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红山玉文化:国家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红山玉器"鸟""鹰""鸮"篇 (国家一级文物)


     







善至寄语


    红山文化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地区,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左右。红山时期的玉鹰、玉鸮、玉鹄是众多动物造型红山古玉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玉器类型

    这一时期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红山文化时期先民,随着生产生活的改进,红山人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观点也在形成提高创造制作出一大批各类造型别致、质地圆润、精琢细磨和鬼斧神工之作。尽管红山古玉器型别致多样,但出土、传世的最多又相对常见的器型当属造型粗犷、凝重、洗炼、到位的“玉鸮""玉鹰""玉鹄"。它们设计即有抽象也写实,制作拙朴有别,珍贵程度不同,内容最丰富,琢磨技术最完美,给人一种灵动厚重的神韵,为红山文化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鸮)指的是"猫头鹰"的玉器,作为红山文化中的一种神秘玉器,用浅圆技法琢出鸮首,线条流畅而有力,整体轮廓清晰,五官特征明显,双耳和勾喙到位,它的形象独特且引人遐想,其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幻;基本作展翅飞翔扑食状,短宽尾,将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庄严的美。    

    其次是“玉鹰”: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玉器,这种观念主要来源于作为一种神圣和灵性动物的地位,以及玉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的信仰。鹰的翱翔天际、锐利目光以及独特的狩猎能力,都使得它在先民心具有超凡脱俗的地位

     将鹰的形象琢刻在玉器上,通常被塑造得饱满、雄健有力。玉鹰的造型古朴而庄重,整体呈现出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感。鹰首微微扬起,仿佛正在凝视着遥远的天空;鹰体近方形,头部没有双耳,圆眼微凸,三角形喙部外突明显,腹部丰满微鼓。鹰爪用阴线表示,尾部则琢出阳线,形成独特的瓦沟纹。双翅上的阳纹线更是巧妙地表现了鹰的翼翅羽毛,都充分体现古人象征意义上对力量、勇猛和天空的崇尚。    

    除了鹰和鸮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种类的鸟类也被琢磨成玉器,以其灵动的身姿,展现了红山文化的柔美与细腻。它们的造型粗犷而不失细腻,表现出远古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入微和对生命现象哲学思考。在红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中,"玉鹰""玉鸮""玉鹄"造型多样,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琢磨,无论是眼睛还是嘴巴,都显得栩栩如生,让人为之倾倒。其形态各异:有在空中飞翔状态,尾羽平展;也有降落过程翅膀略收;既有写实的鸟类形象也有抽象化的表现。它们通常表现新石器时代人们自然界的崇拜与和谐共生的理念。    

    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玉鹄、玉鸮和玉鹰等动物形象玉器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大多采用简朴、古拙的风格,以简洁的线条和轮廓表现动物的形象充满了原始而神秘的美感;同时,这些玉器的制作工艺也相当精湛,显示了红山先民高超的玉器制作技艺。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注意到这些玉器在墓葬中的特殊位置。它们往往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身边或重要位置,这表明这些玉器在红山先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它们可能被视为具有神圣力量的物品,用于沟通天地人神,或作为身份地位象征

     此外,通过对这些玉器的深入研究,考古人员发现了它们与红山文化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之间的密切联系。红山先民将鹰、鸮、鹄视为神圣的动物,将它们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而玉鹄、玉鸮和玉鹰等玉器则是这些图腾崇拜的具体表现,它们承载了红山先民的信仰和期望。     

    自七十年代开始在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共有八件。1972年在北票丰下遗址发掘出土一件。1979年在凌河牛河梁红山遗址弟十六地点2号墓发掘出土一件玉鸟。1982年在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一件玉鸮。1984年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玉鸮二件、玉鹰一件。1998年在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1257号墓发掘出土一件。2007年开始2008年在长春农安五台山遗址考古挖掘工作完成出土了一件玉鸟。距今7000—6000年的左家山下层文化,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玉器,是后来各种鸟形玉器的雏形,可谓“中华第一玉鸟”。1984年在牛河梁红山遗址第16地点1号冢的中心大墓考古发掘出土玉凤一件。

