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2024年游览打卡地(15):东昌府水城


2024年游览打卡地(15):东昌府水城


Play:none" />
Play:none" />

东昌府志》中载,西宣帝刘洵封清河王“刚”之子“成”于聊城,为东昌爵侯,简称东昌侯。据传,一曰因徒骇河东北过茌平县遥昌乡,二曰聊城自秦以来属东郡,因“东”又加含吉祥之意的“昌”字而取名。元代,聊城为山东宣慰司东昌路总管府治所,县为府领。明朝,洪武元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聊城为其治所,县为府领,故为东昌府。


Play:none" />

相传,当年蒲松龄写《胭脂故事就是骑着毛驴来聊城,在湖边撷取素材而后写成。而《聊斋志异》中的《胭脂故事发生在被东昌湖包围着的东昌府城里,从此美丽的东昌湖便多了一个别称胭脂湖”。


在聊城流传着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和玉皋。”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东昌府城东关运河西岸,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佛塔,是聊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更是东昌府和古运河兴衰的铁证。



东昌府区的称谓不同之处,源于民国初期的“废府存县”。民国把府这个行政区划级别废除了,中国一下子成了二级行政区划体系。但在中国实际情况中,二级行政区并不合适,所以后来又变成了三级。经过一系列演变,二级行政区在今天就是地级市。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很多古老地名消失了。在明清时期东昌府包括了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清平县、莘县、冠县、馆陶县、高唐州和恩县九个县和一个州即散州为县级。聊城是东昌府附郭县,古代没有市辖区的概念,一律都是县,府城所在称为附郭县。但是民国“废府存县”之后,形成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即道或地区还是地级的市。这个地方的行政区划名由之前的“府名”变成了“县名”,以聊城命名。很少见到府名继续沿用,但是降低级别成为第三级行政区的情况



聊城一直是东昌府的中心,一开始东昌府聊城县。现在用聊城当地级市名可以,把东昌当区名凑合着可以,但是愣是把“府”字带进去东昌府区。其实开始时候不是这样,1998年3月形成东昌府区。当时进行了“撤区设市”,撤销了聊城地区,改设地级聊城市,原县级聊城市改为东昌府区。区名带个“府”字是因为担心重名,中国内部行政区一般是不允许重名。东昌府区最初想叫东昌区,但是吉林已经有一个东昌区了,所以不能东昌区。而把聊城市改名为东昌市比较困难只能重新取名取名时候只能用已经存在的古称“东昌”,这个名称又太古老了,对当地人没有什么认同感。东昌府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名气很大,在《水浒传》中就频繁出现,因而就出现东昌府区这个独特的地名



二、历史景点打卡


大运河上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有9座,北京、聊城、扬州苏州杭州等都名列其中。聊城以北方水城而独占鳌头,被称为运河古都”,而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永济渠,就流经现在的聊城西部,对于隋之后的唐、宋、金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造,特别是开凿了纵贯聊城腹地的会通河自阳谷县张秋镇入境,经过聊城、临清入漳卫河,在聊城境内全长达97.5公里。聊城与水有关,第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建在聊城运河河畔。而走进聊城,人们发现一个庞大的运河文化立体博物馆就呈现在眼前。



1、山陕会馆。要知道东昌府古城过去有多么繁华,看一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就知道了。山陕会馆建在京杭大运河与东昌湖的交汇处,位于古城东关双街南首,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水城中的山陕会馆见证东昌古城经济上的昌盛。



2、光岳楼。又称余木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光岳楼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耸立在水城的中央,远远望去,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势非凡,为鲁西一大名胜,被视为聊城的象征。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楼就是光岳楼,因其年代久远,人们称为“古楼”。据记载,光岳楼是用建造城池所剩余的木料所建,得名“余木楼”。这座楼阁建造之初是瞭敌遣兵和设鼓报时用而叫“鼓楼”。战争年代传递军事信息,太平盛世承载时代赞歌。康熙皇帝亲题“神光锺瑛”,乾隆皇帝更是设为南巡途中的行宫,无数文人墨客的歌咏更为它数度增辉添彩。一座楼阁,有这么多具体详实的出处,可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菜根谭》有这样一幅脍炙人口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卷云舒。人们常引用来形容疏阔豁达的胸襟智慧。当看过了光岳楼,会对“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见解。


600多年来,光岳楼一直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建筑之一。作为鲁西名胜,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时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而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乾隆行宫就设在光岳楼的二楼,并且乾隆曾为光岳楼题诗达十三首之多。



