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一个盆地而四周凸起的地带,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省份,许多有名的古镇特色明显。有一个生态古镇却鲜为人知,古巴人聚居地的恩阳镇距今将近1500年历史。大巴山陆路交通艰难,决定了有着发达水运的恩阳成为大山深处重要物资集散中心,上通南江,下至重庆,交通带来了繁华,一度商贾云集,曾有“小上海”之称。恩阳古镇坐落于川东北革命老区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群山环绕,风景如画,被誉为四川少有人知的宝藏古镇。恩阳古镇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以其迷人的水乡风光著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镇中穿过,两岸民居沿河而建,被称作“河街”,河街上古建筑保存完好,石桥、亭台、瓦房,每一处都散发着久远的岁月气息。走进恩阳古镇,仿佛回到了古代水乡小镇,漫步其间能听到当年船歌和船桨声。恩阳古镇,国家4A级景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建筑专家朱仕轩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恩阳古镇在中国的古建筑建造上、规划建设上、民俗民风文化上、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恩阳名列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恩阳古镇的历史文化
恩阳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恩阳古镇,始称“义阳”,六朝郡县,自公元525年南北朝开始,距今已有1499年的历史。据传,当时恩阳镇是一处繁华的商贸集市,各种商品汇聚于此,非常繁荣。据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一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恩阳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交易中心,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素有“小武汉”和“小上海”美称,因此人们给恩阳镇起了“小上海”的外号。恩阳古镇核心面积0.5平方公里,古街巷17条,古建筑589幢,共82220平方米,是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
“恩阳”这个名字就有来历,这个小镇千年以来经历了不少精彩故事。据历史记载,恩阳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即今巴州。恩阳古镇改名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当年义阳县有一个不孝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婆婆,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里缺少人伦,遂改名为恩阳县。二说是隋朝当时统一了天下,为了让大巴山深处的人们能记住皇恩浩荡,便把义阳郡改为了恩阳县。
恩阳在高峻大巴山中是一处繁华、富饶的美丽城镇。恩阳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基本上都是二、三进出的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青瓦屋面的川东民居,墙身为竹篾土夹土墙,抹白灰,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高处望去,白墙灰瓦高低错落、依山而下,穿插着层叠弯曲的青石板街面,高低不等的石梯,四方点缀庙洞阁,河流绕城而过。
恩阳古镇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浓笔一彩。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从此星星之火便在中华大地上迅速燃烧起来。恩阳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战略地位。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宣告成立,成为除中央苏区外最大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胜利后,在此设仪阆县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恩阳县苏维埃成立。1935年,红四方面军转移,川陕革命根据地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
