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感悟伟人驾驭人心的策略


#励志#革命历史#人物

感悟伟人驾驭人心策略



个人想要拥有理想目标胸怀大志,更远大的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必有运筹帷幄的顶级智慧能力必然要有超然于众人之上的魄力,想要取得出色成就便要有驾驭人心本事毛泽东作为一位具有丰功伟绩、永恒魅力历史伟人,在革命生涯中别具一格的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举才之德、容才之量、育才之识、护才之胆,达到了令常人难以企及境界高度。在他的带领下,革命事业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不断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选人用人反对论资排辈,坚持破格提拔年轻的杰出人才。他不止一次地引用清朝龚自珍的一句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是指不局限于一制格、方式选拔使用人才毛泽东十分喜爱这句诗,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求贤若渴的心情教育全党,要尊重人才,团结人才只要识得英才,他就大胆任用。毛泽东曾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帅印……”古代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破格提拔战争年代,毛泽东任命十八九岁的“娃娃”当师长、当团长,任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军团长。实践证明所用的这些人都成为所向无敌的战将。现在人民要倍加感激,毛泽东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毛泽东为党、为人军队为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人当家做主、为民族解放和团结、为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勋,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永远为党和人民铭记。现在人民安定幸福生活不忘毛泽东毛泽东胸怀宽广,拯救穷苦人民的丰功伟绩。时代奋进的人们学习毛泽东创业智谋精神收服人心方法,让所有人都要掌握社交技巧成就梦想



一、收服人心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说起井冈山,人们自然想到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只是罗霄山的一座小山脉,罗霄山脉是湖南和江西自然分界线,从北向南,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山山相连成一脉。井冈山是万洋山的分支,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后,开始声名鹊起、誉满全球。井冈山因毛泽东闻名毛泽东通过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逐渐成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井冈山现在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内外人士来此瞻仰、学习、观光,感受革命热情,深受感撼,激励人们斗志前行

1、20世纪20年代初,一艘红船从嘉兴南湖起航。6年之后,小船上一个叫毛泽东青年,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党发动数十次武装起义都先后遭受挫折,而唯有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是不可挡的燎原之势壮大起来了,成了早期革命的摇篮



2、毛泽东受挫折后,能率先把队伍拉向井冈山,能率先找到上山之路”为革命创建了一个根据地,有了休养生息的地方。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去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此时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袁、王部队的人数虽不多,但在当地相当有社会基础,不与穷苦人家为敌,许多群众拥护他们。

怎样面对这支武装力量就成了主要问题队伍中有的干部只看到他们各自只有一百多人、几十杆枪,便作出“火并山寨”的打算。但是毛泽东了解到他们最在意的是枪,于是向前委提议,准备一下子送他们一百支枪,将袁文才的全部人员都武装起来。前委成员听到这个大胆的设想,有的人表示怀疑,余酒度坚决反对

毛泽东说:“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啦。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朋友还多呢!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不能看到几十个人、几十杆枪的问题,是个政策问题;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革命武装。”

袁文才、王佐受到毛泽东的宣讲感动,有了参入革命的觉悟。袁文才同意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并说服了其他人,最后大家加入了革命,成了坚定的革命力量



3、不久,一位时年42岁的朱德“老同志”,率领从南昌城南昌起义军余部走来的不足两千人登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是什么力量,使两位伟人的大手,在井冈山紧紧握在一起?“朱毛井冈会师”共筑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基石,对于这样彪炳史册的壮举,今天能得到什么启示,对后人都是励志精神

4、两位伟人,解放后,亲自讲述了“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的故事”……毛泽东说当时“人心乱得很”,一点都不为过。

秋收起义部队,连浏阳县城都没守住,就往后退。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已不足千人。站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给部队讲话。

据萧克、何长工在《秋收起义一文写道:“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道言道:胜败是兵家之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秋收起义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是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者难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还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大水缸!”

5、毛泽东的话,信心满满。半年之后,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两年之后,红军武装力量已达10万余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武装力量



二、毛泽东驾驭人心

毛泽东用人讲五湖四海原则,不拘一格提拔使用人才毛泽东强调放手使用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只有前线指挥最熟悉,需要临场发挥,当机立断。远离战场的最高指挥要放手前线指挥。在这一点上,毛泽东运用得出云入画、行云流水毛泽东强调依法用人,用制度管人,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佩服主席胸怀的同时,能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呢?