身居古城正中央的光岳楼作为聊城三宝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备受追捧的超级偶像人文领袖。重要的军事作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鲁班显灵民间故事,晨钟暮鼓的庄严肃穆等,林林总总的时代机缘注定了光岳楼的不同凡响。


光岳古楼,一个星光熠熠的超级巨星,却以自己最朴实的形象初心,屹立了600多年而不施粉黛,至今依旧是“其身至伟,其心至坚”的精神化身



3、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来在护国隆兴寺内东南角。作为当年护国隆兴寺的标志建筑铁塔本身没有碑刻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大约在北宋早期,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这样估算,铁塔如今应该有一千多岁了。


这座距今千年,高逾十米的铁塔铸造起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初在铁塔铸到第六层时,熔炉太小,塔架太高,溶化了铁水到不了上边就凉了,所以工程一度搁置。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来了一个的白胡子老人,他围着铁塔,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寺中方丈见老人仪表不凡,便邀他喝茶,问道:“老师傅,这修塔的难处你也看到了,能否给出主意?”老人笑着说:“我这土屯脖子了,还中用?”话语一落,转眼不见了影儿,这时方丈恍然大悟。按照白胡子老人点示的办法,铁塔上层建造,采取用土逐层屯积、在上面化铁浇铸的办法,十三层塔体得以顺利竣工。


当时有人说,那白胡子老头,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下凡,可后人谁也没办法作此考证。不过铁塔成为聊城的文化地标确是众望所归的。1977年,铁塔公布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玉皇皋坐落在今天利民路东头的位置,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是明代古建筑群,道家胜地,供奉的是中国民间至高之神——玉皇大帝。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年战乱玉皇皋年久失修,于解放前夕彻底被毁。后经文革浩劫,玉皇皋遗迹也荡然无存

说,玉皇皋整个建筑群为南北走向的前后双重院落结构。第一重院落主要建筑为南大殿、北大殿和三元宫等,第二院落主要建筑玉皇阁,是整个玉皇建筑群的经典建筑,为双层木质结构

整个玉皇建筑群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谓古代建筑的又一瑰宝。不仅如此,这里还流传着“傅以渐夜读玉皇皋”的故事



传说:傅以渐幼年读书刻苦,但苦于家贫,时常为夜间读书所需灯油而烦恼。有一天他听说玉皇皋夜晚灯火通明,便立即前去。傅以渐走进大殿,见神像前蜡烛两盏,分外明亮,便在那里专心读起书来,这一读就是三年。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傅以渐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为了激励后生努力读书,这个故事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5、海源阁。当年东昌府水城文化繁荣的代表海源阁,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总计藏书22万册,为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



6、鳌头矶。运河咽喉所在鳌头矶。元世祖忽必烈开凿山东运河时,曾在卫河处建起临清闸。当时河道浅窄,水源不足,只能限大约150多艘船只通航,超大船只则无法通行明朝建都北京后,都城皇宫营建所需物资、南粮北运等,都因运河淤塞而陷于瘫痪。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呢?


据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曾派工部尚书宋礼督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四府的25万人治理会通河。永乐十五年,会通河水闸终于建成,以闸的启闭调节水位,在汶上至临清高低相差30米、长约150多公里的水路上,形成了多个台阶式的河道,每段之间变成一个水系。



通漕至临清时,关闭头闸,北往的漕船进入闸河,然后开启头闸,关闭二闸,使水位降至与卫河持平,漕船转入卫河。南去的漕船再依次相反操作,使漕船再转入运河。这样就确保江南和通州的船只通航。当年,年通过临清转输漕粮最多可达500万石。当时仅会通河就建有31处船闸。以船闸启闭升降来调节运河水位,保障船只安全通过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得不说是中国运河水运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临清的运河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每年征收商船税都超过京城的崇文门钞关,居全国8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设在临清的运河钞关便是有力的见证了当时商业借助运河交通之势蓬勃兴盛后,临清一时富甲天下


在聊城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玉皇皋相比铁塔和古楼被评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起来的幸运,被付之一炬的玉皇令人惋惜不已。那些消失历史长河中的烟尘,虽然只留给人们些许迷离的背影借以寄托叹息乡愁作为聊城三宝的铁塔、古楼和玉皇承载人文精神永远后世铭记



聊城作为运河古都,因运河而兴盛,不仅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积淀了丰富运河文化成为聊城的一笔宝贵财富运河文化源自运河世代相承、不断演变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使聊城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运河古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