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朋友印象中,中国古代实施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实这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了。在先秦时期,包括十分注重礼法秩序的周王朝在内,各个国家都难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当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由幼子来继承父亲的地位与财产。
当时嫡长子不但难以继承家业,甚至还存在着一种叫做“杀首子”的野蛮风俗。
《墨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传说在楚地的南边有着一个吃人的国度。在这个国家之中,家中的长子出生后便会被杀掉。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孩子的肉质比较鲜美的话,还会拿他做成肉羹一类的食物,送去进献给自己的国王。国王吃过后如果感觉满意的话,会对这一家人重重有赏。
这个食人的国度大概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然而这种习俗本身并非是空穴来风。此时的华夏民族早已步入了文明时代,墨子对于这种野蛮行径自然是要大加批判的。然而这个故事却反应出了华夏民族的一段上古记忆,即华夏先民们曾经有过一种被称作“尝祭”的野蛮习俗,正是书中所描写的“杀首子”献于君上。
实际上,如果翻翻先秦时期的典籍会发现,历史与传说当中的家族长子确实普遍是“命运多舛”。
尧的长子叫做丹朱。尧认为丹朱“顽嚚,好争讼”,因此不肯传位于自己的长子,反而要把天下禅让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舜。
这个舜也是自己父亲瞽叟的长子。传说舜的母亲很早就死去了,舜的父亲续娶的后妈待舜十分之刻薄。舜的父亲、后妈和后妈生下的弟弟象几次三番想要谋害于舜。
前面提到的那个丹朱后来下场很惨。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这个后稷是传说中周人的始祖。
然而这个后稷早年的命运也十分之坎坷,从他的名字叫做“弃”便能看出来。他刚刚出生时便被自己的母亲给抛弃了。后稷是靠着各种动物的抚育才存活了下来。
先秦时期命运最为悲惨的长子要算是伯邑考了。伯邑考的父亲周文王由于受到纣王的怀疑,被囚禁在羑里命悬一线。收到消息后,伯邑考亲自带着大量的宝物前往朝歌营救自己的父亲。
到达朝歌后,帅气的伯邑考不料竟被纣王的宠妃苏妲己给看上了。苏妲己几次三番调戏他均遭到伯邑考言辞拒绝,这终于激怒了蛇蝎心肠的苏妲己。她不但蛊惑纣王杀死了伯邑考,还劝说纣王将伯邑考的尸体做成了肉饼,送去给周文王吃。
为什么当时家中长子的命运普遍不好,甚至刚刚出生便可能被“杀首子”?史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是为了“宜其弟”,认为这样做对后面出生的弟弟比较好;二是为了“荡肠正世”,即确保家族血统的绝对纯正。
在先秦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开放,女性还没有受到后世诸多礼法的严格束缚,在婚前享有一定的性自由。翻看《诗经》中的诗歌可以发现,里面有很多诗歌是在描写男女之间的自由相爱。这些诗歌中的女子往往都很热情、大胆与主动。
比如《国风》中有这样一首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青年猎人带着自己刚刚捕获到的一只鹿,去和自己的恋人约会的场景。这个男孩子有些心急,女孩子生怕被别人看到了,急忙提醒他“不要解下我的蔽膝,不要让狗大声吠叫。”诗中女孩子那种羞怯但又欢喜的情感跃然于纸上。
前面提到的周人始祖后稷,传说中他的母亲姜嫄是因为在野外无意中踩了“上帝”的脚印,瞬间感到“腹中微动”好似怀孕了一般。果然十个月之后姜嫄生下了一子,便是后稷。
显然这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情况大概率是有一日姜嫄外出,在野外她遇到了一位令她心仪的男子,两个人犯下了一些错误之后姜嫄生下后稷。
此时的姜嫄已是帝喾高辛氏的正妃,她担心生子之事无法向他的夫君交代,便将尚在襁褓之中的后稷抛弃在了野外。
由此可见,对于当时的男性来说,想要确保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定是自己的血脉还真是有一定难度的。男性如果希望确保将自己的地位和财产传到血统绝对可靠的儿子手中,最为明智的做法便是不要考虑自己的大儿子。
关于这一点,秦始皇嬴政和他的父王,赵姬和吕不韦可是有话要说的。为了不让自己的身后事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成为千秋万代之后人们都津津乐道的话题,先秦时期的统治者不待见自己的大儿子便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