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中国革命民族团结的丰碑——彝海结盟


#革命历史#励志故事#彝海结盟

中国革命民族团结的丰碑——彝海结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构建人民信仰国家力量民族希望民族团结共进的和谐安定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实践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和文化信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把握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始终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说起彝海结盟,人们清楚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上,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队途经四川大凉山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历史。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在彝海边歃血结盟,史称“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得了宝贵时间。红军还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族人民在彝海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革命武装——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果基)支队。在通过彝区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主张,彝海结盟在中共革命历史开启民族团结革命的先河,为革命胜利制定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红军创造奇迹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对全国族人来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一、彝海结盟的历史


199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阅读报纸时,在看到一则信息后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那是一篇关于刘伯承结拜兄弟后代的报道,讲述了革命功臣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后代生活上学困难的事。为了验证消息的真实性,李铁映立马派人前往四川大凉山进行核实。从此,一段鲜为人知的彝海结盟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


王明、博古等人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留革命力量主席做出了长征的伟大决定。1935年5月,主席率领红军突破国民军队的重重封锁,一路历经艰险的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却陷入绝境:前面有国民党军结集截击,后面10万国民党军更是分几路夹击而来国民党为了彻底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蒋介石指派川军协同中央军,对红军展开疯狂围剿。中央红军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必须尽快历经千难万险渡过天险大渡河


国民党部队一面在后方追击,一面用飞机撒传单,对前方的红军展开心理战,这些劝降的传单上面写道:“前进是大渡河,后退是金沙江,红军现已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插翅也难飞,昨日的石达开就是今日的毛泽东朱德!”红军身处之险境,正如传单中描述的一样,大渡河拦住了红军的脚步,拦住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进程。但蒋介石国民军队低估了红军的意志,更低估主席的魄力。对此,主席表示:“想要我做石达开第二,绝无可能!”


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冕宁泸沽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彝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渡河到富林,然后进入雅安境内,直扑成都,由此渡过大渡河。这条路的优点是水流平缓,缺点是常常有重兵云集


另一条是小路,沿着大渡河往西到安顺场渡河,从泸沽过冕宁,经大桥、拖乌,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这条路的缺点是水流湍急,优点是两岸路况复杂,对岸部署的敌兵较少。但一定要以最快速渡过河,才能有效摆脱国民党部队的追击。


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所以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蒋介石判断自有道理,因为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彝民对汉人充满猜忌、敌视,彝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这一地区很难。然而,毛泽东主席看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主席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突围的路线问题最终定下先穿过大凉山彝族山区,再到安顺场渡河的行军方案。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主席熟读史书,自然石达开经历了如指掌。当年石达开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彝族的关系才功亏一篑,他只想着金钱可以收买彝族土司,殊不知人家早就被清廷用更高的价格收买了,导致最终饮恨大渡河。仅仅以利相交,恐怕会再倒覆辙。于是为了安全起见,主席派遣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川籍大将,让他们带着先遣队,率先与彝族人接触一下,并下令绝不能打扰当地百姓生活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队,准备借道彝区,抢渡大渡河。然而在当时,红军先遣队要开路,却是非常难,既要架桥修路,要面对彝族群众的干扰


刘伯承、聂荣臻对官兵进行动员,指出彝民不了解红军,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信任,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民开枪。刘伯承进入彝族地区前还特别强调了:我们千万不要开枪,无论如何都不能发生武力冲突。


22日,萧华等率通司即翻译进入彝区,一路艰难前行,一路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好在红军部队纪律严明,哪怕物资被彝族人抢了,也没有还击。这让沽鸡家族的土司小叶丹对红军产生兴趣,他感到红军和之前遇到的国党军队的不同之处。


遇到当地果基家支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后,萧华向其说明红军与国民党军不同,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进入彝民区只是借路北上。根据彝人重义气特点告知刘伯承率领大批人马也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小叶丹的四叔将信将疑,但看到红军确实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不同,便喝退了围攻的彝族人群,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小叶丹。


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果基小叶丹愿意与红军结盟。此时,刘伯承正在为前进受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


小叶丹决定在彝海边与刘伯承进行会面。刘伯承很大度地送出一些武器和弹药作为见面礼。而小叶丹设宴款待了刘伯承。刘伯承开诚布公地讲述了红军此时的境况。红军是尊重当地传统、维护群众利益的部队,只是受到国民党的追击才被迫经过彝族领地,希望可以和彝族人民结下友谊,共同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小叶丹提出和刘伯承结拜兄弟,结盟地点定在海子边。刘伯承到达后,小叶丹和另外几位彝族首领立刻上前。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两人来到海子边庄重跪下,面前摆着两碗滴过鸡血的水碗。当时两人都说了誓词,小叶丹说的是“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两人便面对着广阔的彝海,跪地结拜成为兄弟,而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后,彝族人对红军队伍彻底放下了戒备。为了表示友好,红军又从从本不富裕的军饷中,拿出了不少粮食,分给当地百姓。刘伯承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来意,表示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族人消除一切外来的欺压,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


