们分别代表:春、 夏、 秋、 冬,东、 南 、西 、北,上弦、望、下弦、朔(月亮形状),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是《易经》由阴阳八卦的中间环节和过度阶段。也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特性

4、爻 爻象 爻位。爻是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由六根线条组成,这些线条就称为“爻”,也就是每卦都是由六“爻”组成。“爻”就是相交的意思万事万物的无穷信息组成了一个无边的网,一个“爻”就是网上的一个节点,或者叫交叉点。“阳爻”用数字“九”代表;“阴爻”用数字“六”代表。六根代表“爻”的线条组成“卦”,它所代表事物形象、形迹就叫“爻象”。每一“爻”所处的位置就叫爻位”,“爻位”各自有各自的处境和含义。爻象:是阳爻和阴爻象征事物及其性质。阳爻象征日、天、男子、君子、刚健......;阴爻象征月、地、女子、阴柔......。爻位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六个“爻”,六个“爻”分别处六个等级,这个等级就叫爻位”。六爻位置是自下而上排列的,象征事物发展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进行。这些不同的等级都有自己的专称,就是爻的名字

爻位表现额一切事物自低而高、自小及大的发展变化规律。也表现空间的天、地、人和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

爻位可以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贵、贱;先、后的地位阶段。古代社会地位和“爻位”相对应的是:“初”为庶民;“二”为士人;“三”为大夫;“四”为公侯;“五”为天子;“上”为已离职的太上皇。六爻为一卦,下三爻称“下卦”,又称“内卦”;上三爻称“上卦”,又称“外卦”。八卦符号是由阴爻和阳爻三叠而成。最上面的一爻象征“天”;中间的象征“人”;最下面的一爻象征“地”。天、地、人即为“三才”。而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是由六爻组成的,以“上”、“五”两爻象征天;“三”、“四”两爻象征人;“初”、“二”两爻象征地。也是“三才”的意义


5、卦 卦名 卦象。卦有单卦和重卦之分。由三个爻组成的成为“单卦”或“小成卦”。由六个爻组成的叫“重卦”或“大成卦”,又称“复卦”。

每一卦都有一个名字就是“卦名”;每一卦都有一个象征意义就是卦象”。单卦有八种,就是八卦”。八卦名字分别叫:“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象征天,坎象征水,艮象征山,震象征雷,
象征风,离象征火,坤象征地,兑象征泽。

八卦的取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天和地: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水和火:一个往上升、一个往下流;风和雷都是运动之象;山和泽都是静止之象。风和雷一刚一柔。山和泽一凸一凹。风雷在天、山泽在地。风雷中有电火明灭、山泽中有水汽沉浮古人八卦的错综变化来描述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6、八卦六十四卦名字记法。八卦两两相重合的排列组合就会形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卦名有三种情形。自相重叠而成的卦名字不变八卦中叫啥,六十四卦中也就叫啥。异卦上下重叠而成的卦,卦名取爻辞中有代表性的命名。以现象事理命名的卦就是规定给起的名字

7、序卦 卦象 卦德。序卦是指卦象的排列次序。八卦的排列次序有两种。一种是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称为文王八卦次序”或“后天八卦次序”;另一种是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称为伏羲八卦次序”或“先天八卦次序”。这个我们暂时不需要详解只要知道有这么两种八卦次序即可。当然有条件情况下,老师希望你们研究的越仔细、越通透越好。我们现在要学的是从《乾》、《坤》两卦开始到《既济》、《未济》两卦结束六十四卦卦象符号是一定的。比如乾卦、坤卦等,无论是单卦还是重卦,单卦就是由三爻组成的,重卦就是六爻组成的。每卦除了可以象征天、地、风、雷等,还可以象征具有相似属性的各种事物象征的物体就叫卦象象征意义就叫卦德。我们把下面这个表格尽量熟记于心。如果不能,就把它保存下来,以便随时随地可以查阅。


8、《易经》中占断语言意思。“吉”字其意是“好”“善”“得”等,总之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一种行为中的结果到底不是“吉”,又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现形式为“吉”“中吉”“贞吉”“大吉”。

