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峰
越塔万里 滔滔不绝
赤峰市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她有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欧洲两个瑞士。西北是大兴安岭南麓,西南由燕山山脉所环绕,东南则由喜老图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东北面紧靠辽河平原,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古代史书上称之为饶乐水或潢水的西拉沐论河横贯东西,称土护真河或土河的老哈河纵流南北。这两条河流由四十多条支流汇集成的水系遍布全市。这里属于北温带,受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西南季风所支配,又经常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干燥高气压团所侵袭,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是温暖湿润的华北平原的北端,又是干燥草原地带的南缘。形成了具有过渡性质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草木茂密,山野葱茏,河流纵横,湖泊棋布的地方。大约在十七世纪前后,这里还是遍地松林,还保持史书上所说的“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的原貌。
由于地理环境也就是气候、地貌、土壤、河流等因素,以及和它相对应而产生的动植物群,必然对人类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对历史的过程也涂抹上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特色。在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很发达的原始文化——有名的红山文化和它的后期小河沿文化;西拉沐沦河以北的富河文化以及东南部敖汉旗境内发现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两种原始文化,就是已知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原始文化的代表。这些都是大约六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繁息、并行发展的古人类文明。经过了漫长的一两千年的岁月,既有融合又有分化,到了距今四千年也就是中原地区的夏代,这里出现了一个强大、人口众多、有着高度文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他们建城堡而居,以种植粟、稷为主的农业为生,创造精美的彩陶、玉器和青铜器。他们和红山文化脉络相连,都是在当地的条件下发生发展起来的,以后这个文化突然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文化内涵完全不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一文化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从发现的大量马具说明这是一支强大的骑马民族。无疑他们是来自北方草原地带,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不断侵掠和袭扰,才使以农业和定居为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迁出了自己的故乡。这种现象恰好说明了赤峰地区的历史演变规律,这个规律在当地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总是起着支配作用。我们纵观中国北方的历史也都有着相似的现象,就是北方强悍的骑马民族不断向南方农业地区转移定居的历史。这个夏家店上层文化就是古史上所说的东胡族,他们不断向南发展,酿成了春秋时代齐桓公伐山戎救燕,战国时代的燕昭王却胡千里筑长城等史实。以后的乌桓、鲜卑,特别是契丹族、蒙古族都在这块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光辉的一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鸦片战争以后,赤峰地区和全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的赤峰各族人民身上压上了三座大山。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武装入侵,整个赤峰地区划入伪满洲国版围,完全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从此赤峰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人民是不甘屈服的,举行了长期而又艰苦的反帝反封建(尤其是反日伪)的民主革命斗争,最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势力,打垮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获得了解放和新生。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和研究的不够,赤峰地区的一些历史问题被蒙上了一层迷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揭开这层迷雾,把历史的真面目揭示出来,为弘扬民族文化,为赤峰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此,由赤峰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组织编著了这本书,谨把它献给生于斯长于斯的赤峰人和一切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