当天晚上,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赴宴。面对刘伯承的坦率,小叶丹大为感动,几杯酒后,两人越聊越投机。饭后,把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并当场写下任命状,还向他讲解了革命道理。小叶丹表示铭记在心,之后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临别之际,刘伯承代表红军郑重地交给小叶丹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并表示组织上已经决定,将小叶丹纳入革命队伍任命其为沽鸡支队支队长,这是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


在结盟后的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直到走出另外一个家支地盘,才与刘伯承依依惜别。红军后续部队顺利地通过了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


当时彝族聚居区,还在施行奴隶制,等级森严,各宗族间的争斗屡见不鲜。加之蒋介石对此地实行“以彝治彝”的政策破来坏彝族内部团结,导致地区矛盾冲突频发。加入了革命队伍后的小叶丹,立即举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誓师大会,组建游击队同当地军阀作斗争,并多次击退彝族败类军阀邓秀廷。可之后邓秀廷部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力扶持下很快便东山再起,势力愈发强大。他还将小叶丹身边的红军指导员抓走,要挟他拿钱赎人。小叶丹见状焦急不已,只好四处筹钱,将红军指导员赎回。紧接着邓秀延继续玩弄阴谋手段,他派人潜入小叶丹住处,偷盗刘伯承为其写的信函,谬称小叶丹出卖彝族利益,从而发动大军进攻小叶丹的部落


小叶丹的游击队被邓秀延部大肆“围剿”,小叶丹为保部落周全,被迫上缴所有武器弹药,并赔偿了1万2千两白银和120头母羊,几代人积蓄,这一次便倾家荡产了。可小叶丹依旧没能法逃脱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1942年6月18日,邓秀延在彝族内部挑拨离间,引来部落混战,小叶丹不幸被伏身亡,年仅四十八岁。


临终前,小叶丹嘱咐自己妻子倮伍乌吉嫫和弟弟沽基尼丕:“你们一定要记得只有共产党、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有情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我死后要继续坚持斗争。另外你们一定要保护好那面队旗,然后将它交给刘司令员,交给红军。”西康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上交了队旗,“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就放在了博物馆里。


二、革命民族团结情谊


在冕宁地区解放后,刘伯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小叶丹。他叮嘱进驻部队:“要抓紧找到小叶丹,中央决定让他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而那时,刘伯承还不知道小叶丹已牺牲。后来得知结义兄弟早已牺牲消息后,他悲痛不已。


建国后,刘伯承多次派人去寻找到小叶丹后人。连他自己亲自去找过几次,后来身体不好了,便让几个孩子前去大凉山找。儿子太行弟弟去了好几次,都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


刘伯承元帅于1986年10月7日逝世临终之际,刘伯承元帅再三叮嘱子女告诉他们要继续寻找自己结拜兄弟小叶丹的后人。直到临终前他对此事还一直耿耿于怀。


1993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看报纸时才发现了小叶丹后人消息,小叶丹的孙子建国和外孙伍龙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直到1995年,此时刘伯承元帅已经去世了九年时间,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为了招待他们,在人民大会西藏厅整整举办了三桌酒席。在组织关怀下二人还一起去北京上学,而且两家人关系之后一直非常亲密。


2008年,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去世,根据彝族人风俗习惯家族重大的事情,家里人都要到场。小叶丹后代一下子去了30多人,专程赶到北京,为汪荣华送行,这让刘家人十分感动


2009年9月10日,刘伯承的义弟小叶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三、彝海结盟的意义


彝海结盟在中国历史上一段有关彝族部落联盟的传说历史事件。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彝海结盟的故事通常涉及到不同彝族部落之间的联合,旨在共同对抗外敌,维护各自的权益和生存空间“彝海结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结出的光辉硕果。


1、彝海结盟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即彝海结盟,保证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彝海结盟在党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彝海结盟使红军能够和平顺利地通过彝族区,翻越大凉山,为抢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战略企图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大部队就调到大渡河堵住红军,红军就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彝海结盟”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三编第十章217页)。从此中国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文明,得以进入并与彝族本土文化形成互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彝海结盟是我党民族政策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对于彝族儿女来说将古老文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2、彝海结盟对彝族的意义。彝海结盟的具体故事会因地域和传承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强调了彝族部落之间的合作、团结与互助。这样的联盟对于彝族来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1)抵御外敌。 彝海结盟的背后通常是为了共同对抗外来入侵者、敌对势力或其他威胁。通过结盟,彝族能够形成一个更大的力量,以保卫自己的家园。


(2)文化传承。结盟传说反映了彝族文化中的合作、团结和互助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部落内部以及与其他民族关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地方和族群认同。彝海结盟的故事有助于族人民更加强烈地认同自己的地域和族群,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认同。


彝海结盟是历史事件反映中国民族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生存历史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依然能够感受党的民族政策展现出的力量体悟党开展民族工作传统懂得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