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赤峰古代文化遗址(第一章)


     






赤峰古代文化遗址

(第一章)



上窑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位于翁牛特旗山咀子公社大新井大队上窑村。

    这是一个偏辟的山村,北倚老虎洞山,东西连亘十余里,山下泉水潺潺,终年不枯。

    洞穴建造在陡峭的崖壁底层,洞口为半圆形,洞深十余米,宽六米。洞口外西侧有一条狭窄而陡的小道,可通山顶。洞口南侧有二十余米宽的缓坡地,可通山下。

    洞口附近采集到三件打制的原始石器,一件砍砸器、二件刮削器。打制比较规整,制作技术有了很大进步。1975年贾兰坡先生到昭盟进行考察,鉴定了这三件石器,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并同时鉴定了一件经过火烧的肿骨鹿化石标本。


赤峰红山后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英金河东岸。处在红山最北的一个山峰的东坡及南坡上。遗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红陶、彩陶、夹砂褐陶等。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陶鬲、陶罐等。

    红山遗址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日人鸟居龙藏,于1906年到赤峰,在英金河流域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调查。1933年日人牟田哲二把红山出土的陶石器、青铜器等当作礼品赠给日本帝国大学的上治寅次郎。后又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等进行调查,并将一部分珍贵文物赠给日本东亚考古学会。1933年秋,以德永重康为首的第一次满蒙调查团来到赤峰,对红山遗址进行了挖掘。

    法国人桑志华、德日进等也于1922年在红山前一带进行过调查和挖掘。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等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昭和十三年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出版了《赤峰红山后》(满洲国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一书。

    在此以前于1930年我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在英金河两岸和红山后作过调查。

    解放以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也在这里进行过多次调查。

    红山后遗址是我国北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最早的一个地点,也是这种文化类型中年代最早的一处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当时的人类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陶器中的细泥红陶和彩陶、石器中农业生产工具一石耜是“红山文化”的典型遗物。解放以来“红山文化”的遗址墓葬不断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红山文化”的命名在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得到公认。红山文化中原仰韶文化有着某些联系,因此考古界又称“红山文化”为仰韶彩陶文化赤峰期。


赤峰红山前新石器时代遗址


    红山前遗址在红山的南山坡上。

    散布于地表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红陶钵。盆、罐等,有彩陶片。还有褐色粗陶大口深腹暖,战国时期的粗红陶罐及灰陶细把豆也曾出土过,时代延续较长。

    在红色陶墨中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两类。前者陶胎和彩陶器相同,质坚硬,火候高,表面经过研磨,并施以陶衣,纹饰有素面、有窄细的连点弧线纹。后者陶质较松散,火候低。


翁牛特旗海日金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海日金山国营农牧场西拉木伦河北岸。

    遗物中石器最丰富。有大型磨光石犁,石斧、砍伐器;还有制的亚腰形石斧以及石铲、石刀等。细石器有装、石叶、石核等。

    陶器有二种,一种为夹砂灰褐陶,多为罐类,陶质较粗,火候较低,一种为红陶,多为细胎质,有素面红陶和彩陶红陶中器型多为小口长腹双耳罐,彩陶纹饰多为弧线或竖线几何纹,与红山后的彩陶极为相似。


赤峰县官地后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官地公社所在地(五十家子),当地称后山

    地处召苏河中游,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地表遗物极丰富。陶器中有红山彩陶、细泥红陶,之字纹陶器;石器中有各种磨制的生产工具还有细石器等。

    从这里发现的遗物证明,当时的人类显然是以原始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工具不仅类型丰富,制作也很精致,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赤峰县官地大队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与官地后山遗址东、西相邻。

    地表石器很丰富,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主,器型与后山出土大体相同。陶片中以红山类型及之字形纹陶器为主。


翁牛特旗小转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公社辛家营大队拉不来沟生产队村西南四华里,当地俗称“小转山”,

    遗址上除了暴露大量遗物外,在南端还有火烧地面的痕迹,当为居住房基。在大量的遗物中石器最多。有石犁,形状多作柳叶形,有打制,也有磨制,上端稍窄,尖锋锐利,还有石斧、石锄、石刀、石磨棒、细石器等。

    陶片也比较丰富。彩陶陶胎多为细泥红陶,黑彩比较浓艳,纹饰有直线、竖线和云钩状几何图案。

    一般陶器中,器形有直腹值、斜口罐,钵,圜底镴。有一种之字形压纹直腹铺,都底厚达3.5-7.8公分,批厚多公分,夹砂揭询质,在同时期的陶器中少见。



翁牛特头分地黄花梁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五分地公社头分地大队黄花梁。

    地表散布的陶器中有罐、钵、斜腹罐等。纹饰有之字形纹、腐底纹、宽点纹。划纹。料线,陶质有泥质红陶,夹砂粗褐陶及彩肉片等。

    石器中以打制为主,磨制较少,多为农业生产工具养、型、修、磨盘,磨榨等。细石器较多,大多是三角面石叶、石核等。


翁牛特南海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桥头公社上桥头大队南湾子生产队村东,处在羊肠河南岸的一个较高的白地上。

    遗物中属于红山文化类型的陶器有之字形压纹、划纹罐,斜口器等,还有席度纹陶器,石器中有大型打制砍砸器、石耜、石磨盘等。

    这处遗址延续时间可能较长,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造物数量也较多,器物也很典型。


翁牛特马架子菜园沟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桥头公社马架子大队菜园沟生产队村北一华里的缓坡山地上。

    采集的遗物中,石器有石耜、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少量的小石核。陶片中器型有钵、斜腹罐、双耳敞口罐等,纹饰以之字形压纹和划纹为主,还有指甲纹,斜线划纹,器底中有腐纹,还有少量的彩陶片,陶质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少量的泥质红陶。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红山文化遗址


翁牛特四道杖房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乌丹公社四道杖房村西北二华里,当地俗称“西果”。

    地表遗物有陶,石、蚌器,以陶器和细石器数量最多。彩陶片中纹饰有旋涡纹、平行线纹、竖线纹。细石器中有石核,石叶、石链、刮削器、小石锈等。农业生产工具中有石犁、石斧、石磨棒等。


翁牛特头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黄花梁遗址东五华里山坡上。

    地麦遗物和黄花梁遗址出土大体相同,是红山文化与细石器制作场混合的遗址

    采集到的标本中,石器有磨光小石,打制石、磨光石斧、多面形石核、双刃打制石刀,器形规整,制作精致,陶片中有灰陶划纹、篦点纹、之字形纹、指甲纹、细红陶钵口沿,彩陶纹饰以平行线几何纹为主。



研读昭乌达盟地方志——文物志》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