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历史上的十大巾帼英雄





「一个有情怀的     」

诗歌 | 散文 小说 | 段子 | 杂谈 | 故事



华夏男儿多豪杰,但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五十三岁又重掌帅印桂英中国历史上女英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你知道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吗?本文盘点历史上的十大女英雄,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吧。


一、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花木兰

木兰代父从军流传千古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三、冼夫人

约520年—601年,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建议,在海南岛黎人地区重新恢复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四、平阳公主

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主帅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位于山西平定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五、樊梨花

大唐贞观年间人,丁山妻子。她因与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文艺作品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元帅。她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六、桂英

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改编戏剧和电视剧,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桂英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七、梁红玉

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韩世忠的正妻。公元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公元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公元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逝夫妇合葬苏州灵岩山下。


八、秦良玉

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九、冯婉贞

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1860年,英法侵略占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敌人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少年”!

十、秋瑾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中国女性吃苦耐劳众所周知,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真可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E N D -


喜欢请点在看 分享朋友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