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泸沽湖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民族风情,吸引更多游人眼球瞄向而又纷纷涌向神奇的泸沽湖,探索发现感兴趣的母系家庭、走婚习俗。泸沽湖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为小金河上源,经雅砻江流往金沙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高山淡水湖泊,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即原左所区占三分之二,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占三分之一,湖盆区坐落于永宁盆地,湖内有一小岛,湖泊略呈北西—东南走向,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纳西族、蒙古族等7种民族。云南永宁乡沿湖的摩梭人叫纳西族,四川泸沽湖镇沿湖的摩梭人叫蒙古族,约1.4万人。摩梭人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是沪沽湖的一大特色,湖光山色优美、自然景观和独特民族风情使泸沽湖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泸沽湖区域内设有丽江泸沽湖摩梭文化旅游区、凉山州泸沽湖旅游景区。泸沽湖旅游景区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2023年8月,泸沽湖景区全力以赴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3年12月,四川盐源泸沽湖作为黑颈鹤重要栖息地入选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一、独特的摩梭文化习俗
沪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是当地主要人群之一,拥有独特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泸沽湖摩梭人是从河湟南迁的古羌人,世代居住于四川省盐源和云南宁蒗交界处的泸沽湖旁。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摩梭人在盐源定居已有2000多年,在泸沾湖定居近2000年。摩梭人信仰着东巴教,这是一种古老宗教信仰体系,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本土信仰。
1、摩梭人居住在沪沽湖畔山区,有着自己独特语言和文化体系。摩梭人社会结构以母系社会为基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更高地位和话语权。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着高度自主空间, 男人轻松无压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体现了“重女不轻男”的母系文化思维。“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强调阴柔秀美和宽厚仁爱等品性,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交流,增进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
2、摩梭社会文化结构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摩梭人以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母系家庭(日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同一母系亲族成员组成家庭及其居住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
3、女性当家。摩梭女性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经济能力,她们参与决策并为家庭发展做出贡献。摩梭人社会体现着母系氏族社会特征,以女为贵,以母为尊。母系家庭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以母系血缘计算世系,家庭成员包括母亲、儿女和舅舅,不包括父亲和妻子。最能干、公正且有威望的女人为一家之长即“达布”,统领家务和安排生产,并掌握财产。这里妇女享有崇高社会地位,并支配着家庭的一切。这里一般都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家长,由她来组织家庭的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每年春天,她根据全家的需要,安排种植水稻、麻、土豆、养麦的面积和喂养牲口计划,并带领家入从事各种劳动。处于从属地位的男子,只是作为母亲或姐妹的助手而已,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外出经商或赶马帮一类的活动。在每个母系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 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 称依杜达布或达布, 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长,负责一切内外事务,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不须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
