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看《史记》悟赚钱有门道


看《史记》悟赚钱门道




史记》不仅是历史文学性兼备的典籍,还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农耕时代商业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集中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的拥有资源商业人士达到五十多名,其中蕴含传统经商智慧现代经商有一定借鉴意义。《史记·货殖列传》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表述普通人群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现象人们游走生活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物质基础需要的物品而生存,距今已经2000多年的“为生活奔波”的现象,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受益匪浅、感慨万千。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介绍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首富创业致富的故事并为他们作传,讲述了他们致富的思想经历。《史记.货殖列传》蕴含经济学的原理,提供了一种对经济贸易的思考逻辑长期以来中国没有经济学的概念,但的确差不多是同一回事文化。从引用老子的原话到各地的产业特征,从物品的生产富人的致富途径,娓娓道来,说得有血有肉,有理有据,逻辑很清晰。追逐财富是人的本性生活自然状态,“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人想富裕是人之常情,不用学都有此愿望。然而节俭和勤勉是实现富裕的第一步,“节俭”一直被认为中国传统美德。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一个论调:钱不是出来而是出来钱财,在某些方面是正确,但全部运用生活消费上就大错特错了,尤其对于不适合赚钱的人还得要精打细算。诚然节俭和劳动是生财的正路,但要富裕还必须用奇巧制胜,不管什么职业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到出奇制胜的法宝收获财富。英国有一句类似的谚语:节俭是致富的秘诀可以中国人文特色还要勤俭节约的行为才会达到创富之道,司马迁已经写在史记》中,值得现代人们认真研习,从中悟出赚钱门道



一、追逐名利是人之本性获得财富要有认知

人们追逐名利权势,乃人之本性,无可厚非。司马迁还曾特意地将人类“追逐名利”这一本性写进了他的《史记·货值列传》之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 《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在攸关利益驱动面前,人人都会成为追逐利益者。追逐名利要讲究一种规矩,有尺度限制,其尺度就是要与自身的价值符合得到自己应该得到利益,过于苛刻而损害他人利益,必适得其反,往往会得不偿失。人们只要淡薄分外的名利,人会活得更加轻松潇洒自由,人生更有价值,活的更有意义为人利益付出,会得到更好人心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更多人得到益处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要为人利益而着想,才是王道。

1、让利于民。“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至于像《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耳遇之耳成声,目遇之而成色,这是每个人享受的口福之欲,除非你是圣人,但圣人古往今来屈指可数。司马认为,要过上老子说的小国寡民、清心寡欲生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所以要顺势而为不要对抗人性



2、认识天时,利用时机。“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就出售。谷物成熟时就买进粮食而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就买进绢帛绵絮而出售粮食。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

要把握时机调度,要做好风险性对冲,进行杠铃式配置,无论经济发展到那个周期,都能实现盈利。




3、财与智。“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没有钱只能出卖劳力,稍有钱财便玩弄智巧,已经富足便争时逐利,这是常理。每个人从零走向富有必经的三个阶段,这算个阶段可以缩短时间,但不能跨越。第一阶段是无财作力,没有钱财的时候,有时间身体可以出卖劳动力,当然做得好一点的更专业,把单位时间变得更高效更值钱。第二层是少有斗智,有了一点资本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钱生钱利生利,滚雪球一样不断做大做强。第三层是既饶争时,已经很富足了要抓住趋势,把握时机,这个时候小盈利的已经看不上了。还有,到了这一层,要先谋败,后谋胜。这三个层,第一层重要的是金钱成本,第二层重要的是时间成本,第三层重要的是机会成本。总而言之,要先求生存后求战。




4、把握商业的时与用关系。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牢靠,不要让货币停止流通。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掌握经济的周期性规律,把握时机,合理调配,这是谋国之策、治家和致富的智慧




5、利来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世人谁能逃离“名利”二字,这是人性之使然。钓鱼需要耳,捕野兽需要肉,那能诱人上钩的正是利。人性是复杂的,趋利避害是确定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规律



