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清明,2024年二十四节气第五个暨春季第五个节令事宜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清明节


清明,2024年二十四节气第五个暨春季第五个节令事宜



2024年清明交节时间4月4日15:02:03。

清明节的得名来源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时节,既是自然节气点,还是传统节日,又称祭祖节、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等,在仲春与季春之交,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节气节日。当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踩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合一,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思想。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清明文化内涵及物候特点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是踏青扫墓、对亲人寄托哀思、悲痛伤感的传统祭祀节日。除了中国世界还有一些国家地区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好时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相仿效,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风俗。《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在早期观象,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天维建元,从寅开始,《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北斗星斗柄从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终而复始。北斗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明节有“三候”。清明时节,阳光明媚,鸟鸣虫唱,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最突出莫过于“三候”。
一候,桐始华。指的是此时白桐花盛开,迎接清明的到来,清香四溢,春天如约而至,正是花开时节。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鹑是一种小鸟,从表面上看,是说地里的田鼠化作了鹌鹑,一种鸟儿。实际上就是阳气生法,老鼠钻到洞里,而各种各样的小鸟出来活动也是百鸟迎春到。
三候,虹始见。这比较容易理解,到了清明时节,寒雪褪去,春雨到来,彩虹也随之出现正是春和景明之时。

清明节气候特点。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二、清明节习俗活动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蕴含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习俗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礼俗主题


1、郊外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时间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2、扫墓祭祖。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在古人信仰里,祖先坟墓子孙后代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3、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太宗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4、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插柳。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驱鬼辟邪。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6、拔河。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民间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7、荡秋千。荡秋千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秋千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8、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参加斗鸡。如玄宗最喜斗鸡。

9、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10、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用来训练武士。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11、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2、冷食习俗。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关于民间寒食习俗记载,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宋时代,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13、冷饽饽。清明节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等。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节习俗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三、清明节养生

清明时节,正值气候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阳气生发。《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中医理论机体生长在于春季,而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而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人们在这段时间适宜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明时节,是人体肝气最旺盛的时期,肝气过旺会影响脾胃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情况应该予以避免。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正常功能


(一)清明时节养生

1、清明起居养生。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到了清明,大地暖到了清气上升之时。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坐卧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气血的循行,扼杀阳气,而熬夜太晚,也会耗杀阳气。因此,起居方面做到早睡早起顺应人体阳气生发的规律,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清明时节还是高血压易发期。生活工作中如果受到不良刺激,或者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容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要注意调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

清明时节,尽管“春瘟”流行应该经常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以放下烦恼压力,从而达到自然同气相求的目的。此外注意经常清洁身体,尤其是要勤洗手,这样能有效消灭细菌



2、清明饮食养生古语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过度。

(1)荠菜。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之后,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

荠菜可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肠炎等问题。另外,荠菜还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铁、磷及维生素B1、B2、C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适合清明时节食用。


(2)螺蛳。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螺蛳食法颇多,与葱、姜、酱油、料酒以及白糖同炒。煮熟挑出螺肉,拌、醉、糟、炝,无不适宜。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3)虾。“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4)香椿。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

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还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3、清明节健康养生。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时,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天气温度变化相当大,时热时冷。踏青是清明时节大家都喜爱的活动。然而人们适宜运动,不要过度地进行活动,而造成心脏压力。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能登山、做过量运动。在这细雨纷纷的节气湿气较重,人体容易感受湿邪、觉四肢麻痹,尤其是老人家,易出现关节疼痛等病症,加上此季凭吊活动劳累。更要注意方位养生保健。

清明时节,人们会在凭吊先人,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时间容易触景生情,情绪波动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在扫墓时,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清明时节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此类疾病患者不宜过度悲伤,最好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影响


