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名重一时的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的半个“圣人”。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能够同时做到的称为圣人。
毛泽东这样评价他: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也高度赞誉 :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曾国藩少年时候,目标远大,立志要做圣人,大部分人都曾经在年少时树立远大的志向,但是行动却难以跟上。
据说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立志之后开始给自己订立规矩,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每天做“日课”。
曾国藩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自己的一举一动,然后每天用工整的楷书记录下来,看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标准,然后反省改正。
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这是必须完成的课程下限,除此之外,他还每日读《易》,练习作文。
直到逝世前四天的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一日,他还在日记里这样反省自己:
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惶悚惭郝!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公务繁忙也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哪怕是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终身以为常。”
每天的反思让他越来越接近圣人的标准,每天的学习让他年过五旬,思维依然没有固化,依然处于不断的进步中。
有这么一个例子,据说年轻时曾国藩曾有看到一位异常漂亮的女子,于是脑海中刹那间动了非分之想,回家后曾国藩便自责、反思、愧疚,惩罚自己一日不食,以后要断掉此种念头,发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重誓。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人的努力与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02 组建湘军
晚清太平天国愈演愈烈,曾国藩奉命平叛,但是军队难堪大用,曾国藩决定另起炉灶,建立一支新军,但为了不引起清廷的猜疑,他依旧命驻守长沙的绿营军队与新招募来的乡勇一起训练。
那些绿营士兵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年养尊处优,根本无法承受曾国藩式的训练。
为了抵制曾国藩,他们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乡勇。绿营和乡勇之间,经常爆发械斗。
这一天,曾国藩为了惩治绿营,抓了几个带头械斗的绿营兵。
这可以说是曾国藩此生的奇耻大辱,他说自己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但他却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带领乡勇离开长沙,前往衡州。
当时曾国藩无钱无权,如果没有长沙之辱,曾国藩很难克服重重困难,把湘军从无到有建立来。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3 终成大业
曾国藩苦战多年,在巨大的压力下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内乱,迅速衰落,此时恰逢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也和江西官场发生不快,皇帝见太平天国已经不成气候,顺手推舟让曾国藩回家守制三年,还剥夺了他的兵权。
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曾国藩打昏。
太平天国已经式微,平定指日可待,这天大的功绩就这样拱手让出,让他如何甘心。
他“得不寐之疾”、患了“怔悸之症”,卧病在床。
他在给郭崑焘的信中亦称:
“以兴举太大,号召过多,公事私事不乏未竟之绪,生者死者犹多媿负之言。用是触绪生感不能自克,亦由心血积亏不能养肝,本末均失其宜,遂成怔悸之象。”
他开始反思自己,开始去学习黄老之学,开始懂得了上善若水,和光同尘,不为天下先的道理。
心态也慢慢平复下来,努力改正以前的脾气。而命运也终究没有负他。
太平天国衰而复盛,皇帝被迫再度启用曾国藩,曾国藩得到了二次出山的机会。
再次出山的曾国藩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他不再和同僚处处为难,也不再让皇帝处处难堪,反而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关系,在不放弃原则的情况下,做出些许的妥协,最终顺利平定太平天国。
所有的故事总会有一个答案,重要的是,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守得稳初心。
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
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只要你肯等一等,所有的回报,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时过境迁,终于明白,人一生中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都是相通的,每一个努力过的脚印都是相连的,它一步步带我走到今天,成就今天的我。”
有小聪明的人总是试图寻找捷径,不愿意一步一步的下苦功夫,根基也就打的不牢靠,就像一个大厦,连地基都没打好,遇到地震,就会坍塌下来。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投机取巧,他们不惧艰险,不畏困难,也从不抱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