6、财会易主,不要固守。“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由此看来,致富并不靠固定的行业,而财货没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领的人能够聚财货,没有本领的人会破败家财。司马总结:“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需要懂得珍惜财富对待财富也要恭敬不能任性,否则千金散尽也正常。创富这件事,首先要转变心态,要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凭什么不能成为有钱人。其次是要调动主观能动性,执行力强。



7、出奇招,达富裕。“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种田务农是笨重的行业,而秦杨却靠它成为一州的首富。盗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却靠它起家赌博本来是恶劣的行径,而桓发却靠它致富。行走叫卖是男子汉的卑贱行业,而雍乐成却靠它发财。贩卖油脂是耻辱的行当,而雍伯靠它挣到了千金。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靠它赚了一千万钱。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靠它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这些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


开源和节流,不可偏废其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在关注风口,老想转行,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健全的,应该专注下来,把自己手头的活干好,干好了一样有出息。追风去,不如等风来。



人性是天生,人性包括趋利或叫逐利,这个天性没有错,没有这个逐利,天地存在了。古往今来,因为追逐利益而出名的事常有发生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特性,大部分的人都存在一种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意识源于追逐名利,实现富裕的美好愿望。贫穷不是人的本质人们应该忍受贫穷的煎熬,要为财富而活出好好的模样人们专注工作,努力赚钱养家,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是作为家庭一员应该兑现的承诺目的人生意义,从宏观来讲没有任何意义,连地球不过是一粒尘埃,苦短的人放在宇宙洪荒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每天什么都不干,只是躺着思考人生意义是什么,那将用自己宝贵的一生证明件事人生没有意义。具体一点,务实一些,过好每个当下,承担家庭责任,这就是人生这辈子最大的意义人生追逐利益看透历史浮沉与时势洪流,无非就是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再说直白点就是看懂需求,趁势而为



二 、范蠡上亿家产的致富路

史记》有52万字就写了130个人物善终王侯将相没几个,倒不如做个逍遥自在的富豪。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财产有千金的富家子弟,不会受刑死在街市上。“《货殖列传》里,太史公曰: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国王诸侯大夫都尚且害怕贫穷,更何况编列在册的平民呢?富豪鼻祖必定推崇陶朱公范蠡范蠡先富国后富家,十九年三得千金,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金)。上亿家产,富可敌国,且自居陶的中心,善始善终子孙继承财富,可谓人生赢家。“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可细细读完范蠡的发家致富路,才发觉真相需要一定原始资本普通人难以复制就无法致富。



1、计然七策。计然博古通今,大智若愚,却不屑于游说诸侯自愿游历湖泽山海,自称“渔父”,南游至越国时,收范蠡为徒,并用七计助越王勾践富国复仇。昔日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最终雪耻。计然七策,从通商角度,调活了经济其实治国之道,更能富国强兵。

(1)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2)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3)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4)贱买贵卖,加速周转。
(5)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6)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7)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2、范蠡计然七策之五计。范蠡楚国宛人即今河南南阳宛城区,虽出身贫贱,但勤奋好学,文武双全,投奔越国后拜计然为师。

范蠡用了其中五种策略,十年间帮助勾践富强越国,用厚重的金钱去收买战士,让他们勇赴战场,甘愿蒙受箭射石打,就像口渴求水般迫切,终于报仇雪恨,消灭强大的吴国,然后带兵北上中原,示威诸侯,比拟春秋五霸。

范蠡功成身退,喟然叹曰:“计然之策七,越国只用了五策就能强大报仇。既然他的策略能行之于国,那我也可以把它行之于家。”

范蠡坐船离开越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到了齐国陶地,人称“朱公”。



范蠡为何自称“有罪被流放的盛酒皮囊”?皆因计然曾告诫他:“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范蠡还劝大夫文种一起离开,可文种不舍得官职,只是称病不上朝最后被勾践赐死

勾践与范蠡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勾践在范蠡离开时,还以分国的诱惑劝其留下,然而范蠡是有智慧的,得以收获圆满的结局

汉初张良效仿范蠡,得以功成身退,名垂千古只是张良更能知足常乐,以修仙为乐。



3、创业原始本金。范蠡事越王时,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春秋将军家产有多少?当时官吏的俸禄和等级,主要以封地和粮食来划分范蠡非世袭爵位,但靠自身努力,挤身封君之列,家产自然不少。他才能携带“轻宝珠玉”,到与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易货物要地的陶,居天下中心繁华地带,开始自家的致富之路

范蠡是如何利用计然七策致富的?



