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肚脐眼是人体重要的一个穴位即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穴位,至关人体长寿的穴位,是人体非常关键的要害穴位。肚脐俗称肚脐眼,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肚脐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0至2.0厘米。肚脐是胎儿与母亲胎盘相连接的地方,由脐带连接脐带内含一根静脉、两根动脉,周围是胶状组织,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路。新生儿娩出后剪断并结扎脐带后,如果脐窝创面血管尚未闭合,有时会有少许渗血,加之脐凹易积水,不易干燥,是细菌繁殖的好地方,很容易引起小肚脐炎症,严重的甚至可发生败血症。肚脐眼通常有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出。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的细小通常带来一定的组织弱化,使肚脐易受脐疝气的影响。肚脐是柔弱的部分,日常要注意保护,不可受冷或手抠等。肚脐就像给人体建立了一座能源供应站,保健好肚脐,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部红润,延年益寿。中医角度上肚脐对应的神阙穴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肚子疼、水肿等症状,通过按摩神阙穴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一、不同形状的肚脐
肚脐叫神阙穴,是连接胎儿和母体的营养枢纽。当在母体中营养供给充足就会粗大一点,当在母体接收营养少就会浅瘪一点。每个人的肚脐都不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很瘪,有的很深,有的很浅等,还有高矮胖瘦,肚脐不一样有什么好奇怪。肚脐不一样还真有好奇怪,肚脐里藏着身体健康信息。《诊病奇侅》中说:脐大容李者,寿相也。说肚脐大能容进一个李子是长寿之相......又小而憋的肚脐是不是就不好。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从肚脐的形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健康。3、肚脐眼横条、竖条。那些成横条、竖条的肚脐一般代表肠胃失调横条的偏向便秘,竖条的偏向腹泻。偏左的肚脐多反映气虚或者阳虚,这种人常常会怕冷,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食欲不佳,腹胀。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肚脐偏右,多反映血虚或阴虚,这种人常失眠多梦,身体酸痛,燥热等。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7、肚脐凸出和凹陷。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1、去肝火。陈皮青皮磨成粉水调,贴敷肚脐,每日睡前贴,起床揭掉。2、降血压。吴茱萸磨成粉,用陈醋调和贴敷肚脐,膏药固定,睡前贴,早起揭掉,七次为一个疗程。3、健脾祛湿。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上药研磨成粉,用温水调和贴敷肚脐。4、活血化瘀。当归30克,川芎15克,细辛、三棱、莪术各10克,乳香、没药、丁香各5克,冰片3克。5、小儿夜啼。黑丑50克,研为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于每晚入睡前1小时贴敷肚脐。6、小儿遗尿。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每晚睡前2小时取药糊适量贴敷肚脐,早晨去掉。7、呃逆。选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8、寒症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9、脾胃虚寒。胡椒,干姜,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蜂蜜调和,贴敷肚脐,早餐后贴敷,晚餐前去掉。10、月经不调。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11、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