“利”字其意是“有利”“利于”等,主要提示人们怎么样做好,怎么样做没有好处现形式为“利”“无不利”“利见大人”“利涉大川”。

“吝”字其义是“艰难”“痛惜”“遗憾”等。“吝”字有警示之意,如果不能警示而自省自新,就会由吉走向凶。现形式有“吝”“往吝”“终吝”等。

“悔”字其义是“悔恨”等。警示人们“悔”而要“改”,如果能改,就会由凶而趋向于吉。

“咎”字其义是“灾害”等,比“悔”严重,比“凶”轻微。“悔”是小困厄,“凶”是大灾难。本课程出现最多的就是这个字,多数都是“无咎”结束原因是“无咎者、善补过也”。

“厉”字其义是“危险”等。警示人们避开“危险”或用正确的方式面对“危险”。

“凶”字其义是“凶险”“祸殃”等。“凶”字是有特定情况的 如果能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谨慎自省,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在整个《易经》中,始终贯穿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吉”“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多自强、多警惕自己、就能逢凶化吉;不求上进、随波逐流,即便现在处境吉祥,也会转为凶险的。


9、当位与不当位。卦象六爻有奇、偶之分,就是阴、阳之别。初、三、五是奇位,也就是阳位;二、四、六是偶位,也就是阴位。如果阳爻在阳位上,阴爻在阴位上,就叫“当位”或“得位”。古人以“当位”之爻象征事物发展符合规律人处适合自己的环境位置上,具有发展前途。屯卦,初九和九五,阳爻在阳位上,就是当位。

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就称为不当位”或“失位”。“不当位”象征事物发展符合规律或背离正道,同时也象征人处不合时宜的环境时间、地点、地位上。喻示没有发展前途。比如同样还是我们的屯卦,“六三”阴爻居阳位,就是不当位。在《易经》中你要明白,当位之爻预示吉利不当位之爻预示吉利。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当位是守正防凶,不当位时努力趋正求吉。


10、 中 中正。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的思想,前面讲过,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经典都由《易经演化而来。《易经》当然是强调“中”的思想的。六爻卦的二爻和五爻,就是下卦和上卦的中间。这两个位置称为“中位”。爻处在中位就称为“得中”,简称“中”。中位象征人和事物坚持中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得中优于得正,所以《易经》中二爻和五爻一般都预示吉利之象。凡是阳爻居中位,我们叫刚中,象征具有刚健而适中之德;如果阴爻居中位,象征具有柔顺而适中之德。如果阴爻居二位,也就是二位本来是中位,也是阴位,或者阳爻居五位,就是五位本来是中位,又是阳位。就说这是既得中又得正,象征事物发展到达最佳状态,具备最为良好的发展条件


11、本卦 变卦 变爻 静卦。

本卦:占筮最初所得出的卦即为本卦。或称正卦、原卦。

变卦:一卦因为一爻或多爻爻动,爻性发生变化成为另一个卦象的卦。又称“之卦”或“动卦”。

变爻也称“动爻”。指占筮所得本卦中具有可变性的爻,或称老阳爻、老阴爻。也就是说打卦如果打出老阳爻或老阴爻不能直接预测,要把它进行变化。某一爻或几爻,由阳变阴或由阴变阳,卦象也随之改变。即称为变卦

静卦:如果占筮所得的卦象没有变爻,各爻都是静止不动的,就叫“静卦”。


12、 错卦 综卦 互卦 卦主。

错卦:把一个卦的各爻的阴阳性质反转过来就是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形成卦象即为错卦。

综卦:把一个卦象从上到下颠倒过来形成卦象即为综卦。

互卦:把一个卦象的初爻和上爻不动。取二爻、三爻、四爻组成一个单挂做内卦,称为“下互”。再取三爻、四爻、五爻组成另一个单卦做外挂。称为“上互”。

卦主:一卦中构成决定一卦吉凶大义的那一爻就叫卦主。


(二)《易传》叫《十翼》有十个部分

1、系辞。系辞共5500字左右,是关于易经的通论,阐释易经的基本道理。其内容简易而博大,主旨清晰而深刻。以前两章为例,看看系辞说了什么。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前两章解释六十四卦是怎么来的,同时说明乾和坤的性质,是《系辞》的总论

