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儒家经典之《论语》第二篇《为政》


#《论语》#儒家#传统文化#《为政》

论语》第二篇《为政》内容24章,孔子以“德治”的治国之道为儒家所倡导和政治主张,讲解了为政之道的宗旨和原则,阐述了“为政”和“德行”的关系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素养、学习思考关系孔子本人学习修养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表明个人德行好了才会更好“服务大众”。一个有德行的人只要为政以德,国君可以“居其所”,强调不要瞎跑,不能胡乱指挥,为政者应该待在自己该待的位置孔子政治活动不如教育活动成绩辉煌而显著,而他的政治思想和为政理念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认为“德治”优于“法治思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实现了“为政以德”,百姓就会像“众星”那样,围绕着“北辰”而旋转。“为政以德”,包含着“君德”和“政德”两个方面所谓“君德”,包括后世所说的“官德”,强调执政者要“身正”。“身正”才能感化人,才能“令行”通畅顺达。所谓“政德”,即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这并非要取消刑罚,而只是反对“不教而诛”,为后世儒家以德治国思想奠定基础孔子实现“德治”主张在不同场合论述过一些设想。孔子认为孝为德治之本。在家实施孝道,将孝道推而广之,人皆知孝,便从“齐家”达到治国”的目的认为孝不仅仅是“能养”,孝道应该包含一“养”,二“敬”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更被强调。这些思想后来被孔子弟子曾子所继承发挥提出“举直错诸枉”的主张。选用正直的人士,把他安置于邪曲的人之上,这是孔子一贯的政治主张。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内涵要义,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又突破历史上为政以德思想局限性,赋予了更高标准价值形成了新时代的政德观,为开展好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志道据德”“以德行道”,成功地将中国社会组织起来”,以强大的领导带领中国人民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为政》篇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二、《为政》篇译文参考


      孔子说:“用道德统治国家的人,就会北极星一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通过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公国刑罚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只能免于犯罪惩罚,却没有耻于为恶的心。而通过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规范百姓言行,不仅使百姓懂得廉洁是非,而且从心里归服。”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有了自己的德行做人原则。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支配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能接受。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时候,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除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父母担忧子女的任何事情。”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许多人认为的孝呀,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自己的父母恭敬孝顺,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时,最不容易的就是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父母去做,有了可口的饭菜,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做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给颜回授课,一整天下来他都不提任何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钝的人。等他回去后,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应看他言行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应该先行动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做到后再把它说出来。”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研攻异端杂学,不过带来危害罢了。”

  孔子说:“仲由,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张请教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不明白地方放在一旁,谨慎的说出自己所懂得的,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疑惑的先放在一旁,谨慎的去做自己真正懂得的,这样就能减少事后懊悔的概率。说话少犯错,做事后悔自然就有官职俸禄了。”

  鲁哀公问:“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让他们居于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不会服从。”


  季康子问道:“要让老百姓恭敬、尽忠并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恪守孝道、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善于任用贤能之士,教育那些能力稍逊之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参与政事了,你以为要怎样才能算是参与政事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这就好像牛车没有大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关键,马车没有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它还怎么行驶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吗?”孔子回答说:“商朝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其中减少和所增加内容可以知道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其中减少和所增加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如果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先祖而去祭祀,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