1、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井冈山时,毛泽东讲井冈山话,关心井冈山群众切身利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十分重视发动群众,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特别善于学习运用当地的语言农民乡土话语,往往富有生活气息,再配上与自己息息相关利益诉求,必将极大地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增进情感认同。毛泽东曾这样生动地解释群众路线:“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正是毛泽东所说的“播种机”作用。按此,群众路线就是让党的种子在群众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抽枝、散叶、开花、结果,使种子植根土壤、借土壤孕育种子,在种子生长的同时,又不断回馈土壤,从而形成二者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可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用好让党在人民群众心中扎下根基方法论。



2、躬行践履风格。躬行践履是儒家认识论的方法论之一,是经过历代思想家长期论证的“知”与“行”关系正确的成果。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躬行践履”十分重视,同时注重“实事求是”的思想风格。毛泽东对于这两者的继承可谓是恰到好处毛泽东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主义出发思想作风,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

3、万不得已,不要树敌。俗话说:多个朋友条路不要将别人逼到敌对阵营中去。做事过程中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那些有阻碍的人或事,不要总是采取敌对的心态方式不要想着时时打压或战胜他们,还有一种方式收服不要轻易树敌。有些人喜欢仗势欺人,什么事都想打压战胜别人,殊不知正因为这样,才让他在前进的路上格外的艰难。

4、要有全局观。所谓全局观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眼光分析问题。,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打圈子面对同样的绿林问题,有的人想着歼灭,而毛泽东想着争取。一是想在山上长期发展,以后会面对很多三山五岳势力,如果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方式,那得花费多大的精力?二是袁和王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确实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某些方面看,他们是代表群众的,如果把他们消灭了,那么群众怎么看?还怎么争取群众?这都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未来的情况:对未来革命生存情况判断考虑现下的问题:对现下争取群众基本政策执行。所以毛泽东想着收服,因为他一下就看到问题本质。这样的全局观,这样的深刻眼光值得好好学习



5、给人希望坚定理性信念毛泽东有超强的革命自信,用巧妙对比坚定战士们的理想信念。由于革命形势暂时处于低潮,面对挫折,战士思想往往摇摆不定毛泽东会用巧妙的方式来比对敌我力量,重新燃起大家的革命激情与希望达到了四两拨千斤效果。这样比较在特定语境下,很容易达到认识上的共通与情感上的共鸣。

6、人人平等。打骂体罚,犹如一道无形的墙,无疑会严重影响官兵团结,使干部在士兵面前缺乏威信,指挥乏力。毛泽东等红四军领导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古田会议上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规定:“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官长不是剥削阶级,士兵不是被剥削阶级。”

7、浅显易懂讲道理毛泽东形象比喻帮助指战员理解红军的政策形象比喻能够赋予描述对象鲜活的生命力,迅速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转陌生为亲切。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出台了不少党和红军的新政策,许多指战员一时还理解不了,毛泽东通过恰当比喻,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欣然接受成效明显。



8、毛泽东用人观。毛泽东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时代,包揽聚集了各路英才,开创中国历史上的千秋伟业。这与毛泽东正确的用人谋略是分不开,毛泽东毕生重于揽才,明于识才,长于育才,善于用才,可以说他的用人谋略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纵观毛泽东人才阵容,五湖四海,三教九流,莽莽苍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慧眼识才。毛泽东是一位高明的伯乐,他善于发现识别人才,并加以任用。在毛泽东麾下,经毛泽东亲自考察、选拔的人才,从士兵到将军,从布衣寒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有成百上千。毛泽东为千千万万人才创造了施才华、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开创中国历史上的千秋伟业。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位“伯乐”都无法与之比肩的。

用人不疑。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决定性的因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选准了,就要信任他,放手地使用他,这样才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战争年代,为了使决策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毛泽东甚至放手地将临机处置的权力交给一线指挥员。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毛泽东深知人才长短”的辩证法,在运用人才时善于长短搭配,用人之长,补人之短,力图组织最佳的人才结构毛泽东可谓是用人高手,他扬长补短的用人艺术,使其手下的良才猛将各擅其长、各显其能。毛泽东曾说过: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不拘一格。清朝龚自珍有句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意思是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方式,选拔使用人才毛泽东十分喜爱这句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选人用人方面正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对粟裕的任用是他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范。用人之长。毛泽东知人之长,善于用人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9、宽宏大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毛泽东容纳五湖四海胸怀践行五湖四海的揽才之道。毛泽东对干部要求很严格,尤其在贯彻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上丝毫不能含糊,但他又允许干部犯错误、有过失,对枝节问题一向很宽容,从不因小过而斩大将毛泽东对犯错误人才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重在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思想上从严,在组织处理上从宽的原则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目的




三、大胆破格任用革命干将

中国共产党诞生6年后缔造的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从成立那天起,就是一支风华正茂青春洋溢的队伍。在红军长征的每一支队伍里,都有像萧克一样年轻的红军将领。如宋任穷、张宗逊、张爱萍、王平和杨成武等都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战将,当时平均年龄24岁。26岁的张宗逊1924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长征开始担任中央纵队参谋长。25岁的宋任穷担任红军干部团政委,此前当过红五军团十三师政委,已经是参加革命8年的老布尔什维克了。24岁的张爱萍担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27岁的王平任红三军团四团政委。而年仅20岁的杨成武已经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这个团是中央红军最精锐的团队之一,长征中担任全军前卫。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将领和那支同样年轻的红军队伍,走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军一级将领平均年龄为二十八九岁,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25岁,抗战时期军职干部平均年龄为34岁而最年轻的不到30岁。1955年授衔时,中国人民解放军55位上将平均年龄45.6岁,年龄最小的萧华上将只有39岁。刘震、陈锡联上将只有40岁,叶飞、李天佑、杨成武上将41岁,韦国清、洪学智、贺炳炎、韩先楚上将42岁,这堪称世界上最年轻的上将方阵。实际上,十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十大元帅平均年龄不过57岁。



