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收藏于赤峰市博物馆,1977年在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二道仗房村大南沟石棚山古墓群中出土。
刻划文字的筒形罐为夹砂灰陶,直筒斜腹,手制。高9.2,口直径11.2厘米。靠近口沿处施一对小横耳。器表周身刻画一幅完整的原始图画,画面由图象和文字符号组成。左侧刻有一座圆尖顶状的氏族房舍,房前是方格园田,右侧有五个图象文字,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氏族居民居住的房舍和生活环境。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随着农耕经济对自然的依赖性及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培养了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创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美的、以象形为基础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
中华民族的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刻有文字符号。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相继在陕西长安、临潼、铜川、宝鸡、大汶口等地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均刻有类似的文字符号。七十年代翁牛特旗大南沟的石棚山墓群出土的筒形罐上刻划的文字符号,代表了西辽河流域的原始民族的文字符号。
西辽河流域的文字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良渚文化孤立的刻划记号,它比大汶口文化的图画符号更为先进。石棚山古墓出土的筒形罐上的文字符号,虽然现在还不能准确的了解它记载的实际内容,但是,其周身刻有的七个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备了表达语言的功能,可称得上原始文字了。石棚山墓群证明西辽河流域的先民们早在4000-5000年以前,就为中华民族优美的文字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