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道德经》里的朴素辩证法


道德经》是一部怎样的典籍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列夫托尔斯泰说“孔子孟子对我影响很大,老子影响巨大”,德国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


道德经》为老子所著,分为《道经》(前37章)和《德经》(后44章),共81章(合九九八十一之数),约5000字(所以又称《老子五千言》),其内容重在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道”,素以“微言大义无所不包”而著称。


1937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篇,其中《德经》在《道经》前面,故而熊春锦等学者提出道德经》应改名为《德道经》。


我们暂且搁置这个争议,看看道德经》里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


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道德经》里所涉及到的辩证法有:


一、对立统一规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局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个人感觉有点类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方面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另一方面这种联系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可以转换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福与祸,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存在绝对割裂,也存在一成不变。另外,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重与轻,静与燥,柔与强之间的转换关系也是这这样的。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的现形可能是与之想反的,正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二、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内部是发展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的前提是量的足够积累,水在0度以下就会结冰,在100度以上就会变成沸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三.否定否定规律认识事物不断向前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光明的,也就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就是肯定否定否定否定,这与禅宗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有一首诗也深谙其中道理“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