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两河”流域是赤峰历史的摇篮


     





两河流域

赤峰历史摇篮

    

    雄浑辽阔的昭乌达草原,地处辽河上源,北依大兴岭南行正干,南阻燕山北麓的莽莽群山。著名的塞外两河——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汇集大小数十条河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流域,莽莽荡荡,流贯赤峰全境。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她不仅是我国远古人类的重要居住区,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赤峰历史的开端

远古时期自然地理条件

    

    大约在距今100万到50万年以前左右,赤峰地区处于第四纪冰河期,整个大地都被冰雪覆盖,气候异常寒冷。这种气候大约持续了五,六十万年,到了晚更新世,天气才逐渐变暖。溶解的冰雪,变成了大量的水,流向低处,先是平地水深数丈,接下来便逐渐形成大量的湖泊和河流。大约在距今七千万年以前,地球发生了地壳的剧烈变动,这就是造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影响下,现在的西拉沐沦河位置产生东西几百华里的大断裂,巴林桥北去林西的公路旁的半拉山就是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断开的。同时在达里湖的位置形成了大凹陷,这些地形都被冰雪溶解后的水和冲击来的沙子充填起来形成了达里湖和西拉沐沦河。到了距今二十万年前,地球表面进入了最温暖时期,气温比现在高,雨量充足,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木非常繁茂,在这种条件下,各种动物大量繁殖。体形巨大的披毛犀、猛玛象、野牛、鹿、虎、羚羊、野马、野猪遍布各地,甚至热带的驼鸟也在这里居住下来赤峰各地发现的大量上述动物的化石和驼鸟蛋化石,便是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旧石器时代的上窑人


    至少是在距今一万年至一万二千年以前,赤峰地区便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就目前所知,较早地在赤峰地区活动的古代居民是“上窑人”。

    1974年,人们赤峰北部的翁牛特旗上窑村,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居住过的洞穴遗址.这里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北依老虎洞山,东西连亘十余华里,山下泉水潺潺,终年不涸。洞穴座落在陡峭的崖壁底层,洞口为半圆形,洞深十余米,宽六米。洞口外西侧有二十余米宽的缓坡地,可通山下。

    在洞口采集到三件打制的旧石器,其中,一件砍砸器,二件刮削器。打制比较规整,可以看出有较高的打制石器技术。在这个遗址中还同时发现了一块经过火烧的鹿骨化石,据推测,当时的人类大概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和用火技术

    当时的上窑人还没有建造房屋能力,他们只能选择那种天然的山洞,群居而生,在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依靠群体的力量使用原始的石器和木器,同大自然进行着严酷的斗争,靠采集和狩猎活动,来维系自己的生活创造赤峰地区的早期历史



研读赤峰史》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