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中国抗疫不完全简史




「一个有情怀的     」
诗歌 | 散文 小说 | 段子 | 杂谈 | 故事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


Color="null" data-mpa-category="fav" mpa-from-tpl="t">
Color="rgb(165, 130, 14)" data-custom="rgb(165, 130, 14)" mpa-from-tpl="t">

1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这是1958年,主席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诗句


当年的血吸虫引发的瘟疫,在南方扩散,死亡无数,人心惶惶。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自古以来,瘟疫袭来,人们几乎没有招架之力。瘟疫蔓延之处,人和牲畜大规模死亡尸体成堆,村落一个接一个的消失。惨状用万户萧疏、哀鸿遍野来形容,毫不为过。


那么,对于瘟疫,是如何界定的呢?


传统史籍中通常将瘟疫称为“疫”“痢”“瘴疫”或“瘴疠”。现行对瘟疫的一般解释是“容易引起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对瘟疫的权威解释是“具有温热病性质的急性传染病”“属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并具有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


由此可以看出,瘟疫最大的特点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危重凶险,且经常大范围爆发流行


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除了鼠疫,历史上曾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瘟疫有:天花、流感、结核病、疟疾、非典等。

Color="null" data-mpa-category="fav" mpa-from-tpl="t">
Color="rgb(165, 130, 14)" data-custom="rgb(165, 130, 14)" mpa-from-tpl="t">

2


疾病历史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中国自古就有瘟疫。


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记载。“疠”字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瘟疫,在生理上让人们虚弱甚至死亡,在心理上使得人们惊慌失措。《周礼》《礼记》中都有“以索室殴疫,大丧”“民必疾疫,又随以丧”等记载


并且,人们还对“疫病”的发病规律有了朴素的认识,《周礼·天官·疾医》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脔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而到了秦代,“疫病”更为可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


汉朝,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后汉书·志第十七·五行记载大瘟疫14次,其中记载发生确切时间的有9次:“光武建武十三年,扬徐部大疾疫,会稽江尤甚”,又有“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民多病死,死有灭户。人人恐惧,朝廷焦心,以为至忧”,又如“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等,基本都发生在冬季。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

 

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唐代史料中有关瘟疫的记载始于贞观十年(636年),终于大顺二年(891年),255年中共爆发21次瘟疫。瘟疫时而与自然灾害并行,如《旧唐书37·五行志》记载了永淳元年六月的一场瘟疫:“关中初雨,麦田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籍于路。”


两宋时期,瘟疫发生比较频繁,北宋的168年里,至少有59年发生过疫灾,南宋的152年里,仅都城临安一地爆发了15次大瘟疫。《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62·五行志》有:“江南频年多疾疫。”


明朝朱元璋称帝崇祯殉难的277年里,共爆发规模瘟疫75次,甚至还有一年爆发多次瘟疫的惨状。清朝从入关至鸦片战争爆发的196年里,有78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至光绪二十一年后,爆发京师直隶大疫、1902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1910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

Color="null" data-mpa-category="fav" mpa-from-tpl="t">
Color="rgb(165, 130, 14)" data-custom="rgb(165, 130, 14)" mpa-from-tpl="t">

3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瘟疫以肺型为主,历史上大约3-20年就会发生一次,主要集中在10-2月这四个月里。


最早记载人类瘟疫最恐怖暴烈、死亡人数最巨大的,当数公元468年的南北朝时期(待考证),其时,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达14至15万人。


自此,中国历史上各地瘟疫不断。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没有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公布部分瘟疫史料如下——


1232年,河南不到50 天,死亡9万人。

1308年,浙江,死亡超过2.6万人。

1331年,河北部分地区90%以上人口死亡

1358年,山西河北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

1401年,山东,2.8万人死亡; 福建,2.5万人死亡

1408年,江西四川福建,7.8万人死亡

1772年,云南,31个县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亡

1853年,河南超过一万人死亡

1856至1900年,云南86县流行鼠疫,死亡人数超过73万人。

1867至1889年,广西北海等14个县9900死于鼠疫。

1884至1953年,福建57个县、市71万多人死于鼠疫。

1887至1919年,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

1896至1917、1946至1948年,台湾鼠疫死亡3万多人、2万多人。

1901年,香港,数月内每周死亡百人,计共死亡1509人。

1903年4至8月,香港鼠疫,死亡915人。

1905至1942年,陕西鼠疫,死亡一万多人。

1910至1911年,东部鼠疫,黑龙江、吉林死亡2万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万人。