首先,要知道货物生产季节社会需求关系:年岁在金时丰收,在水时歉收,在木时饥荒,在火时干旱。所以,干旱时要预备船,水涝时要预备车,这乃是掌握货物跌涨的道理

其次,出售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就要吃亏;加价太高,商人就要吃亏商人吃亏钱财就不流到社会农民吃亏田地就会荒芜,所以粮食要有最低价和最高价,这样农商都有利,才能保证货物钱财的流通。

然后,囤积货物要选可以久藏易售的货物,才不会有滞销的弊病;容易腐烂的货物,就不要久藏或囤积以求高价。货物涨到极限就会下跌,要把囤积的货物如低贱的粪土一般快速抛售;下跌到极限时,就要把下跌的货物珠宝一样收购进来

最后钱财货币流通起来才能流水一样源源不断



范蠡用当将军时积累的本金,开始经营产业,囤积货物,垄断居奇,乘时投机,追逐利润,且不苛求所用贤人。善于经营,又懂把握时机,更会择用贤人,他在十九年间,三次赚得千金,年老后让子孙继承家业,不断生财,以至有上亿金的家产,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想要实现计然七策,首先要有一定财富积累。范蠡起点很高,普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根本不到现实世界,最扎心的真相就是:本以为勤劳可以致富,哪知勤劳只能帮助富豪更富,普通人就是打工的命。

当处于原始积累时没有本钱,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第一桶金,有了点节余就可以做点小生意或小事业。等本钱再多些可以做更大一些生意生意是逐步发展。现在有人说“业务积累,行业积累,人脉积累以及管理能力的积累都是必须的过程,是一定要时间的沉淀。”做生意要利润合适,不要追求过高的利润而让生意充满风险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女 干(jian)富最下。”靠着家里本有的财富开始可以做些大生意,那是上富。其次就做点小本生意,过着安康生活。再次就是那种投机取巧,缺斤少两,这是最糟糕的跑生意,赚不到钱,更别说致富了。



3、知足常乐。范蠡死时88岁,在春秋时期可谓高寿。他追求财富,却不沉湎于财富,当他赚得千金后,将其分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兄弟。这是司马迁为何称赞陶朱公的原因君子富,好行其德。

想起王家卫《繁花》里的阿宝和爷叔,爷叔调教阿宝,让他从一无所有变为上海富豪宝总,其历程妥妥的陶朱公翻版。爷叔是计然,阿宝范蠡读懂计然七策,就读懂了爷叔的一系列操作阿宝成功,靠的是兄弟陶陶全部积蓄,才能买进卖出,完成逆袭

然后,又想起我家先生早年的创业梦:禽流感时,想买入外地鸡苗,东拼西凑,就是凑不出那10万元。某小区地下停车位被一个大老板全部收购,想让他出资200万,转手可赚50万,可他依然没有资本

资本资本,首先就要有原始积累,这是普通人致富的第一道关卡没有资本,谈何囤积,谈何流通。想开了,就知足常乐。



4、致富后行大德。致富后要知礼节,匹配自己的财富,这样才会财富更持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深层含义是要知道财富身后的礼节和荣辱,这是一种品行,而不是外在的奢侈搭配或个人过度消费享受。“故君子富,好行其德。”现在有很多事业有成者,自己很节俭,却从不吝啬去捐赠和回馈。

“夫使孔子名布扬於天下者,子贡先後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子贡通过信义、仁和、乐施思想生意成为了儒商鼻祖,后来富裕了。干大德之事“子贡赎人”,同时花钱在传播老师孔子的名声。这应该才是财富的真正价值所在的大德,富则达济天下众生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硃公。”范蠡离开越国十九年,通过了解市场规律:“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而三次致富千金,然后每次都是散尽家产救济他人,好行“仁德”之事,事后又能东山再起。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