天尊地卑,并非在说等级差,尊卑只是说明乾、坤性质和作用,尊有尊的作用,卑有卑的作用

乾主管最本源的开始,生出一个无形的、总领全局的轮廓,坤续接乾的工作,生成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分工有序,乾坤定位才能天下定位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正因为性质不同,才会有各自的作用。若性质都相同,那么谁都没用了。若性质混乱,那是天地形成之前的事。人与人、物与物都有各自的天性顺应天性就是无为就是实事求是。

乾是纯阳,坤是纯阴。阴阳(一画卦)相互磋磨生成四象(两画卦),进而生八卦(三画卦),八卦旋转推荡出去,两两重叠,生成六十四卦(六画卦)。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是无情类,物是友情类。聚在一起就是《萃》卦,群英荟萃了,自然有人上升,接着就是《升》卦,利益链条生成,自然产生吉凶。一般来说,与同类在一起,志同道合往往吉祥,但最终是吉是凶,在于是否配位。

2、彖辞。彖传从大局说明卦的意义。彖词共64条,附在每一卦,解释挂名和卦辞。卦辞是文王所作,指出一卦的核心内容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

“彖曰”就是彖辞,解释卦辞——元亨利贞。

伏羲时期没有文字都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图像。卦辞和爻辞是由文王所做。

3、象辞。象辞包括大象和小象。大象64条,主要从内外挂的卦象解释本卦的意义
“象曰”就是象辞。每个爻辞后面还有“象曰”,这是解释爻辞的小象。
小象384条(64卦每卦6画,6*64=384),说明爻(yao)象或爻辞的意义
象传从局部关系说明卦的意义

4、文言。孔子文言传主要解释乾坤两卦。因为乾坤易经的大门,知乾坤则知易。

5、说卦。主要解释八卦说明八个卦象代表的具体事物,进而从不同角度理解易经

6、序卦。六十四卦有具体的排列顺序,序卦说明其所以然,让人们容易理解记忆六十四卦

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升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稚)也。

序卦的第一段讲了四个卦,即乾、坤、屯、蒙。天地指乾、坤两卦,屯卦由雷和雨组成,刚柔相交,雷雨动荡万物始生,屈而未伸是屯,幼小天真是穉,幼小的孩童当然要启蒙。

7、杂卦。用简单干练的词语说明卦的特性。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易经》分上经和下经,系辞、彖传、象传都是用来解释卦的,跟随在每一卦的后面,自然分上、下两部分,共十部分,称作《十翼》。易传就是解释易经,通过学习易传,更容易掌握六十四卦内涵。要切记六十四卦才是主体,其他都是辅助。


(三)《易经》的三大精髓——象、数、理

1、“象”。“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的基本构成卦象卦象模拟外物的性象的。《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万事万物都是通过卦象和爻象来体现出来的。

2、“数”。数,是《周易特有符号数量形式,《系辞上》“极数知来谓之占”,《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体现周易用数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特征。这个数是定数,是状态、是结果,是把握事物依据

3、“理”。理,即对象数以哲学上的阐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从前圣人创作周易》,目的在于顺应万物之性和宇宙法则,它是自然之理、事物之理、万物变化之理,也是长幼尊卑之理、刚柔相济之理、静动之理。


(四)《易经》三个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易经》就有一个原则叫:“三易”,《易经包含的三个规律,“易”这里可以理解为“规律”的意思

1、变易。宇宙世间万事万物时刻皆在变化之中。世界上的事、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不变的。

2、简易。宇宙万事万物,有许多是人类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有其理必有其事。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看到“其事”但又无法解释清楚时,只是因为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没有找到它的原理而已。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把数学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叫作简易。

3、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却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就是变化出万象的那个东西不变老子勉强称其为“道”。宗教称它为“神”。哲学家称它为“本体”。不管它叫什么,它是不变的。只要“不易”的这个东西一直存在万事万物都会遵循着它的“简易”之理,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变化


(五)《易经》必要基础知识

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易经自然现象人事变化符号表示


5、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事理卦象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君位。指四爻与上爻之间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元。易经中一般认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经中一般认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收缩,成熟。


