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来源是《易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养正”的途径来塑造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正”,其实就是如何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理论来源就是大道之门的《易经》。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之来源孔子确立的儒家价值观,既是唯物主义,也是唯心主义。《论语.雍也》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绝不接近。《论语·八佾》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孔子既是在唯心的问题上,实际上是非常务实唯物的。《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人的可贵,首先在于人的精神。如果人没有了精神层面的世界观,同虫子和细菌还有什么本质区别?牛马、猴子、猩猩区别于虫子和细菌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了几千年的家教,从小就教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养德就是护心,就是培养、善心、恭敬心。
一、珍惜时间的方式
《弟子规》“谨”开篇的第一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适当晚睡。年老是非常快的事情,人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早晨起来,起得要早,夜眠迟。早起晚睡被列为一条规矩,“老易至,惜此时”,重在惜时,就是珍惜时间,人生活在世间就三万多天就是寿命长的不过如此。
1、多行动。解决问题需要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与做到之间的距离。真正的务实莫过于,把精力放到眼下的事物上,把心思用在当下的事情上。定目标的时候,配套拟定好分阶段实施计划,然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期限。也可以设定好奖惩机制,化压力为动力。从现在开始,以行动践行想法,就是对未来最好的成全。
2、多读书。读健康积极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只在于习得新知识,更在于能帮助保持深度思考能力,继而获得更快成长。有句话说得好:“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变得越加有意义。”对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当拿起书就拿起了攀登更高处梯子。有空时,记得多读书,读书是为自己的心注入更多光亮的过程。所读过每一本书都将引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3、多争气。想让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要以积极的心态处事,遇到难题时,勤思考、多争气。管理情绪,就是在管理人生。业务上遇到了挑战,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感情中付出没有回应,就把精力用来好好爱自己,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多用积极心态思考,自会发现难题的出路。常思进取和努力,带上笑容迎接每一个挑战,其实就已经赢了。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绝不会浪费光阴,往往很他们的睡眠都很少,更多的时间是专心于工作。珍惜时间最好的方式,是用时间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学识,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清晰目标有高度执行力的人。珍惜光阴,就会使生命延长,拥有更多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时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二、丰富自己的方式
传统文化不是拿来读的、看的、背的,而是拿来做的、传承的,学习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促使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边学边做,边做边改,用真心去做,用诚心去改。让自己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好心态是一生的好伙伴,让人快乐健康。
1、丰富格局。生活高低起伏,谁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真正大格局的人,不会动辄生气抱怨,更不会让坏情绪肆意蔓延。人的格局越大、阅历越多,越会懂得跳出自我的局限性,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不要让情绪的阴霾遮盖了自己的晴空。往后余生都能学会丰富自己的格局,活成最好的自己。
2、丰富眼界。当见过高山的巍峨、大海的广阔,体会到天地的无垠,就会变得谦逊。当见识过不同的风土人情,就会发现这世上有无数种生活。“人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的过程。”只有当你见识更多了,眼界丰富了,人生才会变得更宽广和辽阔。
3、丰富生活。生活乐趣就是用意趣之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挖掘其中的美好为自己所用。其实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懂得在琐碎日常中提炼美好,注入心思,那么生活就会越来越有质量。人生可以不是玫瑰而一定要有芬芳,人可以不野心勃勃而一定要成为自己的光,给人芳香和照亮前行的灯。
4、丰富技能。从低谷中最先走出来,一直在努力丰富技能的人,是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力量。成功没有一蹴而就,需要具备足够耐心,去丰富自己技能。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机遇才会随之而来。保持学习、丰富技能,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掌握人生主动权。
三、 提升自己的方式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现代成长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生命体验,不断觉察自省,无限接近成熟。过去已经走了很多路有了丰富的经历,以后还要不断增加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人生低谷时专注提升自己、修炼自己,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跨过泥泞,才能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传统文化是根需要在新时代里提升传统文化的地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自我修养,不是在商品消费经济中找不到北。人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运用,从中吸取精髓创意生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明。
1、当提升了自己的心态,阳光就照进来了。改变不了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宽度。当生活抛出一个柠檬,有的人会抱怨运气不好,柠檬太酸。有的人会把柠檬榨成汁,再加点糖。生活的味道是甜还是酸,决定权就在自己手上。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丢掉坏情绪,打开心窗,让阳光照进来,就会越来越快乐。提升自己,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持之以恒,不断进步,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2、当提升了自己的技能,不自信就消失了。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与其仰望他人的成就,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什么时候人最有自信?那就是在一个领域里无人能代替,不断解锁新技能,打开新窗口。想要伯乐识人,先要做千里马。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3、当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格局就拓宽了很多。人们容易陷入一种思维方式的惯性,总是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案,有的人花了几天没有头绪,这就是思维方式不同,其结果就不一样。成功迟迟不来,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要更新。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换种思维,改变一些方式,天地可能更开阔,人的思维更能与时俱进,生活会丰富而更有健康状态。
孔子的世界观,认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是高于物质层面价值的。衡量君子的标准,是看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评价君子还是小人,不是看物质层面的东西。老农,老圃手艺再好,不见得是君子,而一个人即使没有手艺,没有钱财,只要品德好,文化好,也可以定格为君子。《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说:“颜回啊,学问德行差不多了罢,可是常常穷的没有办法。端木赐的学问德行不高,他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竞每每猜对了。”即使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不排斥物质财富。但即使子贡善于理财,孔子评价他的品行指标时,排在品德无可挑剔的颜回之后,即使颜回常常一贫如洗。古人偏重于对个人的修养,在道德品格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在社会喧嚣的今天,这些君子之道可以为浮躁的人心提供一个方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