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七个人,感天动地,中国人之楷模


在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有这么这一个至高的生存准则,那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是所谓忠孝之道。孝道在古代特别受到重视,而且在古代,有举孝廉的传统就是如果孝顺是可以推荐做官的。孝道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孝顺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舜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为人称扬。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家庭关系。因为他自幼丧母,父亲又是个盲人,他自小就缺乏家人的关爱,所以他渴望家人。即使他们如此对他,他也一如既往地对他们好。这说明他有一颗仁慈的心,还有广阔的胸怀


二、刘恒
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管理格言。然作秀的多,真孝的少,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他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养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
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三、曾子
曾子虽然生活十分俭朴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养父亲还有就是父母在不远游”,他放弃了多次去异地做官的机会。曾子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曾子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鱼,感觉味道很鲜美,但却把它吐了出来,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母亲活着时候不知道生鱼的味道,现在我却吃了生鱼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来了。”从此以后,终生不再吃生鱼。双亲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观看丧礼,都会想起死去的父母,经常泪水浸湿衣襟。


四、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舍。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五、董永
董永,汉朝时期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父相依为命。父亲去世了,而董永却连埋葬父亲的钱都没有。怎么办呢?无奈之下,董永只好将自已卖给一个富家奴隶就是为了用干活得到的钱去埋葬父亲。董永真是一个孝顺父亲的人。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湖北省孝感市也因此得名。


六、花木兰
南北朝时期,突力子侵犯北魏边疆,地保持军帖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决意女扮男装,以弟弟名字,代父从军。开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兰想尽方法来说服他们。花弧本是一个老英雄,看女儿一片忠孝之心,又有超群武艺,答应女儿穿上战袍,跨上战马,赶赴边关去报效祖国。花木兰她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巾帼英雄形象.


七、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楷模,孝顺我们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人。喜欢历史朋友欢迎关注收藏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引。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