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人间词话》经典12句,品味中国诗词境界之美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中国文学所作的评论。他关于传统诗词的审美判断,为我们今天品鉴与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一个颇有裨益的参考维度


“情真”是判断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审美标准之一是“情真”,即情感真。这一情感并非仅指作者作品中表达的感情,也包括作者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情感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能做到情感真挚,描写自然恳切。好的文艺作品本身就是真挚情感产物,而不能吸引人、打动人的作品,就在于作者本身投注的情感不够。

“格高”是文艺作品创作内涵底蕴

“格高”不单是格调之高,格调仅关乎形式外表,更是品格之高;既可传达作品精神内核,又可折射作者精神面貌。它是文艺作品创作内涵底蕴,也是作者内在的一种精神表达。

“情真”与“格高”是优秀文艺作品审美特征的内在统一

王国维作者有这样的要求,“诗人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固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王国维希望诗人在描写事物个体特征方面既能注重细节,深入事物的内在特质,在情感上充分理解事物存在状态存在方式,又能够事物存在的大环境感知事物运行规律,以及和外在环境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诗人在刻画事物做到情真与格高。



人间词话》最经典的12句话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2.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3.诗人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6.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7.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8.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大夫之词。

9.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10.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1.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12.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1]。王国维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