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曾经的昭乌达盟文物工作概况


     





读史明智

哈图|文


    读史使人明智。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得失”。我们在整理汇总史料时,遵循了百分之百的表达为原则,尽最大的努力,使研究传统文化专业人士爱好者,看到本来的历史表达、历史观点历史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实的了解历史

    我觉得这些史料是用来学习的、研究点、查阅的、对比的、参考的,不是用来挑错的,史料中一定会有认知不完全,历史局限性,也有随着原野考古发现否定的,改变的,这些都是历史的本来面貌。让我们共同以历史的视野,以发展目光,以哲学思维,广读史料,唯物辩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读史者明智。



曾经的昭乌达盟文物工作概况


    昭乌达盟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辽河上游,是我国中原通往北部边远地区咽喉要道也是古代中原文化东北各族文化频繁交流和经常接触地区

    在这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对开拓我国北方和东北边疆作出了伟大贡献。

    夏商时期以来,昭盟就是古代北方燕族、东胡族、山戎族、乌丸、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民族活动的重要区域。这些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不管历史发展进程如何,它们在我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这是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和北方各族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解放以前这里的文物古迹也和其他资源一样,不仅遭到官僚地主和封建军阀的疯狂掠夺,也为帝国主义分子及国外史学界考古界所重视。早在1906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就开始进入昭盟地区进行多次的考察挖掘,足迹遍及我盟各旗县;1922年法国人桑志华随即在赤峰、林西一带进行所谓考古调查及挖掘;1931年以后,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满蒙学术调查研究团,以学术研究为名,进行多次考察;1935年日人滨田耕作等一批人在赤峰红山附近进行全面考察以后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此外,日人田村实造、菊竹稻穗、黑源次龙、川政次郎、岛田次郎、大内健等,也利用伪满文教部等名义,在我盟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旗等地的辽代遗址、陵寝以及墓葬进行规模的调查、挖掘。

    至于封建军阀汤玉林等人的盗掘毁坏更为严重,使祖国北疆的文化古迹遭受不可弥补损失

    解放以后,文物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三十年来我盟文物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新月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文物考古的重要阵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重视关注

    我们对全盟文物开展了全面地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做好文物保护。从1958年全民性的文物普查以来,近十几年来在各旗县普遍进行文物普查工作。在普查中宣传党的文物政策法令,征集流散出土文物,并对一些具有保护和发掘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随时列入保护单位进行妥善保护。全盟已有中央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处,自治区级六处,盟级八处,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

    近年来,我们和中央、省、自治区及旗县共同发掘遗址六处,大面积墓葬群二处,清理发掘时期墓葬数以百计。并对我盟境内的辽代重要皇陵、州址及战国一秦汉长城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工作。全盟征集、发掘出土文物二万余件,其中不少文物为国内珍品。有的还参加国家举办的出国文物展览。

    鉴于昭盟地域辽阔,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任务繁重,今后文物队伍将有较大的发展文物机构将进一步扩大和健全,在重点文物地区将尽快建立恢复文物保管所,以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



研读昭乌达盟地方志——文物志》(初 稿)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