4、清明时节谨防哮喘肿瘤。清明正是繁花盛开,树木葱郁之季,更是花粉、昆虫引发过敏的高蜂期,再加上清明扫墓焚烧纸钱祭莫先人的风俗盛行,纸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多种空气污染物,会刺激和损害人体的呼吸器官引起咳嗽、气喘等疾病,更容易诱发哮喘,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因此过敏体质和患有哮喘的人外出时,尽量不要到野花丛生的地方,要常备口罩还要防止过度劳累。另外,到郊外去扫墓还需要当心草丛中的昆虫,尤其雨后湿气较重时,昆虫繁殖,如在春季常见的恙虫等,人被叮咬后易患上恙虫病。因此到野外扫墓时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裤口,并在身体暴露地方涂上驱虫剂,以防万一。

盛春时节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体内分泌系统旺盛,激素水平增高,有可能会刺激体内激素依赖性肿瘤的迅速发展。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奥托·沃柏格曾对肿瘤有过这样的论述:“癌的产生是由于氧气不足。”我国中医对肿瘤的论述是由于“淤堵”,而长期受寒凉也是加剧淤堵的一个重要因素,清明雨后寒凉,湿气加重,这点往往也会被人们忽视。这就要求我们随时注意体温调节,并使全身处于一种放松状态,经常运动,防止淤堵、同时要少食用生发的食物和药物。



5、悲伤有度预防高血压。人体内肝气随着春季日渐深远而感觉愈加旺盛,在清明之际达到高峰中医强调旺木伤金伤土,如果肝气过旺就会对心肺及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可造成循环系统功能素乱,可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高血压病更易高发,此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危害很大,清明养生要予以重视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尤其继发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疾病。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现在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佳,大悲大喜后。或长期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致精神压力加重,也导致和加重高血压发生。清明是一个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过度劳累再加上情绪的不稳定,更容易致使原来血压偏高的人病情加重,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引发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


清明时节预防高血压。首先精神调养尤为重要,在祭祀过程中,应当减轻和消除过度悲伤情绪,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开朗,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年老者日常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作为首选锻炼方式;年轻者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勿抽烟酗酒,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其次。饮食方面注意合理膳食,定时定最,不要因为忙碌而改变正常的作息时间,要适量控制能量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肥胖者要控制体重,补充水分,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尽量保护心、脑、肾血管系统功能。清明还要注意周围冷暖空气的01激,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外界环境的不适致血压上升,如在该季发现劳累或悲伤过后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或血压过高等应及时就医。

6、起居有常,外出踏青要有度。清明时节的养生首先要保证睡眠,经常熬夜、睡眠规律生活习惯,对肝脏的损害极为严重。熬夜的人第二天容易出现双目红赤,这就是肝火上升表现,长此以往,必然伤肝。上网、看电视、误乐到深夜,这样的作息时间调整。同时清明时节又忌讳睡懒觉。一天24小时犹如二十四个节气,早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人应6点前起床,静坐或外出锻炼,才会头清目明。精力充沛。起床晚于6点,则会引起头晕目眩或头昏脑涨。白天没精神

清明过后,草木陆续生长,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促进人的阳气生发,民间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习俗。同时,这一时节又是登山的好时候。踏青登山是个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极大的锻练。还能很快地消耗脂肪,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要考虑个人体力身体素质状况,对于平时很少锻炼者和中老年人而言,更不要逞强。运动时要保证呼吸和心率的正常和节律。



(二)清明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1、多吃些护肝养肺食物。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习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清明节气,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好处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生机。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2、不宜吃酸性食物。人体内肝气会随着春天而日盛,肝气在暮春之际清明期间可达到顶峰。此时如果肝气过于旺盛反而容易损伤脾胃。肝在五味中对应“酸”,此时如果再多吃酸性食物,就会不利于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应少吃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

3、宜温避“发物”。春季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造成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发物会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有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适当吃些凉性食物。清明雨多湿气较重,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古人对清明有描述,唐代杜牧的《清明》就抒发了一种祭拜的寄思和游玩的感情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aria-hidden="true">?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