    以上九件都是文物考古发掘出土,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六件,吉林博物馆收藏一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收藏一件。除这九件外,经过文物普查征集、文物部门收购、收缴的现各级博物馆收藏展出的就近七十余件,这些都是经过文物部门、专家鉴定为国家文物

     红山时期玉鹄、玉鸮和玉鹰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这些玉器不仅是红山文化瑰宝也是我们了解红山先民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玉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价值。下面我将国家考古发掘出土的九件"鹄、鹰、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展览过的红山玉器,所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分享给红山文化爱好者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交流希望广大的红山文化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应认真观察、仔细比较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些红山玉器的器形、材质、尺寸大小、皮壳、琢磨工痕、侵蚀斑、沁色、包浆,充分感受每一件器物的神韵,以提高对红山古玉鉴别真伪的能力


玉 鸟


    2017年在长春农安五台山遗址国家正式考古挖掘,出土了此件玉鸟。距今7000—6000年的左家山下层文化,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玉器,是后来各种鸟形玉器的雏形,可谓“华夏第一玉鸟”。

    长5.5厘米,宽3.6厘米。透闪石材质,绿色玉质细腻,一侧沁有红褐色土沁,,造型作扁平状,头部圆凸,两翼对称平展,全身光素无纹设计抽象,琢磨精细,堪称是一件新石器时代艺术珍品,其设计抽象采用几何图形,它的造型古朴生动线条流畅优美,展现出了古代玉器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也是长春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现藏长春市博物馆。



玉 鸟


    1979年凌源牛河梁遗址2墓出土。高2.4厘米、宽1.9厘米。    透闪石材质,淡绿色,以极为概略的手法琢磨出鸟形,仅以短阴线琢出双眼,用减地瓦沟凹槽表现羽毛,尾端平齐,尾翅稍显上翘。鸟正面下部有明显土沁,及白色瑕斑。背部有明显冰裂纹,并有三个钻孔。此件虽为筒化型,但仍略显鸟的 流线型外廓,动感极强。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上图玉鸮是1972年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

    高3.1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

    淡绿色玉质,表面大面积受侵蚀并伴有玉质质变表面呈鸡骨白色。双翅展开,肩部圆而耸,翅及尾部处展都甚寬,显示出展翅飞翔的姿态。翅、尾琢有阴线表现出羽纹,尾部边缘的羽纹以波浪线表示头部则以甚浅突出双耳和眼。背面平,侵蚀有小面积孔洞,颈下有对钻孔用以栓绳系挂作为饰物佩戴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上图玉鹰1972年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高3.7厘米、寬4.05厘米。

    透闪石材质,绿色泛微黄色,玉鹰正面由于受到侵蚀大片面产生白色皮壳斑,土沁明显。双翅平展,肩部、翅羽的两侧边较平直,尾部边缘略显出弧度。玉鹰正面光素无纹,头顶部隐约可见突出的双眼。背面由于在墓内放在朝上方,而受沁程度较少,边缘有钙化鸡骨白色斑痕。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鸮


    辽宁省阜新市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考古出土

    高2.5厘米、宽4.8厘米、厚0.5厘米

    淡绿色玉质,表面受侵蚀并伴有玉质质变表面呈鸡骨白色。双翅展开,肩部圆而耸,翅及尾部处展都甚寬,显示出展翅飞翔的姿态。翅、尾琢有阴线表现出羽纹,尾部边缘的羽纹以波浪线表示头部则以甚浅突出双耳和眼。背面平,侵蚀有小面积孔洞,颈下有对钻孔用以栓绳系挂作为饰物佩戴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绿松石鸮


    1979年由省、市、县博物馆联合在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进行发掘出土

高2.4厘米、宽2.8厘米、厚0.4厘米。

    绿松石材质。正面材质为绿色,背面材质为黑色,是一块完整的当地产绿松石原矿。整体上看为展翅形,正面琢磨出头部,头上方琢出鸮的嘴及双眼,头顶双耳耸立明显。此器小而薄,绿色松石正面薄,两翅琢磨出六条粗细均匀线条十分流畅,二线之间琢磨出甚浅的瓦沟纹,尾部用三条阴线展示鸮尾。背面有一对钻孔甪绳系挂佩带。(照片放大观看打磨痕迹十分明显)

