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朱子语类·学一·小学》(4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被认识、发掘,从而创造、创新性出现在生活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生活中开启了如体验汉服妆造、打卡国风空间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与实践。当孩子们真正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才会发现:形式上的体验与探索,更需要对其表象后的中华优秀传统化的学习与理解。从易到难对经史子集进行分级阅读,将人文、历史、地理等常识逐渐渗透、从而积累传统文化所涉及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并理解、掌握部分中华哲学里朴素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在经典中都能读到对于人的仁义礼智信的关注和认知道德素养,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阅读这样的内容会在孩子们的认知中播种下“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与“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的种子。一代代人文经典不仅仅是在传递文学、历史、思想教育,阅读流淌在文字间的“美”,会塑造、启发少年儿童读者不断去发现、感知、欣赏、评价“过去的美”和“现在的美”,推动他们去创造“未来的美”。有识之士不竭余力提供和创造条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光芒,使孩童们受到良好启蒙和熏陶教育,幼小而能茁壮成长的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社会、家族发展壮大的希望和萌新力量,关心、爱护、抚养、教育、培育他们是一种责任担当,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灵和道德水准熏陶感染,给予健康良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灵,孩子们便可以拥有“诗与远方”。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广大儿童、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才能将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根植于心,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习潜移默化,更是传承优秀,能够帮助少年儿童实现积淀知识、培育情怀、提升审美,而这三个方面构筑了少年儿童的“人文底蕴”,让“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了“根和魂”。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儿童青少年,有利于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朱子语类·学一·小学》
《朱子语类》,又称《朱子语录》,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总共一百四十卷,宋代黎靖德辑录,集合了朱熹九十七名弟子所记的朱熹四十岁以后语录而成。《朱子语类》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熹认为,志是心之所向,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要求学者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他说:“为学先须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次第:排列的顺序,求学必须先立下志向。只要志向立下了,那么学问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下功夫。如果志向不坚定,最终难以取得成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後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
古人自入小学时,已自知许多事了。至入大学时,只要做此工夫。今人全未曾知此。古人只去心上理会,至去治天下,皆自心中流出。今人只去事上理会。
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但未有圣贤许多知见。及其长也,令入大学,使之格物、致知,长许多知见。
古人小学养得小儿子诚敬善端发见了。然而大学等事,小儿子不会推将去,所以又入大学教之。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古人便都从小学中学了,所以大来都不费力,如礼乐射御书数,大纲都学了。及至长大,也更不大段学,便只理会穷理、致知工夫。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但须庄敬诚实,立其基本,逐事逐物,理会道理。待此通透,意诚心正了,就切身处理会,旋旋去理会礼乐射御书数。今则无所用乎御。如礼乐射书数,也是合当理会底,皆是切用。但不先就切身处理会得道理,便教考究得些礼文制度,又干自家身己甚事。
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如今全失了小学工夫,只得教人且把敬为主,收敛身心,却方可下工夫。又曰:“古人小学教之以事,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到得渐长,渐更历通达事物,将无所不能。今人既无本领,只去理会许多闲汨董,百方措置思索,反以害心。”
问:“大学与小学,不是截然为二。小学是学其事,大学是穷其理,以尽其事否?”曰:“只是一个事。小学是学事亲,学事长,且直理会那事。大学是就上面委曲详究那理,其所以事亲是如何,所以事长是如何。古人於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学,只就上面点化出些精彩。古人自能食能言,便已教了,一岁有一岁工夫。至二十时。圣人资质已自有十分。寓作“三分”。大学只出治光彩。今都蹉过,不能转去做,只据而今当地头立定脚做去,补填前日欠阙,栽种後来合做底。寓作“根株”。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力做去;三十岁觉悟,便从三十岁立定脚力做去。纵待八九十岁觉悟,也当据见定劄住硬寨做去。”
器远前夜说:“敬当不得小学。”某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已是包得小学。敬是彻上彻下工夫。虽做得圣人田地,也只放下这敬不得。如尧舜,也终始是一个敬。如说“钦明文思”,颂尧之德,四个字独将这个“敬”做擗初头。如说“恭己正南面而已”,如说“笃恭而天下平”,皆是。
陆子寿言:“古者教小子弟,自能言能食,即有教,以至洒扫应对之类,皆有所习,故长大则易语。今人自小即教做对,稍大即教作虚诞之文,皆坏其性质。某当思欲做一小学规,使人自小教之便有法,如此亦须有益。”先生曰:“只做禅苑清规样做,亦自好。”
天命,非所以教小儿。教小儿,只说个义理大概,只眼前事。或以洒扫应对之类作段子,亦可。每尝疑曲礼“衣毋拨,足毋蹶;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等协韵处,皆是古人初教小儿语。列女传孟母又添两句曰:“将入门,问孰存。”
教小儿读诗,不可破章。
先生初令义刚训二三小子,见教曰:“授书莫限长短,但文理断处便住。若文势未断者,虽多授数行,亦不妨。盖儿时读书,终身改口不得。尝见人教儿读书限长短,後来长大後,都念不转。如训诂,则当依古注。”问:“向来承教,谓小儿子读书,未须把近代解说底音训教之。却不知解与他时如何?若依古注,恐他不甚晓。”曰:“解时却须正说,始得。若大段小底,又却只是粗义,自与古注不相背了。”
余正叔尝言:“今人家不善教子弟。”先生曰:“风俗弄得到这里,可哀!”
