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为中国农民正名:没有农业,就没有文明曙光与中华文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民”仿佛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农民意识”,“农民作风”,“农民思维”等等词汇,似乎都在将农民与“无知”,“落后”等负面概念划上等号

然而,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诞生出了一批在当时最聪明,最勇敢,最勤劳的人,他们便是中原大地上最早的农民可以说,是中国农民抬着中华民族,从蒙昧时期步入到了文明时代

了不起的中国农民构建起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华夏农耕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热爱和平”,“重信尚义”,“家国情怀”等等精神属性。可以说,中国农民确保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从未断绝的头号功臣

农民与第一缕文明曙光

最早的农民出现之前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还在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狩猎与采集的收获很不稳定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生存下去已经十分艰难,更别提发展出先进的文明了

最早的中国农民,无疑是先民中最聪明的那批人。他们十分善于观察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他们在从事采集劳动的过程中,注意植物的种子落到地上以后,没过多久那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最早的农民经过反复尝试发现粟与黍这两种可食用的植物,特别适合用来人工种植。

最早的中国农民,无疑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在仰韶文化的前,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黄河流域有着充足的水源与适宜的温度;黄土地疏松柔和,使用很简单的工具可以进行耕作;粟与黍这类农作物,很适应北方比较干旱的气候。同水稻等农作物相比,它们无需人们精耕细作,原始的刀耕火种就可以获得收获  

 

最早的中国农民,无疑是不安于现状富有改造自然创造力。与很多温暖地区民族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局限于简单的刀耕火种农业而是一直在努力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相传炎帝神农发明了最早的农具——耒耜。考古发现自仰韶文化中期开始人们农业生产方式进入到了“集约型”:开始出现了集中灌溉;人们不再刀耕火种,而采取了轮垦的办法。即在一块土地上耕作一段时间后,待土地肥力耗尽,便转移到新的地块上耕作;人们掌握使用人与动物的粪便,来帮助休耕中的土地恢复肥力的办法。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中后期的人们开始普遍种植起大豆、水稻等作物。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提升单位土地上的产出。

距今6000至5000年前,中原地区进入气候波动剧烈期,气温相较之前显著下降。然而,由于最早的农民没有在此前安逸的生活中,放弃提升自身改造自然创造力,所以不但没有受到恶劣气候的不利影响,反而继续大踏步向着文明时代迈进。“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神话传说,也生动反应了当时人们精神面貌。

最早的中国农民,无疑是勤劳且富有奉献精神的。专家在对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骨骼进行研究发现,那时候的先民们多发胸椎段和腰椎段的压迫性骨折,进而导致严重的脊柱炎。这类身体上的损伤,与最早的农民长期弯腰或下蹲从事农业劳动密切相关

与最早的农民时期诞生的上古神话英雄们,也有中国农民勇于战斗,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博大精神例如神农尝百草”传说炎帝神农为了帮助先民们找到治病良药,不幸误服了断肠草而中毒身亡。  

 

农业发展文明国家形成

到了仰韶文化晚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先民们仅仅依靠农业生产就能满足大量人口生活需求。这为文明国家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出现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是文明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位于塔尖的是所谓的“王”。这些“王”正是专业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物

“王”带领下,氏族部落可以开展大规模宗教祭祀活动与对外战争行动,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宗教祭司与军事贵族阶层正式出现,他们紧紧围绕在“王”的身边,构成金字塔结构的塔身。农业生产进步确保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供养这些“上层人物”。

在当时,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上层人物出现后,自然产生想要占有土地欲望,“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开始出现。这种所有权不仅仅限于自己对于某块土地占有,还包括可以土地在自己的家族内部代代相传。这必然导致氏族部落内部不同人群之间开始出现分化,拥有较少财产的那批人成为普通劳动者沦为金字塔结构底层

随着“上层人物占有越来越多的财产,他们一方面产生了更多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产生确保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的需求。这些需求推动了带有城墙等军事防御设施的早期城市出现

根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城市普遍存在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域,主要为陶器与玉器作坊。普通劳动者此时也开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这推动了先民们各项技术水平提升

当然,这一切需要建立农业发展可以供养更多非农业人口基础上。到这里,人口集中于早期的城市出现掌握社会财富权力贵族阶层,出现了集中军事指挥权,社会管理权和宗教祭祀权于一身的“王”的早期国家便形成了。是最早的中国农民推动中华民族跨入到了文明国家阶段

   

农耕文明孕育出优秀的中华文化

西周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开始拥有了浓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人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定胜天”等道理。人在农业文明当中是最为核心生产力,只有土地上投入足够的人力,才能得到农业产出。无视人的价值,随意残害人生命,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具有巨大破坏的。所以中华文化一直都很推崇人的价值与人的作用

农业立国的民族,天然是热爱和平民族。因为战争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具有毁灭性打击的。中国传统上对于使用武力普遍是持有谨慎甚至是负面态度的。儒家一直将“轻徭薄赋,爱民不劳民”作为君主最为重要的美德。每当与外族发生冲突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以德服人,尽可能避免战争。这与西方文明战争作为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方文明商业文明,更加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重视人的智力而不在乎人的道德。因此西方国家需要宗教与复杂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不能触及底线中华文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的“仁智礼义信”不同于“十诫”,“罗马法”等人制定出来的规范,而是有如自然规律一般,是世间所本有的,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植入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纯朴、善良的人格特性,则将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近代西方式民族主义传到中国以前,中国人民是将对于生养自己土地热爱化作对于家乡热爱,又将对于家乡热爱华为对于国家热爱。“家国情怀”,家和国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依靠同一片土地作为纽带,几千年来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确保了我们的文明绵延5000多年从未断绝  

 

结语

每到中国历史关键时期都是中国农民扛起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负重前行历史上,推动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是中国农民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是中国农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是中国农民。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中国农民;为中国实现工业化付出巨大牺牲的是中国农民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底线还是中国农民

那么真的是农民没有文化”么?我看会有这种想法的人,反而有必要多学点历史科学知识,多了解中华文化了。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