    此件松石鸮从选料,设计、琢磨、工艺俏色技法堪称是一件新石器时代艺术珍品。

    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 鸟


    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1257号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发掘出土

高3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

    透闪石玉质,墨绿色,玉质细腻。形体不大,近于椭圆状,体面琢磨较平整,翅膀琢出三道沟槽突显出鸟头部及鸟的双眼。翅羽与尾部的边缘琢出较粗沟槽。借由形体、线条、的形式组合结构表现出鸟的体态,用抽象艺术主题真实展示鸟的展翅翱翔时的姿态。但由于过分风格化、模糊化、重叠覆盖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于难以辨认鸟的原貌。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典型抽象艺术创作珍品。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玉凤首


    辽宁省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墓出土

    本地鸡肝石材质,红褐色,整体造型为一个鹰头,头顶部琢出三条瓦沟纹,纹下琢出鹰眼、鹰勾鼻。并有部分侵蚀痕。鹰头整体造型生动,构思设计巧妙,写实。充分体现在距今5500年前的古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高超的工艺设计水平

    2020年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首次公开展出了这件"鹰头",观众不仅可以欣赏不可多得的这件史前艺术杰作,更加感悟中华先民的智慧精神世界,从中看到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耀眼的文明之光。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 凤


    1984年在牛河梁红山遗址第16地点1号冢的中心大墓出土。通长20.43厘米、最大宽约12.71厘米。

    透闪石材质,黄绿色。通体琢有几道阴线,呈现出出羽翅、凤尾呈现出立体效果,背部侵蚀表面部分云雾状白沁,背上有自然开裂纹,凤体较宽,凤头前伸,可见前额疣突发达,双目凸出,颈部弯曲呈回首状,,尾部稍微隆起。琢磨极为简洁,最厚处达1.24厘米,造型独特琢磨技艺精湛,是一件红山先民智慧结晶艺术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根。


  

    上图是红山遗址牛河梁第十六地点M4中心大墓,通过考古发掘出玉凤、玉人和玉箍形器的组合可以说是红山文化晚期的“顶级配置”了——既在头部放置了最高等级的鸟神玉凤引领灵魂升天,又有象征巫者身份的玉神人和斜口筒形器,还有玉镯、玉环等。这表明,此墓的主人不但是通神的大巫,也同时担任部落首领的王者身份,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


  

    上面拼图照片左面那件玉凤是考古发掘现场中墓主人头顶枕放玉凤的原始状态,右图是经过原考古研究工作人员修复后的效果修复的十分完美,保留了玉凤的造型,显露出六千年的岁月痕迹,和苍桑感。


    

    上图玉凤

    2020年10月17日,“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60余件,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这件玉凤吸引了众多红山文化爱好的青睐。

    此件玉凤照片,是在此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展前,由辽宁省博物馆再次进行修复,为了更好展示玉器清晰、干净、完美而修复后的状态。再次修复后的玉凤己失去了苍桑、古朴之感。再也恢复不了文物出土时的原始状态

    由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转交给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以上九件红山文化玉器,"玉鸟""玉鹰""玉鸮""玉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考古研究院,在红山文化遗址墓地进行正式考古挖掘出土。都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红山文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红山先民在中华大地上距今七千年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力的见证

    我是一个红山文化爱好者,看到了这九件红山玉器深感到,七千年中华民族的红山人不仅在玉雕上已经全面成熟的奠定中国玉雕工序工艺技术,而且在玉的造型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设计水平。尤其长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华夏第一鸟"采用一种简单直观的抽象手法,通几何形图案设计和丰富的层次关系来表达雄鹰象征着自由、勇猛、力量胜利寓意勇往直前、热血的精神等。鹰具有极其顽强的精神泰山压顶不弯腰,惊涛骇浪不低头。鹰有勇往直前的寓意,与直冲向云霄的画面。鹰也象征战神: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先民意识中,鹰就是神的化身也是民族的图藤。

