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考古学家在南阳市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室及甬道顶部有画像盖顶。人们推测这些画像的年代应为东汉时期。其中一件画像上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左上方刻着一轮圆月,月轮中央伏卧着一只巨型蟾蜍;画面主体刻着一个女子,她人首蛇身,身着长袍,下肢为龙足,弯曲着长尾;
该女子作侧身状,手托着月轮;画面里的空白处云气萦绕,呈现出了一幅天宫景象。
1999年,国家邮政局利用这幅汉画像发行了一枚名为“嫦娥奔月”的邮票。然而令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现有文献和民间故事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嫦娥是蛇身的记载。这里的嫦娥化身为“蛇精”的形象,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名叫后羿,是个神射手;女的名叫嫦娥,十分温柔美丽。他们在月桂树下成亲,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的天上,一共有着十个太阳。原来它们是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不知为何却同时出现在了天上。很快,大地便被烤焦,河流湖泊被蒸发殆尽,田里的农作物也全被晒死了。老百姓因此而苦苦哀号,却又想不出任何办法。
后羿见到老百姓的惨状,感到非常生气。于是他拉开自己的神弓,再搭上利箭,瞄准天上的太阳便“飕、飕、飕”射去。一下子就有九个太阳就被射下来了。正当后羿准备拔箭再射的时候,嫦娥及时赶到拦住了他,并说道:“如果你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了下来,谁来继续照亮这个世界呢?”于是后羿收起了自己的弓箭,人间又重新恢复了安宁。
后羿射日后,深受老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西王母念后羿射日有功,便赏赐给他不死药。据说人服下不死药后,可以立马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还留恋人间与嫦娥相伴的幸福生活,便没有把不死药服下,而是交给了嫦娥妥善保管。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一个叫做逢蒙的小人给知道了。逢蒙一心想把不死药搞到手。到了八月十五日这天,后羿因为有事情出门去了。晚上,逢蒙手提着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了后羿家里,逼迫嫦娥将不死药给交出来。
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但又不甘心于不死药被逢蒙这样的小人得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嫦娥佯装为逢蒙去取药,却趁机一口把不死药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顷刻间嫦娥飞了起来,越飞越高,一直朝向天空中的满月飞去。
东汉文献《灵宪》中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占卜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嫦娥化身为蟾蜍。
然而这段文字的重点,其实是为嫦娥窃药这件事,在道德伦理上进行开脱。由于加入了占卜的情节,似乎预示着嫦娥窃药,奔月为仙都是冥冥中注定好的事情。也透露出嫦娥内心其实背负着道德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不安。
然而无论如何,嫦娥的夫君后羿,自此失去了长生不死的机会。在其他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甚至为了自己成仙,主动背负起“窃药弃夫”的骂名。如果将后羿看作是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那么无论嫦娥的动机如何,她都成为了君王追求长生不死道路上的绊脚石。
比秦汉更加久远的上古时期,先民们认为蛇具有死亡气息,威胁着所有的生命。《太平御览》引《外国图》中记载:“圆丘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有大蛇,多为人害,不可得居。”在这里,蛇的形象是人们靠近不死神树的障碍。
不仅是中国,其他古文明也有着同样的看法。苏美尔神话《吉尔迦美什》中,主人公吉尔迦美什由于目睹了自己好友的死亡,因而产生了对于死亡的恐惧与愤怒。吉尔迦美什为了战胜死亡,费劲千辛万苦,终于从大海深处摘得了不死草。却在洗澡时,被一条蛇给悄悄偷走了。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大海之中有仙山,仙山之中长着灵芝、仙草,还有“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的仙水,这些神物都可以令人长生。
秦始皇便曾多次派遣徐福去到海外寻找不死之药。结果自然是找不到的,理由则是海中风浪汹涌,仙山难以到达。那么大海中的滔天巨浪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山海经·大荒东经》里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原来大海中有着人面蛇神的海神,它们又岂能坐视凡夫俗子找到海外的仙山?
秦始皇、汉武帝这些统治者,一直梦想着找到不死神药,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又不得。他们自然不会觉得是因为不死神药并不存在,更不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不死神药。那么其中必然有什么力量在作祟。将盗取后羿不死药的嫦娥的形象,与神话中阻碍人获得长生的蛇联系在一起,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嫦娥吃下不死药之后,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嫦娥后来在月亮上过起了寂寞凄苦的神仙生活:嫦娥飞落到月亮上以后,滞留在了广寒宫。嫦娥十分思念后羿,在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她催促吴刚砍伐桂树,又让玉兔捣药。嫦娥想配成飞升之药,期望可以回到人间,同后羿团聚。
那么问题来了,嫦娥既然吃下了不死药,为何一定要飞向月宫,而不能在人间同夫君长相厮守呢?原因在于,长生不死这件事只可能发生在天上。对于人间而言,长生不死本就是很虚无缥缈的。
千百年来,无论统治者拥有多么强大的权力与“神性”,最终仍旧难逃死亡的结局。嫦娥神话的创作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他们看到那些君王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寻求长生,“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不失为对于他们的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