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赤峰古代文化遗址(第四章)


     







赤峰古代文化遗址

(第四章)


赤峰元茂隆细石器制作遗址


    位于赤峰市东三十公里英金河北岸山麓之平地上。在村附近的敖包山上发现制作精致的石镞,在老虎洞山上也散布较多的石核、石叶、刮削器等细石器。老虎洞山坳口处,地面散布许多碎石片,可能为一处石器制作场。

    元茂隆村附近还发现许多细石器制作遗址,是赤峰附近重要遗址之一。


巴林右旗益司毛道细石器文化遗址


    益司毛道遗址在右旗东部二十五公里,位于村南二华里古里古台河东岸之沙堆中。石器中主要有石耜,其他石器有大型磨光石斧、打制石铲等。细石器主要有小型尖状器和多角形石片等。陶片以灰褐色为主,羼粗沙、素面、手制。


林西西门外细石器文化遗址


    位于西门外黄土坡上,遗物以打制石器为主,有石耜、刮削器、石铲等。细石器中有尖状器、刮削器等。陶器中主要有素面羼沙红陶,器形有篦纹罐等。


克旗敖包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经棚街之北。石器中的小型磨光石斧与红山所出石斧相似,细石器与林西锅撑址山所出大体相仿。陶片比较丰富,大多为灰褐夹砂陶,少数为红陶。值得注意的是遗子上已发现了彩陶罐,细泥薄胎,饰几何竖线和横线花纹,为红山文化早期类型


克旗瓦盆窑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经棚街北四公里,位于村西黄土坡上,面积较大遗物丰富。遗物中石器最多,大部分为大型的打制或磨光的石器,其中有石锹,扁平长方形,刃部有明显的磨损使用痕迹;石镐,长方形,上端厚下端薄成楔状,肩部两侧有亚腰,石锄,有亚腰三角形,有肩形,大型打制石斧,圆锥形,体大而厚重;还有磨光石斧、石杵、石磨盘、石磨棒等。遗址上细石器不多。

    上述大型石器种类很多,以掘土、锄地工具为主,器身多有磨损撞伤痕迹,是经过长期使用结果,表明当时这里的原始农业生产已经很发达。


克旗富顺永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经棚街南二十五公里。陶器中以灰褐色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彩陶片和石器等。

    在村东北二华里的第二、三层台地上,也发现有大型石锹、石镐等,还有少量的磨光石斧。遗址东侧的灰层堆积中发现有少量的细石器。

    陶器中有大型陶瓮残片,和红陶小型器物残片。陶片上的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斜方格纹、人字形纹、划纹等。


克旗土城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土城子遗址在富顺永东南九十公里,位于村西黄土台地上。地表散布的陶器中有碗、罐、鬲等,在一件彩陶片,有几何弧线纹饰


林西英桃沟新石器时代遗址


    英桃沟村在西拉木伦河上游北岸一华里,村北有连绵起伏的高山,在山坡台地上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其中以东沟村东面和西沟村南面两处遗址面积最大。在遗址上采集的石器有石磨棒、石斧、石环,长条形刮削器等。陶片均以红衣羼沙陶为主,器形以鬲为主,高足实心,口沿部分有厚唇。


克旗大耗力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耗力遗址在公社大耗力村西北二华里山坡上,为一片黄土台地,地势自北 向南倾斜,地面散布较多的石器和陶片。其中石器有大型石磨盘、磨光石斧和石环等。陶器中有红褐色陶瓮器口沿等。


赤峰县夏家店村“夏家店文化遗址


    位于赤峰市东十五公里,英金河北岸临河一带的小山岗下。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较系统科学发掘

    遗址中有两种文化性质的堆积。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物有:

    (一)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次之,还有少量的红陶和黑陶。陶土似径淘洗,砂粒大小均匀,陶质坚硬,火候较高,陶色较纯。器形有尊、钵、罐、鬲、甗、盆、鼎、瓮、圈足器、纺轮等。

    (二)石器:数量不多,均用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等石料制作。器形有铲、杵、球形器、穿孔石器以及管状石珠等。

    (三)其他有骨镞、骨匕、骨匙、骨针、骨管、卜骨、蚌饰等。兽骨中有狗、羊、鹿、牛(黄牛)等。

    “夏家店上层文化”:

    发现的住址有窑穴式和地面上建筑起来的住址两种。窖穴式住址一般为圆形,直径2.5-3.2米,墙壁较平整,残存有泥墙皮,地面一般经过人工夯打地面中央有柱洞,有的有灶坑,用石块支架炊具。地面上建筑起来的住址保存较好的为长方形,长5,宽4米,居住面用黄土夯打,墙壁也用黄土筑成。地面中央有柱穴,室内有烧坑,火烧土,居住址附近有出入通道

    上层文化中的陶器,陶质疏松粗糙,火候较低。红陶较多,褐陶次之,器物表面多经压磨,显出光泽。器表有纹饰的极少,制法皆为手制。器形有鬲、甗、罐、豆、钵、纺轮、陶坠等。

    石器较多,多为基性火成岩、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和砂岩。大多经过打制成形,再磨制加工,多数已看不出来原来的打制痕迹未经磨制的很少。器形多为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锤斧、石刀、盘状器、环形器杵、白、锤、石坠、磨石和石范等。其他有三楞锥形骨、骨锥、骨匕、磨制精致的穿孔骨针、针管、穿孔骨器、骨牌、骨珠、卜骨、角器、器等。动物骨骼有狗、猪、羊、牛、马、鸟、鸡等,其中以狗、猪为最多。

    夏家店村的遗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存。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性质,一部分黄河流域青铜时代较早的遗址面貌相似,另一部分具有龙山文化特征,是龙山文化的变种。它的年代大约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到西周初期,自身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夏家店上层文化,其相对年代大约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晚到战国初期燕、秦文化来到这里以前。

    由于这两种文化同处一个遗址之中,而文化面貌又截然不同,所以在考古学上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并在考古界和史学界得到公认。这两种文化发现,在历史研究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问题,即从西周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社会历史中曾经有过重大的变化,以致在考古学的文化范畴里竟如此明显地反映出来,特别引人注目。至于这种变化原因自然的变迁抑或是政治的突变,以及变化的具体过程,则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综合目前研究成果,可以认为,辽西(昭盟地区)以及河北境内“夏家店下层文化”,关系到从龙山文化晚期到股商时期历史研究。古史传说中的“股王子亥宾于有易”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商汤以前,河北境内的氏族或部落集团与商族可能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周初封召公于燕,则是周王室对东方氏族或部落集团加强统治措施,这表明周王室对古代昭盟地区与对当时的齐、鲁等地区是被同等看待的。所以我们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古代商族及商的先祖文化探讨,这里不能成为重点地区之一。

    至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就它的年代和地理位置,与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东胡”、“山戎”族的活动时间及地域大致相同,所以有人提出“夏家店上层文化就是东胡族文化,或者说是“东胡”、“山戎”文化的重要内容。虽然这种把考古学上的文化与古代族称简单地等同起来看法并不十分妥当,但无可否认,昭盟地区确系研究这一时期北方各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区域



研读昭乌达盟地方志——文物志》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