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2024年三伏天有什么讲究


#三伏#养生#酷暑#传统文化

2024年三伏天有什么讲究


2024年三伏天,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7月15日开始叫做初伏有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7月25日开始叫做中伏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4日开始末伏有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随着当前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夏季气温普遍较以往有所升高,可以预期2024年的夏季将持续高温。然而要获得具体气温情况天气变化,还需参照当地气象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进行判断很多人不知古人划分季节时候还多了一个“长夏”,属于夏天最后一个月,处于夏秋过渡之时,同时是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三伏天所处的时间段,三伏天通常被认为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间三伏天里,上有太阳暴晒,下有湿气蒸发,人处其间,可谓备受煎熬,既要忍受酷热的阳光照射而烦热出汗又要耐受湿气困扰而倦怠不堪,尤其是暑湿又多困阻脾胃使人出现“疰夏”现象——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口黏乏味。三伏天里防病养生关键,防寒气、防湿气、防暑气是三伏天养生的重点,养生还有三大宜忌,包括宜静坐、宜发呆、宜静心三伏天期间自然阳气鼎盛,天气炎热而生机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时期


一、古人如何推算“三伏”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伏组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处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是暑热最为旺盛的时节。三伏天计算方式古人早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精确算法。


1、干支纪法中的“纪日”。“三伏”的推算方法和我国古代用的干支纪法有关,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当用干支纪日时,天干地支按照顺序两两搭配,共有60个组合可以理解为60日是一个循环。假设今天甲子日,接下来依次就是乙丑日、丙寅日、丁卯日。有十个天干,要想等到下一个天干为甲的日子就要等10天后的甲戌日。


2、古人利用干支纪法推算三伏。在推算“三伏”时,古人取的是十天干中的“庚日”,以夏至作为起点开始计算。具体推算方法为,先找到夏至的干支纪日,从这一天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数到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开始时间,数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末伏开始时间,数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时间


从一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需要10天时间,比如从庚午日到庚辰就是相隔10天,每年三伏中的初伏、末伏时间都是固定,各为10天。中伏长短不固定,与夏至到立秋之间出现了几个“庚日有关出现4个“庚日就是10天,出现5个“庚日就是20天。现在大家知道入伏日期了,可以做好防暑准备


二、2024年三伏天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表示阴气阳气所迫,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热量多,散发热量少。地表层热量累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高峰天气就最热。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1、传统推算三伏天。在知道古人推算“三伏”的方法后,能推算出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4年夏至为丙辰日即6月21日,数到第三个“庚日”为庚辰日即7月15日,数到第四个“庚日”为庚寅日即7月25日,因此7月15日就是入伏的时间7月25日就是中伏开始时间


2024年立秋癸卯日即8月7日,数到第一个“庚日”为庚戌日即8月14日,数到第二个“庚日”为庚申日即8月24日,因此8月14日就是末伏开始时间8月24日就是2024年出伏时间


2、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10天)。


2024年三伏天总共40天,跨越了7、8月份属于典型的“长三伏”。


3、2024年三伏会很热吗?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预计6月18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京津冀、山东中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辽宁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37~39℃高温天气,局地可达40℃及以上。现在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间就已经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和往年相比相对要早一些,可想而知今年的三伏必定是个“热三伏”,对此很多网友提前预测“今年三伏热到哭”。


早前英国《自然》期刊就有发文称,“随着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2024年可能出现2023年更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酷热的三伏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场不小的考验,记得提前做好防暑措施安康顺利度过最热暑天。


三、2024年三伏天注意事项讲究


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人们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温防暑,又要跟着节气养生调养身体才能增强体质安度伏天。三伏天养生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


(一)三伏天主要注意事项


炎热三伏天到来,很多人早早都已开始“避暑”生活三伏天是养护身体关键期,中医讲究“冬病夏养”,在这个三伏天,要尤其注意身体的养护。


1、注意避暑。三伏天属于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晒,以防出现中暑现象


2、保持情绪稳定。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3、注意防暑降温。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同时要避免时间烈日下暴晒,以免中暑。在户外活动时,可以携带遮阳帽、遮阳伞等防晒用品,以减少阳光直射。


4、合理安排饮食三伏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苦瓜等。这些食物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5、注意睡眠三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1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此外,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时间使用空调或风扇,以免引发空调病或感冒