1、胡耀邦。胡耀邦早就参加了革命,年轻有为,小小年纪就声名鹊起,引起毛泽东注意。抗战时期毛泽东派胡耀邦去基层锻炼一年,积累经验。一年后,胡耀邦回来报到,见到主席

主席没有问他这一年干了什么,而是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军事?胡耀邦向来以思维敏捷、口才过人著称。当即从古代的《孙子兵法》,谈到西方的《战争论》,再谈到近代东西方各种兵法战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主席不在焉地说:“你说这么多,把我听糊涂了,军事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就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接着主席问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政治?胡耀邦吸取了刚才的经验,没有引经据典,而是理论上阐述了政治重要性、复杂性。然而,主席还是听得不很满意最后打断他的话说:“其实政治没有那么复杂,还是两句话一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对此,胡耀邦感慨地说:“这就是主席的伟大之处,一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问题,他却能用几句话明白主席的这个本事,我一辈子也学不会。”

中国成立后,共青团中央总书记冯文彬要调离岗位,谁来接任这一职务,成为当时讨论的重点,因共青团特殊作用刘少奇结合大家的意见,提出了三个人选:陈丕显、谭启龙、胡耀邦,都是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青年俊才。

此意见上报毛泽东毛泽东把胡耀邦叫去,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报告吗?”胡耀邦答“敢”。毛泽东又问:“你敢和知识分子谈话吗?”胡耀邦仍然答一个“敢”字。毛泽东大笑说:“好!我就要这样的人!”这就是毛泽东的风格,不仅识才、爱才,而且简单、干脆,不拖泥带水,一语中的。



2、萧华。1916年出生江西兴国的萧华,不到18岁就担任著名的少共国际师政委

抗战烽火中,萧华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队到冀鲁边区。为推动统一战线,22岁的萧华前往山东惠民与国民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谈判。沈鸿烈说:“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面对交锋之后,59岁的沈鸿烈对萧华敬佩不已。“娃娃司令”之名由此传开

1927年,年仅19岁的萧克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那一天,与萧克一起参加起义还有24岁的杨至成、22岁的赵尔陆和27岁的周士第,28年后他们一同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3、粟裕。毛泽东对粟裕的任用是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又一典范。早在抗日战争时期,30岁出头的粟裕已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所率领的部队仅在1938年至1943年即歼灭日伪军10万人。1944年在车桥战役中,一次歼灭日军近千人,使苏北敌人闻风丧胆。毛泽东认为: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有能力指挥四五十万人的军队

抗战结束后,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内战爆发,粟裕率野战军3万人迎击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12万人的进攻,一个半月内,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人。当粟裕率部队到达山东与陈毅会师后,毛泽东于1946年10月15日致电陈毅等人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这种非同寻常的安排反映毛泽东对后起之秀的器重。

粟裕不负众望,3个月内协助陈毅具体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均获大捷。当国民党集中60个旅45万兵力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时,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集中全部主力,全歼中路突进的敌整编74师,击毙敌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使坐镇南京蒋介石气得吐血。

1948年1月,毛泽东为了夺取中原作战的主动权,谋划出一个“虎穴掏心”的奇招:由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0万人渡长江南进,钻进蒋介石心腹地带折腾,迫使敌人20个旅至30个旅撤回长江以南,使中原我军在数量上占优势,将敌军分而歼之。



2个月后,经过深思熟虑的粟裕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发电报,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理由是10万大军远征敌占区,总兵力至少损失一半,无法对敌形成大的威胁。建议集中兵力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

毛泽东接到粟裕电报后,随即电令陈毅粟裕立即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当面汇报。毛泽东听了粟裕的战役计划与设想之后,放弃了“虎穴掏心”的计划,采纳粟裕的“断其右臂”的战法。同时,毛泽东看准了粟裕的指挥才能,随即宣布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陈毅调中原工作,华野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推辞后,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被赋予独自统领华野大军进行中原之战的大权。

1948年5月,陈毅去中原工作一段时间,粟裕代华野司令员兼代政委期间,指挥40万大军,在豫东战役中歼敌8.6万人,首创一次歼敌2个整编师的纪录。济南战役中又歼敌10万人,在全军率先突破了带决战性的城市攻坚战这一关。1948年9月24日,粟裕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战役前线总前委成员的粟裕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准海战役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毛泽东对粟裕极为欣赏,曾称粟裕“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上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在前面为纪念碑铲土。从而可以看出毛泽东一代战神粟裕的重视



领导就是能够启发别人的带路者,人皆可为领导、领者、带路。导者,指引、启发。几十年的腥风血雨证明毛泽东识人识得真,用人用得准,他用的这些人都是所向无敌的战将。要做一位合格的领导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给人一种正确的引导方法路径,让人在对的方向有效达到预想的目的领导不在大小需要气量、胸怀智慧和必要的手段,还需要一点点驭人的技巧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