1910至1913年,中国印度发生鼠疫,死亡数百万人。

1917年,内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个省市,死亡1.46万人。

1920至1921年,东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9300多人。

1928年,内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个县、市、旗,死亡3039人。

1929年,8至9月,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发生霍乱,死亡3000人。

1929至1950年,浙江鼠疫流行死亡5576人。

1932年8月7至10日,哈尔滨暴发水灾,霍乱、猩红热、白喉、麻疹流行死亡人数进入统计。

1932至1934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3243人。

1933年,9月20日,东北两个城市鼠疫,死亡1000多人。

1933年10月1日,中南地区发生可疑疫病,造成5万人死亡

1937年7月香港霍乱,死亡1100人。

1938至1949年,云南15个县、市,流行鼠疫,死亡4804人。

1942年,北平、西康等12省市流行霍乱,死亡2.8万多人。

1942年至1948年,流行鼠疫,人数未计。

1945至1948年,吉林再次鼠疫大流行死亡9181人。

1946年,11月香港,820人患天花,死亡530人。

1947至1948年,内蒙古东北部18个县市鼠疫流行死亡3万多人。

1949年以前,中国性病泛滥,患者达1000多万人。

1949至1992年,中国尘肺发病人数激增,至1992年9月达47万人,死亡达20%。

1952至1953年,辽宁西部疟疾暴发流行死亡268人。

1972年,上海市皮炎大流行,患者大概50 多万人。 

来源:医史文献)

Color="null" data-mpa-category="fav" mpa-from-tpl="t">
Color="rgb(165, 130, 14)" data-custom="rgb(165, 130, 14)" mpa-from-tpl="t">

4


近年来,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但新的传染病仍不时爆发,危及着人们生命健康。


2002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这是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2006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同样让人们感受到了全球流行疾病带来的恐慌。

2014年,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卷土重来,在几内亚境内爆发,随即波及几乎整个西非,中国派出的医疗救援队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月8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

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多少次遭遇战争、天灾、瘟疫……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与灾害作斗争、战胜灾害并发展兴旺的历史

疾病历史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时代,瘟疫的流行都会国家个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影响而卫生防疫,则是人类与各种细菌、病毒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几千年的历史表明,无论病魔是多么的险恶和猖獗,每次正邪之战最后总是人类可以躲过毁灭性的灾难,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那么,从古至今,中国是用哪些方法实现预防治疗瘟疫的呢?

初步形成保持卫生和防疫概念


根据甲骨文和出土文物来看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养成了洗手、洗脚等卫生习惯有利于防止疾病传播礼记·内则》中记载


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


说明当时已经有早上起床之后把室内打扫一遍的习惯

《诗经·唐风·山有枢》中,晋国讽刺晋昭公: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看来当时,室内卫生做不好是要受到鄙视的。

中国古代的防疫思想是很丰富的,除了大搞卫生预防疫病以外,先秦的人们还在努力思考:疫病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传播的?

虽然当时没有细菌、病毒等生物学概念,但人们已经察觉到,疫病的发生季节有一定关系疫情一般是在大旱灾、水灾、虫灾之后发生,或在季节失调时发生,或战争之后发生

《周礼·天官·疾医》记载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晋书·食货志》记载


至于永嘉……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白骨蔽野。


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五行志》记载


建炎元年,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


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疫病患者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已经出现了对麻风病隔离院的记载


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


意思是,甲正在接受城旦(筑城)的刑罚,服刑还没有结束,现在得了麻风病,该如何处置?应当把他转移到疠所再处理。这里的“疠所”就是专门隔离麻风病人机构

西汉元始二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关于设立公立临时疫病隔离医院记载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

军队中打仗时染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东汉延熹五年,名将皇甫规率领军队征讨陇右地区,军中不幸发生疫病,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里的“庵庐”指的就是军队建立的临时性隔离医院