6、适当运动。虽然三伏天气温高,但适当运动仍然对身体有益。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促进排汗,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但是,要避免在中午或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7、适量运动。建议三伏天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太极拳,不仅可以达到锻炼效果不会由于高温出现不适。


8、不可冲凉水澡。在三伏天体温较高,毛孔也很容易舒张,冲凉水澡导致毛孔闭合现象不利于汗腺中的代谢物排出


9、避免贪凉。三伏天虽然炎热,但也要避免过度贪凉。不要时间空调或喝冷饮,以免使身体表面温度骤降,血管出现骤缩,导致体热无法散出。


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应对2024年三伏天挑战,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三伏天饮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一段时间,通常在夏季。但针对三伏天没有明确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需综合考虑个人体质疾病状况因素综合判断,具体可遵从医师或营养指导三伏天酷热高温,暑湿之气易袭人体,适宜食用薏苡仁、玉米须、赤小豆、冬瓜、苦瓜、西瓜等,以健脾胃祛湿气。


1、赤小豆。红豆又称赤小豆,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


2、薏苡仁。薏苡仁又称薏米,其味甘、淡,性微寒,可入脾、胃、肺经,具有淡渗利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


3、苦瓜。苦瓜具有祛暑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消渴、痢疾等。其营养丰富,可洗净生食、凉拌食用。


4、玉米须。玉米须时一味中药具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可煮水或泡水饮用,有助于去除湿气


5、西瓜。西具有清热利尿、解暑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等。三伏天饮食不可贪凉,不可食用过冰西瓜,以免损伤脾胃


6、冬瓜。冬瓜营养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的药共价值。冬瓜性味甘、淡,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具有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暑热烦闷、消渴等。


7、三伏天宜吃的食物。三伏天适合食用的食物包括水分含量多的食物、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易消化食物。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热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1)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通常三伏天较为湿热,会在一定程度影响脾胃功能,使得消化能力减弱饮食建议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南瓜、香蕉等蔬菜水果。此类食物口感较为软糯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有助于促进大便的排出可以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2)宜吃水分较多的食物。夏季三伏天温度过高,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出现脱水现象,此时应该多吃一些水分含量多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番茄、冬瓜、白菜等新鲜的蔬菜水果。机体失水多,可以适当进食水分较多的食物,有助于为机体补充水分,缓解口干、口渴等不适症状,避免机体出现缺水的情况


(3)宜吃促进食欲的食物。三伏天通常比较炎热,空气当中的湿度比较高,食欲会变差。可以适当进食促进食欲的食物,包括西红柿、杨梅、山楂、苹果等,均富含有机酸类成分,能够刺激人体口腔内的味蕾,帮助提高食欲。


三伏天应多摄入水分和电解质,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适量的瘦肉、鱼类等,保持体内营养均衡,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预防夏季常见病的发生。在炎热天气中,合理安排饮食,对维护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三伏身体最怕的事


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入伏后开始冬病夏治,可以改善身体的许多隐疾。三伏天“暑邪”盛行、湿气最重,人体处在这样的天气中,一些疾病伺机而发。


1、脚底最怕凉。三伏天很多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特意把脚露在被子外,对着风扇、空调吹,还有喜欢用凉水冲脚,殊不知这些行为身体损害很大。足底拥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脚部受凉,会使得身体抵抗力下降,许多疾病会随之而来


2、喝水最怕快。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更利于身体吸收。最好选择喝温白开水,水温应在10度以上,不能贪凉。


3、颈椎最怕吹。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4、上身最怕露。上半身分布有众多的经脉,包括总督阴阳的督、任两脉。如果胸背受凉,风寒邪气容易侵入经络,从而引起肠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系统的疾患。女性在穿衣方面,要注意尽量不要穿露脐装、低腰裤。


5、家里最怕灰。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皮肤和体内。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夏天增加清洁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6、眼睛最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视网膜黄斑、角膜损伤等。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如果选择在这时间外出时,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太阳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养眼的食物,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平时用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7、肠胃最怕凉。夏天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胃口就会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肠胃不适等症状,有的人还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夏季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夏天妙用姜,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


8、晨练最怕早。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习惯早早到公园去晨练。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散去。日出之前没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夏季晨练时间宜在6点之后。

洗浴最怕冷水


9、三伏天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此时用凉水洗澡,寒气、风邪、湿邪极易侵袭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有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产生原因不明的热症。