小童添炭,拨开火散乱。先生曰:“可拂杀了,我不爱人恁地,此便是烧火不敬。所以圣人教小儿洒扫应对,件件要谨。某外家子侄,未论其贤否如何,一出来便齐整,缘是他家长上元初教诲得如此。只一人外居,气习便不同。”
问:“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之外,如论语,只取其面前明白者教之,何如?”曰:“亦可。如曹大家女戒、温公家范,亦好。”
後生初学,且看小学之书,那是做人底样子。
先生下学,见说小学,曰:“前贤之言,须是真个躬行佩服,方始有功。不可只如此说过,不济事。”
和之问小学所疑。曰:“且看古圣人教人之法如何。而今全无这个。‘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盖作之君,便是作之师也。”
或问:“某今看大学,如小学中有未晓处,亦要理会。”曰:“相兼看亦不妨。学者於文为度数,不可存终理会不得之心。须立个大规模,都要理会得。至於其明其暗,则系乎人之才如何耳。”
问:“小学载乐一段,不知今人能用得否?”曰:“姑使知之。古人自小皆以乐教之,乃是人执手提诲。到得大来涵养已成,稍能自立便可。今人既无此,非志大有所立,因何得成立!”
因论小学,曰:“古者教必以乐,後世不复然。”问:“此是作乐使之听,或其自作?”曰:“自作。若自理会不得,自作何益!迸者,国君备乐,士无故不去琴瑟,日用之物,无时不列於前。”问:“郑人赂晋以女乐,乃有歌钟二肆,何故?”曰:“所谓‘郑声’,特其声异耳,其器则同。今之教坊乐乃胡乐。此等事,久则亡。欧阳公集古录载寇莱公好舞柘枝,有五十曲。文忠时,其亡已多,举此可见。旧见升朝官以上,前导一物,用水晶为之,谓之‘主斧’,今亦无之。”某云:“今之籍妓,莫是女乐之遗否?”曰:“不知当时女乐如何。”通老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曰:“所谓‘文舞’也。”又问:“古人舞不回旋?”曰:“既谓之‘舞’,安得不回旋?”某问:“‘汉家周舞’,注云:‘此舜舞’。”曰:“遭秦之暴,古帝王乐尽亡,惟韶乐独存,舜舞乃此舞也。”又问通老,大学祭孔子乐。渠云:“亦分堂上堂下,但无大钟。”曰:“竟未知今之乐是何乐。”
元兴问:“礼乐射御书数。书,莫只是字法否?”曰:“此类有数法:如‘日月’字,是象其形也;‘江河’字,是谐其声也;‘考老’字,是假其类也。如此数法,若理会得,则天下之字皆可通矣。”时举论小学书,馀见本类。
弟子职一篇,若不在管子中,亦亡矣。此或是他存得古人底,亦未可知。或是自作,亦未可知。窃疑是他作内政时,士之子常为士,因作此以教之。想他平日这样处都理会来。然自身又却在规矩准绳之外!
弟子职“所受是极”,云受业去後,须穷究道理到尽处也。“毋骄恃力”,如恃气力欲胡乱打人之类。盖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未来社会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着力人群,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有生力量和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总书记引用古语“为学须先立志”,指出当代青少年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少年儿童工作,多次以“大朋友”的名义寄语小朋友,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指引方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儿童正处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浓浓关怀,殷殷期许,滋润心田,催人奋进。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结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确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全学科覆盖、衔接和贯通,使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品德行为、增强文化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实践。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多维实践活动,名著经典诵读、名胜古迹考察、名人故居参观、博物馆现场教学,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学习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从上下求索的钻研精神到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加深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无比厚重的精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庆文化和习俗从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带着丰盈的意蕴。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沉浸式、活态性、场景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中,慎终追远、学会感恩,体悟生命、承继精神。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学科覆盖、全学段贯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不能限于“背背诗词”“诵诵经典”“走走形式”,而要结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确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全学科覆盖、衔接和贯通,使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品德行为、增强文化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实践。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多维实践活动,名著经典诵读、名胜古迹考察、名人故居参观、博物馆现场教学,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学习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从上下求索的钻w研精神到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加深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无比厚重的精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庆文化和习俗从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带着丰盈的意蕴。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沉浸式、活态性、场景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中,慎终追远、学会感恩,体悟生命、承继精神。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源,如文化在线课程、网络文艺展演、数字馆藏展览等,让青少年在多维环境、多重渠道中感知传统文化,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增量”。要运用VR、AR、特效等技术,通过短视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形式,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互交融、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视听时空,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产品,让文物“动”起来、让古籍“活”起来、让经典“热”起来,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使优秀传统文化易于接受、直抵人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在发挥学校传统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享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优化家庭教育,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习俗、节日礼仪活动,形成良好家风。
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才能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能。要坚持校社结合、校馆融合、校企联合,拓展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迹的传播和育人功能,组织、动员“五老”、文化名人、乡村贤达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精神滋养。
少年心事当拿云,振兴家国勇担当。为了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广大少年儿童要牢记习爷爷的谆谆教导,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争做志存高远的新时代好少年好儿童。相信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新时代少年儿童一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勇担新使命、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