名医辈出,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们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防治瘟疫,同时也造就一代名医推动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东汉名医张仲景,其宗族原来有二百多口人,由于疫病流行不到十年,族中只剩六七十口人了。张仲景因此立志行医,确立了中医的许多治则治法。他撰写《伤寒杂病论》,其中记载的三承气汤、竹叶石膏汤等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辨证施治方法奠定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为今后疫病的治疗打下了基础

魏晋隋唐时期,也出现了几位在疫病治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医家。东晋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对天花、虏黄病(即现代所说的黄疸)、沙虱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症状、治法都有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沙虱病病原体、感染途径、发病地域、临床特征等的准确记载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沙虱病观察记录
 

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自有山涧浴毕,当以布拭身数遍,以故帛拭之一度,乃敷粉之也。


——《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

隋代医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著作。

书中认为疫病流行原因之一是“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提出疫病的预防“须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书中记载的“蛊毒”,很多学者认为就是现在的血吸虫病。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孙氏还主张,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随地吐痰:


要常习不唾地


米和菜都要做熟再吃,腐烂的食物不要吃:


勿食生菜、生米、陈臭物


吃完饭要漱口:


食毕当漱口数过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食毕当行步踌躇


宋元时期,对各种疫病的理论和实际防治经验都有了很大提升,格外重视疫病的预防治疗

两宋时期发生了多次疫病流行,在南宋军队中配置防疫药品已经成为制度。
 

人工免疫、控制鼠疫成功经验技术

世界输出


明代防疫史上值得记述的一笔,是人痘接种术的推广。人痘接种术预防的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即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
 
天花的传染性很强,病情重,病死率较高。但患过天花后的存活者,则会拥有终生免疫力。人痘接种法,就是将天花患者的痘痴研粉吹入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进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接种法也被称为“旱苗法”,是当时人痘接种术的主要方法。但是人痘接种法应用的初期,种痘术还不够成熟,医生对这种预防法的掌握也不够熟练,种痘失败率较高,甚至种痘不成,反而危及健康人的生命

陈评事生一子,颇钟爱……其受用过分,未几,种痘夭。

——(明)郭钰辑《金陵琐事剩录》

到了明末清初,人痘接种术已经有所改进,成功提高,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推行

闻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来种花一道,无论乡村城市,多处盛行。

——(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

人痘接种法,不久就传到了国外,近到朝鲜日本,远到欧洲诸国。公元 1744年(清乾隆九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江元道两人。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于是种痘法在日本流传起来

发生在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东北庚戌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疫情波及五省六市,死亡人数达60000多人。时年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带人奔赴疫区,对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了一种新型鼠疫——肺鼠疫。他依据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疫理念和办法,建立隔离医院控制疫区交通、加强铁路检疫、火化鼠疫患者尸体,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便成功扑灭鼠疫疫情这一场抗击鼠疫的行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大规模传染病控制行动。至今,在控制未知传染病时,伍连德的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等11国的代表,共33人,伍连德任中方首席代表。会议宗旨为研讨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召开的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致力于建立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不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传染病防控体系布局,并把消灭传染病当成大战役。党和政府放手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灭传染病运动。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过去严重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绝大多数传染病大幅下降后多年稳定在极低水平

——先后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致盲性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曾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已极其少见;

——已经保持19年没有脊灰;

——提前实现了WHO提出的乙肝阶段控制目标

——大多数流行地区的血吸虫病被消除或者传播控制

——疟疾实现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

——已13年没有了白喉;

——麻疹、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甲肝、痢疾、伤寒发病降到了70年来最低水平

——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9%;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在我国提前实现

——成功应对了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新布尼亚病毒病以及各种新型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尤其是迅速控制了基孔肯雅热、甲流、登革热、脊灰野病毒等输入后本地传播疫情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就突飞猛进,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

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预防治疗疾病手段,这就是中医中药195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在征服传染病的道路上,中医药也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6日,23位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治愈出院。

结语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科学发展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生活质量寿命明显升高。因此,一种乐观的论调认为,无论如何,传染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然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艾滋病、SARS乃至现在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用冷冰冰的事实告诉人类人类发展,病毒也在不断变异。距离解决传染病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幸运的是,纵然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仍有一代一代、一批又一批勇敢的人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为制服病魔贡献着自己的心血智慧力量

在此,向每一位逆向而行身体为我们构筑起安全屏障英雄致敬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