3、摩梭人实现走婚习俗。摩梭人是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族群,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通过走婚方式来维系家庭关系。走婚是指男性在夜间暂时留宿在女性家中,早晨离开回到自己的母亲家。走婚双方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从母而姓。走婚须遵循一定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等。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夜间女子在家中花楼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子,而男子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子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摩梭人以生女孩为荣。男不娶女不嫁特殊的婚姻制度使得摩梭女性成为家庭的中坚力量,承担起照顾孩子、管理家务和外出工作的责任。
4、舅舅的责任义务。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他们尽力协助达布,参加全家的一切活动,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共同生活和劳作,舅舅与姐妹的子女之间关系比其生父关系更为密切和特殊。当舅舅年老后由其姐妹的子女赡养,由姐妹的子女照顾生活。
5、同一根脉。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即同一母系血缘的母系成员是亲人,包括母亲、女儿、儿子、舅舅等,父亲、妻子等都是外人。摩梭母系家庭与外界社会的家庭含义不同,首先摩梭母系家庭的结构模式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传统摩梭母系家庭内没有父亲、丈夫、妻、女婿或媳妇的角色,没有父子、夫妻、妯娌、翁婿或姑嫂关系,人人都与外祖母、外祖母的姐妹兄弟,母亲、母亲的姐妹兄弟同住,男不婚女不嫁,过着走婚的生活,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同一根根即母系血缘,母系家庭以母系血缘为本,以走访婚为主体。其次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一个家庭内摩梭个人基本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一切财产由家庭成员共分,其生活原则是分享不是占有,生活主导意识“我们”不是“我”。
二、母系家庭的礼节管理
摩梭人走婚在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 这种至今保留着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奇俗,21世纪外界社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1、摩梭母系体制,摩梭人很少分家。没必要通过增加人口来增加劳动力,姐妹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同辈姐妹生下女婴,根根便可延续,其他姐妹就不一定要走婚,不一定要生小孩。摩梭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数百年来摩梭人口增长速度之慢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之最,实是天然的计划生育。
2、摩梭母系家庭与走婚二者相辅相成。“同一根根”的母系家庭格局,形成了走婚这种特殊婚姻形式,走婚保持了一个家庭中成员只会是一个母亲的后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纯洁性,维护了“同一根根”的延续。
3、日常称呼。摩梭人的日常称谓非常简单,用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即唉咪和舅舅叫唉乌。在同一摩梭母系家庭中与母亲同辈的女性全部被称作母亲即唉咪,男性全部被称作舅舅即唉乌,这种独特母系文化使摩梭小孩子拥有多位母亲和舅舅,在体贴关爱与自由的氛围下成长,以至于有很多在母系大家庭长大的成年摩梭人,一直都分不清众多母亲中究竟谁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舅舅要承担起教育和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的责任,这些与汉族家庭截然不同,这种特殊的母亲和舅舅的思想一直扩展到了所有摩梭家庭,不论是走婚,还是结婚。
摩梭家庭成员血统是以母系计算。这里没有祖父、父亲和丈夫的称谓,男子身份是舅祖父、舅父。孩子生下后,由母亲、舅舅抚养。对失去母亲的孩子,全家人都会让他吃好穿好。摩梭人没有姓,他们只有跟随母亲的家族名号,受了母系家庭影响,这里家族名号大部带一个“母”字,“拉木”母老虎,“依味”母牛,“尤味”母绵羊,“牙味”母鸡……以母系社会有直接关系,体现母系的价值和地位。
4、妇女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当地谣谚说:“生女重于生男,女儿是根根。”这里以生女为荣,倘无女儿便意味着家庭断了根嗣,就得过继养女来支持家门。过继之前,要经过家庭全体成员同意,然后才带着礼物上姑娘多家庭去请求过继养女。如果对方同意,须择吉日举行祭祖仪式,报告增加了新的家庭成员,并为她重新命名。仪式结束后,合家欢宴,以示庆贺。待她成年以后便可担任家长,主持家庭的一切事务和各种活动了。
5、走婚习俗的规则。走婚即走访婚,走婚在摩梭语“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两地摩梭人走婚时通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外界较多宣传和关注的焦点。走婚的形“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母系家庭里,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无论哪一种婚姻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传统摩梭人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谈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害羞。
