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最要面子的国民政府,为什么禁不了首都南京的娼妓?



鲁迅曾经说过:“国民政府是世界上最讲究自尊和爱面子的政府。从来只能说他好,不能说他坏。”鲁迅此言不虚,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之时,就在首都南京开展了一项“面子工程”——禁绝娼妓

中国古代,娼妓是一个“重技艺”而“轻色相”的行业。她们主要通过自己在音乐、歌舞、文学方面才艺,来娱乐那些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们。然而随着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娼妓行业开始“向着国际接轨”,沦为了更加符合西方人胃口,赤裸裸的性交易。

当时主要的西方国家娼妓行业十分发达。西方政府普遍认为,既然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彻底取缔,不如将其纳入到国家的管理之下,这样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显然效仿了西方的这一做法,于1905年在中国确立了“公娼制度”。此后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继承了这一制度。

“公娼制度”其实就是“官督商办”。政府允许私人开办妓院,但是必须领取牌照,并接受政府的日常监管;妓女需要定期去医院接受体检;妓院和妓女需要向政府上缴捐税。凡是没有登记在册并且缴税的妓院和妓女,则一律被视为是私娼,要受到政府的打击。

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国际上妇女平权运动的影响,当时国内有着很强的要求废除娼妓的舆论。自视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建国方针执行者的蒋介石政府,不可能完全无视国内进步的呼声,也无法允许自己的首都还存在着严重损害社会善良风俗娼妓行业。如果连首都南京不能禁娼,这让国民政府的脸面何在

因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便将首都的禁娼作为是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1928年7月30日,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发布了禁绝全城所有妓院的命令。政府提出了“废除与救济相结合”的娼妓管理新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与支持下,一批“妇女救济院”、“妇女习艺所”等妓女收容机构设立了起来    

很快,南京的禁娼行动便初见成效公开经营的妓院绝大多数都被关闭,老鸨和妓女多遭遣散。然而,随着南京市公娼的绝迹,私娼却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南京娼妓行业开始转向地下,许多私娼将自己隐藏于各种娱乐场所之中。除了政府再也收不到捐税之外,首都的社会风气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1934年,蒋介石发起了“新生活运动”。然而讽刺的是,这一年的南京依然是私娼泛滥。根据统计,全市的私娼人数不下三千人。仅当年春季前往医院就诊花柳病的私娼,人数就不下百余人。

国民政府体制的腐败,决定禁娼运动只能是个“面子工程”国民党那些党政官员社会权贵们,早就习惯了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堕落生活国民政府的禁令下发后,政府官员带头出入各种藏污纳垢之处。夫子庙附近的清唱茶社之中,总能看到那些胸前挂着徽章的党国官僚们。很多公职人员为了掩人耳目,与各种暗娼私下勾结,时不时便在自己家中招妓。甚至发生了一个小小科长因为嫖妓被抓,胆敢找人大闹警局的荒唐闹剧。普通的公职人员尚且如此,那些国民党中高层官员就更不必说。

国民政府的禁娼运动只能是个“面子工程”体现在最初设计的对娼妓进行改造与救济的计划完全落了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实际控制范围只是今天的江浙地区,仅仅形式完成国家统一南京禁娼以后,大多数老鸨与妓女纷纷逃往外地。南京市长刘纪文不得承认“此处娼妓固已绝迹,但投入救济院的妓女为数甚少……是迁移别的地方仍操旧业去了。”    

国民政府的禁娼运动如果顾了“面子”,就会丢了“里子”。根据1932 年社会局的调查显示,南京近郊菜农人均年收入大约是7.7元。然而当时想要南京市维持基本的生活,人均年开支不会少于50元。底层劳苦大众生存需求国民政府难以满足,最初设计禁娼方案提出的“扩大工厂,吸收娼妓就业”的举措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落实。如果强行禁娼,不就是在逼这些底层百姓去死么?

1929年,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很快便波及到了中国南京市的工商业团体开始呼吁政府恢复公娼。随着失业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上也出现了“禁娼”还不如“开娼”的言论。国民政府也在这一问题上反复摇摆,既怕“丢了面子”,又怕“丢了里子”。等到抗战爆发南京沦陷之后,娼妓行业又在南京合法经营起来

国民政府的禁娼运动,为什么只能是个“面子工程”?这与当时中国社会存在产生娼妓问题的“土壤”密切相关

传统中国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来种田。然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开始中国,国外资本摧毁了中国农村原本的自然经济;军阀混战,又令广大农民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农村凋敝;很多农民不得来到城市里讨个活路。壮年男子尚且可以卖一膀子的力气,一起跟来的妻儿老小又该怎么办是好呢?

当时的中国农村妇女,要力气没力气,要文化文化。工厂里对于女工的需求本就很少,工资还特别低。许多农村妇女为了活下去不得选择进入门槛较低很能赚到一些钱的娼妓行业

城市还涌入的大量农村未婚男青年,他们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自己对于性的需求民国时期娼妓行业的服务对象,已经由封建时代的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下移”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一些“低等级娼妓,每天需要大量接客才能够维持生计,悲惨地沦为纯粹的泄欲工具    

民国时期,一些大城市随着西方资本的涌入以及本土商业发展而兴盛起来。西方腐朽的道德观念与消费方式,也伴随着西方资本入侵一并传入到了中国。这些文化糟粕极大地污染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风气。

然而自始至终,中华民国没有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那些繁荣的大城市,更多是依靠政治地位商业发展起来的消费型城市。街道上遍布茶楼、酒店、戏园等消费场所娼妓行业与这些消费场所深度绑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消费文化。当时就有人公开讽刺:“中国无论哪方面与西方相比都落后,但有一样却是许多欧洲国家不能比的,这就是娼妓。”

解决娼妓问题不是把妓院一关了之那么简单的。如何对于娼妓进行收容,改造与教育?后续如何让她们自食其力,成为能够社会上独立生存的“新人”?又如何让她们进行自由婚配,过上正常稳定家庭生活?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合力

然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绝大部分百姓都是没有平等政治地位没有财产土地没有知识文化的“劳苦大众”。社会矛盾十分激烈,开放文明社会环境远未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把在“劳苦大众”当中都属于“最底层”的娼妓改造成为新人呢?

民国时期文人任鼐《废娼问题与首都市政》一文中,解释国民政府必须废除娼妓理由:“是世界潮流所驱使,是不容于现制度下的病症,是人类的同情心所督促,是实现三民主义的重大的要求”。娼妓废除“即是革命的中国民党的最大耻辱    

现在回过头来看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政府的领导缺乏一套能够保障人权、公平与民生的社会制度,决定国民政府的禁娼运动只能是个“面子工程”。国民党无法改变中国产生娼妓问题社会土壤,自然就无法完成根除中国娼妓制度的历史使命

然而这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却做到了。建国后,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在农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城市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人翻身做了主人。这从经济与民生层面铲除娼妓行业存在的土壤;

中国改变了阶级社会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弊病,实现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平等,互相的尊重。“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这从政治层面铲除娼妓行业存在的土壤;

中国推倒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腐朽的社会文化社会风俗,这从思想层面铲除娼妓行业存在的土壤。

不得不说,只有社会才能把人变成新人”。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