(四)三伏天忌讳的事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时段,正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进入初伏后,就正式开启了“上蒸下煮”的模式。在这一个多月的高温三伏天里,日常生活习惯须多加注意避免让健康受损


1、忌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紫外线中的UVA,更是会穿透玻璃,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除了皮肤之外,强烈阳光还会损伤眼睛


(1)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应避免这时段外出


(2)外出时,尽量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并选择合适衣物,比如长袖、立领的衣服。潮湿的衣物防晒能力减弱


(3)一般来说日常出门使用SPF15左右、PA++左右的防晒霜,就足够了


(4)在正规眼镜店,选择质量合格,并明确标明具有阻挡紫外线功能太阳镜。


2、忌剩菜。三伏天,气温高,胃口不好,容易剩菜。而温度高,细菌繁殖迅速,剩菜容易坏。吃剩的菜,盖好保鲜膜,尽快放冰箱。即使放了冰箱,最好在一天内吃完。无论剩的是荤菜、素菜,从冰箱出来后,记得彻底加热后再吃。尽量不要剩素菜、凉菜。蔬菜比肉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最好的方法还是,吃多少做多少,大夏天的,别剩菜。


3、忌出汗不换衣。三伏天,如果活动出了很多汗后,一定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皮炎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干净衣服(尤其是小孩子)。汗出后还需格外注意不宜立即进入空调房,应等汗液蒸发完、身上干爽时再入,不宜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吹凉风。


4、忌不防寒。很多人一到夏天要靠空调来“续命”。吹空调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尤其是少年及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来说,更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栓塞。虽然低温不会引起关节炎,但如果存在关节炎,过低的温度确实会让关节觉得疼痛不适,要注意防寒。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不做好保暖,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功能建议空调温度设置在26-27℃左右比较合适,最好不要对着空调吹冷风。冷饮方面,如雪糕、冰镇饮料等,癌症患者尤其注意不要吃。可以熬绿豆汤、三豆汤之类的富含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防止中暑。


6、忌久坐。天一热人就变得更懒,待在阴凉的房间里,坐着就不想起来。久坐危害大,容易导致腿脚肿、下肢血栓形成加速嵴柱老化。最好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特别是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换一个容积小的杯子喝水,水喝完了,就会起身去接水,这样既活动了筋骨,又能多喝点水,一举两得。在清晨日头未升或是夜晚暑气消散的时候可以出门走走锻炼一下身体


(五)物理预防保健法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三伏天拔火罐、三伏灸等。根据患者的病症不同,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


1、热水泡脚。三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2、艾灸。三伏天气温高,人体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通过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进行艾灸容易引导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的效果,但应在专业医生操作进行避免私自操作


3、三伏贴。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通过皮肤吸收渗透、经脉气血运行传输直达病所,以达祛病强身,病祛体安之功效,是治疗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六)三伏天心理干预法


进入三伏天”,温度升高容易引起人们内心压力和烦躁,烦躁难以排遣,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如变得烦躁,脾气不太好,睡眠不是很好,甚至进而出现失眠、焦虑的现象。炎热夏天影响身体身体生理调节功能受到阻碍心情容易变得烦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应培养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避免焦虑、紧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1、宜静心。此时可采用冥想、听音乐读书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压力恢复精神


2、宜静坐。三伏天气温较高,新陈代谢旺盛,动则耗气耗力。此时不宜剧烈运动,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不宜久坐,久坐易导致腰酸背痛、腿部肿胀等症状,可采用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或适当做做瑜伽等柔和运动。


4、宜发呆。发呆是指让大脑“空一下”。现代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长时间保持紧绷状态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要学会放空自己,尽量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4、宜规律作息。《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 夏三月,此谓蕃(fán)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jiē)疟(nüè),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对身体健康来说很重要,对调节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夏天,中午天气炎热,这时候容易困,这时候就要睡午觉,但是睡午觉如果过久,不仅不容起来,而且还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可能使得晚上睡不着。然后夏天天亮得很早,人很容易醒来,如果作息不规律的话,那么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不好,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影响心情,会影响身体。在夏天注意作息规律,午睡要睡,但不宜超过1个小时,然后晚上要少熬夜,早点睡,保证足够睡眠,这样才能改善身体状况,更好缓解酷暑长夏带来的不良影响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