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立秋,2024年第十三个节气暨秋季第一个节令事宜



立秋,2024年第十三个节气暨秋季第一个节令事宜



2024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08:09:01。

立秋节气中暑热依旧十分明显,只有到了处暑节气才能告别夏天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是一个反映季节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秋标志着秋天孟秋的到来,不是立秋进入秋天天气就凉快了,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立秋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收获季节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的位置确定秋季起始日,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结果立秋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酷暑没有过完,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立秋节气,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候平均气温”划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天气逐渐趋于凉快舒适。纵观祖宗经验,2023年秋老虎持续时间会比较短而凉快天气居多。


一、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立秋暑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白露后的中旬,天气才真正能渐渐凉爽起来

孟秋,夏季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阳气下沉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绿色到发黄,开始落叶,庄稼开始成熟。

据《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如《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暑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热在三伏,按照三伏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初秋天气还很热。热与凉的分水岭不是在夏秋之交,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要到白露后才凉快。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后还有“秋老虎”的余威。

气候划分季节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少有在“立秋”就进入“候平均气温”即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的地区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也就是说,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刮风时人们感觉到凉爽,天气呈现初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生。立秋时节,大雨过后,清风徐来,天上的雾气白茫茫一片,尚未凝结成露珠,称之为“白露生”。通俗点讲的意思就是早上大地上会有雾气的产生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阴气上升,鸣叫得更加响亮和凄切。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虽有差别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每年大热三伏天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这时段。我国南方此节气还是夏暑之时,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我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天气虽热,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已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二、立秋习俗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季节。在古代,民间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庇佑,另一方面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收获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1、贴秋膘。民间流行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2、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称为“咬秋”。天津讲究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是一种丰收喜悦,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



3、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4、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农俗现象具有极强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5、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三、立秋起居养生

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2023年属早立秋,刚好在中伏内,暑热一时就过了,感觉不是很热,有股凉飕飕的感觉,至少晚上不会酷热当头。

在秋季养生中,早卧早起以敛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立秋后在精神方面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虽然早晚会较凉爽些,“秋老虎”肆虐,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乏力之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立秋养生不宜大补。刚入秋,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可吃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等。要对抗燥气对肺的伤害,应多补充水分。立秋后最适合吃的蔬菜是扁豆,就是豆角有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立秋以后,大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感到舒适,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常说的“秋乏”。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立秋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季节,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消耗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可根据秋季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批把、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立秋时“阳消阴长”,人体到了“收敛”的时候,故应减少房事次数。人体若阳
气不足,可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生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故保精的观念强调是冬季摄生之要领,实则从立秋就应开始



立秋后大气依旧很炎热,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样,使用空调来降温。立秋后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使用空调,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使用空调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睡觉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按照中医说法,秋天万物肃杀,是阳转阴的时候,要注意养“阳气”。每日适当活动感受万物由荣转枯的过程,适当平静心态,调理肺气,多吃百合莲子润肺之物是为上策中医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一般人到了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肝脏心脏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以免影响机体健康。



现代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是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下,这才算入了秋天。中医上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段时间称为“长夏”。2024年是晚立秋,而根据祖宗说法,早立秋凉爽,晚立秋酷暑。预示着2024年局地立秋之后秋老虎厉害,可能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

aria-hidden="true">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