恩阳留存着众多红色遗迹好大量红军文物遗址,如宣传标语,红军驻扎时的政府机关县委、县政府驻地,以及列宁小学等重要遗迹。张思德,曾因为一句“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和《为人民服务》 而广为人知。他正是在这里的列宁小学学习过,后来被分配到了警卫局担任警卫员,随红军转战四方。
当下经过翻修后,已然没有了当初的颓势。现在游人可以走进这里,去感受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去体味前人为了和平而所付出的热血与艰辛,珍惜当下来之不易。偶尔抬起头,看到这些穿过时空的遗物,又会有怎样的感悟。随着时代变迁,恩阳古镇逐渐被时光遗忘。直到近年来,恩阳古镇得到了修复和保护,重新焕发了青春。
2015年,“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双遗产预备名录,恩阳古镇是纳入米仓古道申遗的唯一古镇,是世界双遗产“蜀道”的重要构成部分。恩阳古镇曾先后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镇。
交通发达之地必然是发展重地,反之会被边缘化而走向没落,恩阳古镇从繁华走向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今,恩阳古镇已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小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其独特的景观和感受浓厚历史氛围。
二、恩阳古镇的景观
恩阳古镇有四川省规模较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是观摩川东北独特民居最佳地。除了独特建筑风格,恩阳古镇还有十八处自然景观和红色遗迹遗址值得一游。
1、巴中章怀山旅游区。有原始森林、瀑布和溪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宁静和美丽。
2、恩阳镇的古街现在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呈现出古镇独特的生活和传统遗风。
3、红色古镇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特色。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50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
古镇的上正街和下正街是红军文化遗址最多的街。在长约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遗址13处。“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见证。
4、三峰秀骨。三峰即“三峰山”,在镇南五里,又名义阳山,山势险峻,三峰鼎峙,分前峰、中峰、后峰,可与陕西咸阳之莲花、玉女、明星三峰比美。它天披文藻,秀爽豪迈,自成一家风骨,曾有“巴西第一名山”之美称,(见清《重修普贤寺碑记》)。古时于三峰各建一寺,尤其是唐人根据王公子与红梅仙女之传说,在后峰建红梅阁以后,历代人民都把这里作为仙山膜拜,在山前山后建造了一系列的景观,加之历代文人的诸多题咏,更为名山增添了光彩,古往今来,成为巴州以西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
5、千佛灵胎。千佛岩位于镇南一里的义阳山脚。岩险峻而长,横障一方,岩边榕树翳翳,古藤缠绕,是我国盛唐时期,传播中原和西北石窟艺术的重点地区之一。唐人在这里摩岩造像多龛,现存七龛1200余身,今天“恒河沙佛”龛就是千佛龛,龛的上下左右和顶部,有雕饰甚妙的小佛1150余尊。另一传说,乌提延王与“莲花女”成生一个大力士,修成辟支佛正果,誉“千佛灵胎”。
6、回龙绕护。回龙场原建街房基地似回龙之状。此处是文治山脉下一块依山傍水红石台地,昔人在此建街房时,依地势高低错落,呈现几字分布。因其蜿蜒曲折形如一条迂回的盘龙托付着街房,故人们将这条街起名“回龙场”,人们认为回龙绕护可带来福音,这里历来商贾云集,商贸发达,赶集购物的人群久盛不衰。
7、飞凤徘徊。镇北二里的飞凤梁,梁中有一形似凤头的大石包左右各延伸一羽形的小阜,形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一说宋时有一姓曾的商人,家有一对风姿绰约的小女,随父经商到京城,被南宋靖王看中,接入宫中作妃,从此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一双金凤飞去,故将此梁命名为“飞凤梁”,并建一庙名“飞凤观”以示追念,今庙宇已毁,形胜犹存。
8、仙女孤住。三峰山上的仙女石。相传,耸立后峰山腰的那一形似美女的奇石,是红梅仙女化身。说她是王母之侍女笑桃,罪谴凡间,落脚义阳三峰山。未与王公子作伴前,寂寞孤住在这里长达16年之久。自王定保把她与王公子相爱的一段故事作为小说问世后,人们在三峰山上以形命名的“仙女石”、“仙女梳妆”、“仙女缝纫石”、“仙女娱乐处”、“仙女沐浴处”等比比皆是。这些形象物,经历千余年风雨剥蚀,虽有部分湮灭,但在“仙女沐浴池”上,还可见到新塑的一尊窈窕仙女。