6、在摩梭地区走婚制和结婚制并存。走婚占绝大部分,摩梭人可以自由选择走婚或结婚,可以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形式,但选择结婚就不能再走婚。结婚的有几种情况:以前土司阶层实行结婚制,与外族通婚或在外工作的摩梭人才结婚,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政府强迫实行一夫一妻制造成的结婚。在永宁的摩梭人与摩梭人之间都是走婚,永宁坝子及泸沽湖畔摩梭人盛行走婚。经调查统计,至今百分之七十以上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 或因家中有男无女, 视女“根”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 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有的母系家庭两种形式并存, 国家政策鼓励摩梭人的走婚风俗, 大多数摩梭人愿意走婚不愿结婚, 走婚70%,同居结婚只占30%。无论哪一种婚姻,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虽然婚姻形式不同,但核心是一样的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不受其他因素制约。一般来说,生下孩子后,双方关系就会确定下来,男方在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论是走婚还是结婚的每一个摩梭人,在他们心里只有母亲家才是自己真正和永远的家,母亲的家门对儿女永远敞开。
7、摩梭民居由草楼、经堂、祖母房和花楼组成。泸沽湖畔摩梭人的传统住宅是木楞房,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建木楞房不用打地基,不要起柱立柱。墙壁是用一根根的厚木相垒叠而成,墙与墙之间用斧子砍出的榫口相嵌接,再架上椽桁,盖上用松木劈出的木瓦,最后压上石块而成。这种木楞房屋,既坚固,又易盖,只是消耗许多宝贵的木材,甚为可惜。值得一提的,靠山吃山的摩梭人,心灵手巧,他们还用刀斧等简单的工具,造出作为农具的木耙、木锄,打鱼的木刀,织布用的织布机,水缸似的贮水木槽,眷米用的木臼,以及在泸沽湖上打鱼和捞湖草喂猪的独木舟等。
木楞房的正房内厅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厅里砌有两个火塘,分别叫上火塘、下火塘。它们用石板砌成方形,底下皆放了一个装了粮食和金钱的陶罐——摩梭人视之为火塘的心脏,上面再垫土夯平。
8、乔迁之喜。每当新房落成乔迁之时,主家依俗要举行庄重的火塘生火仪式:一位健美而又多子多女的妇女,背着一桶水从正门进来,一位体魄强壮的男人高举火把从后门进来。他们给火塘上架锅、倒水,并由这位妇女接过火把,点燃火塘,以祝从此全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接着,由摩梭人称为“达巴”的巫师点起火把,烘照屋内各处,并不断用碗舀水泼洒地上,摩梭人认为一来便可驱邪纳福了。最后,“达巴”用酒洒向火塘,以祭祀灶神和祖灵。仪式结束后,主家开始烹煮酒肉饭菜,欢宴前来送礼贺喜的亲友和村邻。一系列程序下来,才算乔迁之喜,入住才有习俗仪式感。
9、火塘。摩梭人的火塘,正面墙上塑有泥制的灶神像,绘有火苗、日、月、星、辰、金银元宝和五谷水果图案。灶神像前设有锅庄,而在锅庄与灶神像之间竖立了一块石条,这是摩梭人的“祭祖石”。作为祖先和灶神象征的火塘,是全家最为神圣的地方,任何人不得从火塘上跨越而过,不得以脚踢踏和吐口水、泼脏水,以免亵读神灵。每次吃饭之前,作为一家之长的女主人,都要先舀一点饭菜洒在火塘锅庄石上以此祭祖祀神。
火塘既是全家人吃饭、聚会、议事、待客的地方,举行各种礼仪的场所。摩梭人以右为尊,右侧首位是年龄最大的妇女或家长,接着是按辈分、年龄为序的姐妹和甥女。男人坐在火塘左侧,以年老的舅父为首,其弟弟和甥男分坐下边。倘若火塘尚未生火,任何人皆不得围着火塘而坐,否则便有灾祸降临。
夜晚,火塘周围是家长和老年妇女及未成年的孩子睡觉的地方。正房西侧的厢房是经楼,楼上供奉佛像和喇嘛的住处,楼下是贮存柴草的草棚。东侧厢房和门楼,底层是猪圈和厩棚,楼上是一间一间隔开的卧室——家庭的每一位青壮年妇女,都有一间俗称“客房”的卧室,以接待自己的阿注过夜。当着她们年老不愿再过婚姻生活时,便搬出客房回到正房内厅去,并把客房让给后代的年轻女子。摩梭青壮年男子,依俗没有自己的卧房,他们得到各自的阿注那里宿夜。倘若未找到阿注或者生了病而不外出走婚时,他们只有与年老的舅父同住一室,或钻进西厢的草棚过夜。
10、财产收支管理。按照摩梭人的传统,家庭成员的劳动收入和个人副业进款都要交给家长,再由她根据各人的需要,给每人分配现金和添置用物。男人们须买东西送给自己的阿注时,只要向当家的姐妹或母亲说一下,一般都可如数得到。摩梭人家庭用物,不属个人私有,而是全家的公共财产。家中买了漂亮的衣裙、头帕,家中姐妹几个谁都可以穿上外出赶街和串亲访友。
摩梭人的财产按母系来继承。家长临终之前,依例将开启各种仓库和箱柜的钥匙交给她所选定的新家长,由她来承担家庭重任。在摩梭人看来,一个母系家庭生活的好坏,不在劳动力和收入的多少,关键还在家长的管理水平。家长在选择接班人时,并不在意是她自己生的孩子,还是姐妹生的娃娃,而是在众姐妹中挑选聪明、能干、和气和善于交际的佼佼者。家长在物色了接班人之后,平日便更加有意培养她,使她尊老爱幼,说话和气,善于计划和节约花线、用粮,并让她出门办事,增长才干,以便将来可以接过自己的一串钥匙。
11、就餐习俗。淳朴的古风还表现在一日三餐的全家共食方式上。吃饭时,全家依例围坐火塘边,掌构的家长按长幼顺序,给每人盛一碗饭、一碗菜。他们接过饭菜静静地吃,绝无吵闹和嫌少争多现象。平均分食的规矩,只有过春节时才可例外——吃团年饭时,主妇在火塘周围摆上丰富的饭菜,大家围炉团团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按照敬老爱幼传统,老人和孩子将受到照顾。例如杀了鸡,家长分食时,往往把鸡胸脯肉分给孩子和老人。
受历史习俗的影响、文化程度高低、个人意愿,摩梭人中一部分人至今都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走婚制”。社会上大多有着“知母不知父”“母女共夫”“无父无母”等对于摩梭族的不公评价,但事实上摩梭人更多的是“重女不轻男”,走婚制度使男女双方得到了充分平等。现代人们认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对历史的了解和旅游的需要,感到好奇而显得神秘感,而今摩梭人过上现代新时代的全面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