30、贞。原意是占卜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正而固。


31、吉。顺从易理为吉。


32、凶。违反易理为凶。


33、悔。犯了过失,心中想要补过迁善,知过而能改,悔后趋吉。


34、吝。犯了过失,找理由掩饰与推诿,知过而不能改,吝常趋凶。


35、咎。灾祸

36、当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


37、不当位。阴爻居于阳位,阳爻居于阴位。

38、阴位。从下至上,二、四、六(上)为阴位。


39、阳位。从小至上,一(初)、三、五为阳位。


40、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为內卦。


41、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为外卦。

42、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如果一为阴爻而另一为阳爻,则为相应。


43、不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彼此同为阴爻或同为阳爻,则不相应。


44、承。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阳爻,叫阴承阳或柔承刚,大多顺而善。


45、乘。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上面,乘驾在阳爻上面,叫阴乘阳或柔乘刚,大多逆而劣。


46、经卦。又叫三画卦,共八个,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47、复卦。又叫六画卦、成卦,共64个,就是所说的64卦,每个复卦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


48、反卦。前一卦像卷帘一样反过来就是后一卦,后一卦反过来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两卦。


49、对卦。两卦六爻从初至上阴阳相对,比如乾坤两卦。

50、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51、本卦。无论用什么方法起卦,得到的这一卦就是本卦。


52、变卦变卦相对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动爻”,即老阳、老阴之爻,此爻即为“变爻”,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那么本卦相应的就会转变,原来相应的的阳爻就变为阴爻,阴爻变成阳爻,因而得到一个新的卦,即为变卦


二、《易经》的作者

易经》的作者包括伏羲神农氏、黄帝、尧帝、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并非一人所能完成过程而是凝聚伏羲神农氏、黄帝、尧帝、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心血智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作者姬昌易经》的作者往往和三皇的传说在一起,三皇时代一般认为在距今5千年以前。伏羲神农黄帝认为是上古时期三个杰出部落首领与帝王,是中华民族的三位人文始祖

1、《易经》的作者传说。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伏羲氏就作了八卦。到了距今五千年以前的神农炎帝做了《连山易》,轩辕黄帝做了《归藏易》。相传《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文王作的《易经都是六十四卦不过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不同的。 《连山易》的第一卦是艮卦,艮卦代表山,是山连着山,所以叫连山。《归藏易》第一卦是坤卦,坤卦代表地,大地收藏万物万物回归大地,叫《归藏》。《易经》第一卦是乾卦,整个六十四卦的次序一直保存至今。

2、三皇与《易经传说中的秘密。一部《易经》成书历史中华文明早期形成历史同步就是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原创著作,是中国最早先民的智慧结晶承载中华文明基因。探究《易经》的作者就是揭示中华明史书写秘密过程


3、伏羲八卦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族人始祖,三皇之首。传说远古中国衣食住行、医药九针等,都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伏羲发明创造,其中最大的一个发明就是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创造八卦记载伏羲创造八卦典籍有《周易?系辞下》、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律历志》、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等。

伏羲出生甘肃天水,在距天水十公里的三阳川西北端有一座卦台山,就是当年伏羲八卦地方伏羲从西北高原走出来到黄河下游的黄淮大平原上,建立了太昊伏羲部族,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建立了首都。伏羲不但是部族酋长,而且担当着与上帝沟通使命沟通方式就是八卦图。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会发现古老的渭河从东向西弯曲成一个“S”形,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与卦台山隔河相望处,有一龙马洞。卦台山东麓渭河中心,有滩地数处,形似太极图样。滩河交界处,有一大石,是著名的分心石奇观。神奇的是2006年就在淮阳的平粮台古城址上,发现八卦中的离卦。

4、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神农氏之后,黄帝、尧、舜氏,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文字表明,黄帝、尧、舜曾经对《易经》的内容进行过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时代变化发展

5、《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6、流传至今《易经》一般指《周易》。仅就《周易》的经文部分而言,孔子当然算不上《周易》的作者。至今看到易经》,一般包括《易经》中《易传》部分,《乾.文言传》《坤.文言传》,均为孔子所作。从历史记载角度来说,《史记》中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的文字记载。《史记》中的这段文字表明,孔子不仅是《乾.文言传》《坤.文言传》的作者,更是对《易经》的历史文献作过整理。无论是从孔子作为《乾.文言传》《坤.文言传》作者角度还是孔子对《易经》的历史文献作整理角度孔子作为流传至今的《易经作者历史地位,都不能抹杀。


易经》的作者不是个人,包括伏羲神农氏、黄帝、尧帝、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相传在上古时,伏羲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特点。《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