9、将军飞来。将军石位于恩河西岸一株大榕树下,与滔滔河水相隔咫尺,而屹立江边,岿然不动。据民《巴中县志拾遗》记载,形似兜鍪,虽大水泛涨,不没其顶,人以此奇之,被称为“镇江大将军”。
10、琵琶韵远。琵琶滩,古镇恩河向南而流中的几个冲击小平滩,沙滩上扁直下椭圆,形似琵琶乐器。相传,琵琶是一仙女化身,王母瑶池宫的一乐女名琵琶仙,她厌居天宫生活,私下凡间,助民耕耘,与民为乐,其善举被土地告诉城隍,城隍又作为善事禀告玉皇,谁知玉帝把她的行为视为犯天规,便遣天兵天将,将她捉拿归天,她行至空中,认为自己的一些善行远没有解决民间的问题,气愤的将琵琶坠入恩河,顿时化作琵琶三滩。“琵琶韵远”,是说那形似琵琶的滩水潺潺作声,远听有如倾诉民间苦难的琵琶乐声,声声入耳,故古人曾有“琵琶韵远水中”指描述。一说琵琶滩右岸,有一形似琵琶的奇石,为梅仙之琵琶所化。
11、水鱼声催。水鱼即木制鱼怪,恩阳形似鱼怪的大石,在镇西白云寺背后,此石长约两丈,两头小而中椭圆,右端呈现出一小口,状如鱼嘴,中空一穴,敲击有声,俨然象一支木制怪鱼,古人们称为“木鱼”。千百年来,人们视为神石,加以保护。鱼怪来自《西游记》中“鱼篮观音”故事,说观音用鱼篮收复通天河中吞没唐三藏从西天取回经卷的鱼怪,敲击鱼怪之头,迫使其把经全部吐出。后来佛堂诵经,用木棰敲击木制鱼怪,由此而来。
12、登科古寺。在恩河东岸,是南宋以后,人们为追念绍定中,南宋理宗赵昀在位的1228年——1233年先后咸登科第的王谢五子而修建的一寺。原有古寺早毁,二十世纪80年代,重建了新寺。
13、读书名台。在恩阳镇郊曾有两处读书台:一在登科山下,后人曾在此立过“五子读书处”标志碑。一在义阳山前峰名“王公子读书台”。前者是附会南宋王谢五子读书的传说,后者是附会唐初恩阳县令王瑞之子王鹗读书的传说,此处两石台今仅存义阳山前峰一处,历为古镇郊区的胜迹。
14、秋高白顶。白顶,指恩河之东拔地而起的白顶山,此山巍峨壮丽,山顶常有白云漂浮。此山前临恩河,后临鹿溪,每当清秋,天高云敛,两水映衬,为人展示出一副清雅而豪壮的风姿,叹为奇绝。至于“百顶白顶,人杰地灵”之传说,说这里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一百个戴顶子的文官。这纯是“顾名思义”之说,毫无根据。
15、春放红梅。红梅,指唐人根据红梅仙女的传说而在三峰山修建的红梅阁及在阁下所植的红梅树。此树千余年来盛而又衰,衰而复盛,至今仍有数株可供欣赏,每逢春天吐花繁茂,清香馥郁,人们说她是红梅仙女的化身,故古人有“红梅竞春放,香含美人魂”的雅颂。
16、巴蛇洞口。巴蛇洞,位于红梅阁下山腰,传为巴蛇所居之洞。巴,是一古族名,以巴民族源于古人的腾崇拜。自许慎《说文巴部》释巴为身曲三折的长蛇、巨蟒后,不少文字专家认为,巴的祖先可能在古代和大自然作斗争中,是斩蛇除蟒的英雄,并认为蛇是龙的象征。古人常以龙蛇并称,又可能是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古巴族以蛇为图腾作为自己的祖神予以祭祀。历史上凡巴人住过的洞窟,人们一直呼为“巴蛇洞”。故《巴中县志·古迹》有“今巴山尚多蛇窟”的记载。
17、水驴沟隈。水驴沟,在镇南马鞍的山下。昔人为排山洪而修凿的一条水沟,沟边有一头昂尾翘,形似毛驴的大石,横卧其间。故后人将此沟命名为水驴沟,是恩阳镇郊的一大奇观。
18、鹿溪映月。距镇五里鹿溪河。古时因溪水两岸森林密布,常有麋鹿栖居。此溪源于灵山场下,飞泻至麻石的古溪、白玉桥以下入恩河。每当月夜,出现“月映溪水溪映月”的美景。为给游人提供一些方便,今人在溪水入恩河的一小岛上建起一座游乐山庄,起名为“蓬莱岛”,从此成了恩镇人民春日观光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19、龙隐乘雷。龙隐洞位于恩阳镇背后文治山腰。据清《巴州志山川》记:“昔日山下居民(实是进士)张文治,生平好善,曾隐居此洞修行,后遇仙飞升,从此人们以文治名其山”。时至宋代有人在洞上额题“龙隐”二字,旁刻“绍定改元七曲老人书”。拨开文字迷雾,使得清楚看到,宋初那位所谓好善修行的张进士,实是时人把他当做隐居于该山山洞的一条待时乘雷雨而动的“卧龙”。后人又因其是登科进士,假托他是七曲大庙奉为梓潼帝君之张亚子的化身。洞前文昌阁的建修,文昌帝君的塑造,就是人们把张亚子与张文治合二而一的敬仰。
20、奎楼耸峙。奎星楼,建于文昌阁侧,楼上塑一奎神,其形象为一赤发、蓝面之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翘起如大弯钩,一手拱斗,另一手执笔,意为用笔点定科举考试生的名字。相传,奎星既主文风,又管武运,所以奎星在旧时深为广大人民崇拜。
21、文塔崔巍。文塔,指清人依托王谢五子读书遗址建于登科山的青云塔。民《巴中县志祠庙》记载:青云塔在恩阳河岸东山,有盘石广数十丈,光绪初,邑监生李焕章募资建塔其上。每当夕照恩河,波光塔影,辉映成趣,足资游人欣赏。后有塔院,为恩阳举人李本善添修,庭堂壮丽,花木清幽。恩阳举人冯文经曾撰文塔长联。
恩阳古镇,经历了千年历史变迁,距今近1500年历史使其成为了少有人知的生态古镇,这座古镇曾有“小上海”的美誉。恩阳古镇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宝藏,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想远离城市喧嚣,体验一段宁静而古老的历史,恩阳古镇将是不二选择,走进这座古镇,将被独特之处所深深吸引,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