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张松柏谈——白釉剔花凤首瓶


     






白釉剔花凤首瓶


    现收藏于松山区文物管理所,1988年在碱场乡的辽墓中出土

    凤首瓶通高48.5,腹径18.5,底径11厘米。荷花形曲状杯口,竹节形长颈,在杯形口底和颈部连接处,堆塑一凤首。凤首为鹰首,圆珠形眼外突。外廓以二层眼帘,周边饰点状眼睫毛,后部饰一上翘鸟形尾。瓶身肩部较圆,削肩,下腹部直收,底部外侈呈喇叭状圈足。在腹部采用剔地法刻出一周折枝牡丹图案。胎质为砖红色,质地非常细腻。胎质较为疏松,火候较低。通体先施一层厚厚的白色化状粉,然后施白釉,在花卉和凤头部位施绿色釉。

    凤首瓶是辽代特有的一种生活用品,主要是用于盛装液体类饮料的容器,和现在壶的用途相近。凤首瓶的造型属于长颈瓶和西域鸟头壶两种造型的结合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曾在辽代上层社会广泛使用。凤首瓶的母体造型最早出现在西亚地区,波斯金银器曾经广泛制造一种鸟头壶的容器,以鸟头为瓶的流,一端安有曲柄。魏晋时期,鸟头类容器便已传入中国,当时的青釉鸟头壶便是吸收西域金银器风格而制作的。唐朝时期鸟头壶演变成鸟头上开口,鸟头变成一种纯粹的装饰。辽朝建立以后,将长颈瓶和鸟头壶加以改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艺术品位更高的凤首瓶。凤首瓶将长颈瓶原来的喇叭形口改造成花式杯口,好似凤冠又将鸟头壶的鸟头改成凤头,瓶颈变细,形如凤的脖子。瓶身变成流线形,又形似鸟身。在腹部刻划出折枝的牡丹象征鸟翅,从而形成一个头顶花冠昂首展翅的凤凰造型。白釉剔花凤首瓶创造性地使用三彩工艺,腹部牡丹花纹剔掉白粉露出红胎,象征红釉,折枝叶片施绿釉,以白釉为底,形成红、白、绿三色。这样利用剔地法制作的三彩作品,即减少了一种颜料又使主体花卉突出,使瓶身装点的象一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更加婀娜多姿,充满永恒的艺术魅力



研读赤峰文物大观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