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论语》与余秋雨的“君子之道”


余秋雨写过一本名叫《君子之道》的书,其中提到“中国文化人格模式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君子之道”,余秋雨根据孔子在《论语》里的阐述,列举了这么九项:一、君子怀德;二、君子之德风;三、君子成人之美;四、君子周而不比;五、君子坦荡荡;六、君子中庸;七、君子有礼;八、君子不器;九、君子知耻。


早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杀伐征战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和贩卖他们的政治理想可惜那个时代君王困于时代,大部分着眼于当下,一个国家可能今天还在,明天就没了,所以更多地君王沉浸帝王之术、战争之术、强国之术中,对于“大道”的追求寥寥无几,这让孔子“郁郁不得志”,“累累若丧家之犬”。


虽然他的政治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有类无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却一路传承下来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集大成者”,有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等说法


孔子代表儒家思想并非一无可取,他们对中国人“集体精神”与“人格模式”的形成完善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论述,就是关于“君子理想人格塑造


君子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读书”,孔子和门人非常看重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只有拥有了充分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成为君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君子富贵之间不划等号,与当官之间也不划等号意思君子不一定富且贵,也不一定非要出来做官,天下有道可以做官;天下无道,那就隐居起来,以待时机君子“固穷”,君子是在任何环境不变色的。


这里还需要区别的是古代的“君子”与“士”。


什么是士?


春秋时期士是指“公子、卿大夫、士、史祝、仆役”序列中的士,是底层贵族阶级,也是高层的民众阶级,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没有官职。夹在百姓掌权者之间,他们与上下两个阶层都有大量接触,使得他们对社稷的兴荣看的更为清楚,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而读书出身的他们,将这种高度的自我认知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了一种属性,伴随着他们的仕途沉浮可以说,士是一个带有相同属性的阶级。士的一个极其明显的特点便是强烈的入世倾向,即从官。这也是士对以“仁”为己任的一种体现,就跟日本的“武士”有点类似,基本上都是身份、有地位、有传承的。


什么是君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孔子结合了各种人性中好的一面,再结合自己的学说,从而产生了这个理想化的概念


总之,士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阶级,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与独立的思想特点君子人格完善,是现实存在理想人格。士追求成为君子君子是士的升华完善



那么君子对于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参考意义呢?


认为“正人君子”的概念放在两千年前、现在以及两千年后都不过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一抹颜色,是我们对自我、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一份责任体现,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徐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承载体。历史很多人打着“正人君子”的大旗干着“道貌岸然、男盗女娼”的事情就让这个词蒙上了一层灰尘而已,而一个人拥有优良的品行、良好的品德这个道理万古不易。


为《论语正名,为《君子之道》正名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