    但是我在学习中,不只是看到几件七千年的文物,而更重要的是深入体会红山文化玉器中内含、意义。但由于玉器的名称阻断了和古器产生交流、遐想。下面我就对"华夏第一玉鸟""玉鹰首""玉凤"名称,表明自己学习中的体会认识

    一"华夏第一玉鸟"。     

    鸟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是所有鸟类动物的统称。但每一只鸟类个体都冠有名称、目前全世界共有鸟约9775种,但是其中就有约1212种的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中有139种已经灭绝了。我认为此件玉鸟从器形上不能定义为"华夏第一鸟",此件出土玉器其设计抽象、并采用几何图形,它的造型古朴生动、线条流畅优美。玉器上面尖尖的部分就是鸟形的头部,两侧对称展开双翅,整体摆出展翅翱翔的姿态。


  上图明显看到就是一件红山先民从艺术上抽象设计出的一鹰。另外 华夏地属中原一带,但此件玉器考古发掘于吉林长春地区,而非中原华夏地区,为了更能正确表示出土中华大地,我同意一些考古专家和和红山文化看好者的建议,定名中华第一玉鸟"但我更倾向定为"中华第一玉鹰"

    二"凤首"

    《禽经》记载:“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首载德,顶揭义,背负仁,心抱忠,翼夹信,足履正。小音钟,大音鼓。不啄生草,五采备举。飞,则群鸟从。"凤凰的头是由锦鸡组成的。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是由多种鸟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话动物。凤凰的头部设计借鉴了锦鸡的特征展现出独特的神话故事形象。在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先民不可能就琢磨出神话传说中的凤的头。


   

    从上面图片可以看出辽宁省牛河梁红山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墓出土的这件玉器,就是一件红山先民构思设计巧妙、写实造型生动的鹰首。

    三"玉凤"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第十六地点、考古发掘岀一件玉器以其等级之高、存世之稀、造型之独特、寓意之深刻件玉器以其等级之高、存世之稀、造型之独特、寓意之深刻,在博物馆展出被称为中华凤鸟鼻祖”的——红山玉凤。

    其实在考古发掘简报上,这件所谓玉凤当时被考古人员称为“玉鹄”(hu)——“鹄”即天鹅,这个称呼可谓十分贴切了。只见它曲颈作回首状,羽毛舒展丰厚——飞羽做三分上扬,尾羽亦做三分下垂,飞羽与尾羽根部均以阴线勾画出覆羽,线条简洁却为平面造型增加层次感,使观者仿佛亲眼见到一只在水面轻浮游弋的天鹅。腿部以两条单阴线刻成,喙部前端勾曲,并与羽翅相接,造型完整,设计巧妙。


  

    从上图观察此件玉器的头部可见前额疣突发达,鼻尖附近有一椭圆

形凹面,应为鼻孔。根据这一特征,我们有理由推测,红山玉凤的造型,应源于国内数量稀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这个推测,也与考古发掘简报中考人员的结论一致。可以看出此件红山玉就是一件釆用写实设计,琢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玉天鹅"。我赞同考古发掘简报上的报导,这件玉凤当时被考古人员称为“玉鹄”(hu)——“鹄”即天鹅判断是十分正确的。 


  

    以上是我对红山玉命名问题学习中,一些想法和一些专家研究探讨中对红山文化玉凤不同见解同感,说明了对红山文化玉器物的命名没有引起主管研究专家应有重视和严谨的对待没有实体现器物的属性。

    当然在七千年前的背景下,研究红山文化古玉器,因无文字记载没有真实基础的与科学研究,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尚有一段距离。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同时对神话传说研究参考也极为重要,但对红山古玉的冠名应高度重视,力争准确,而不能以神化传说相联系生搬硬靠,把红山先民远古时期设计、琢磨出的红山文化古玉."玉天鹅"冠名为“中华凤鸟鼻祖的—— 红山玉凤"。这样会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进行了误导而形成障碍。

    红山文化"玉鹄"作为拜神灵礼器,是沟通人与神灵的重要媒介,并巧妙地传达出红山文化神秘的精神内涵。随着今后考古挖掘进一步发现科学鉴定技术发展相信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也会进一步深入,将逐步揭示出远古先民创作的真实意图和其功能用途。


善至

2024年6月26日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