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楚国的缘起:“蛮王”也是有大智慧的


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新蔡葛陵村发现了一座楚国大墓。墓主人身份十分显赫,乃是战国早期楚国封君平夜君。

当时的楚国已经灭亡了蔡国等一众中原小国占领了今天河南驻马店地区。平夜君作为实力楚国王族被派到这里担任县公,有利于楚国进一步向中原地区扩张

学者们从墓中出土竹简得知,当时楚国王族所祭祀的祖先包括老僮、祝融与鬻熊这三位。

传说颛顼华夏始祖黄帝孙子山海经》中有记载颛顼生老童”,老僮、祝融都是颛顼后裔。根据《国语》记载祝融后裔可以分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共八支,即“祝融八姓”。其中的芈姓便是后来楚国的王族。

如此看来,认为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的楚国王族自然应当去祭祀老僮和祝融。那么另外一位受到祭祀的先祖鬻熊又是何人呢?

夏朝建立以后,“祝融八姓”中的芈姓一族十分衰弱。后世楚人称呼这一时期的先祖为“楚先”,但是这些人的具体事迹基本不可考。当时芈姓一族尚未到达今天的江汉地区,与“楚”之间还没有任何交集。

根据“清华简”中《楚居》一篇的记载,商朝建立后楚人的先祖季连率领族人由今天的河南南部逐步迁徙到了江汉地区。此时的江汉地区人烟稀少、相当荒凉。原本发达的石家河文化经历“禹征三苗”之后未能延续下来,却也给了楚人先祖在当地发展兴旺的机会

鬻熊正是季连的后人。他虽非楚国开国之君,却称得上是开创楚国八百年基业的肇始之主。鬻熊生活时代天下共主乃是商王朝。在商人眼中,芈姓一族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南蛮部落,同野人无异。商人时常会征讨他们,《竹书纪年》中有记载: “(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征讨目的不过是抓捕俘虏,用于祭祀或者殉葬。

当时尚没有楚国、楚地或楚人的称呼。江汉地区包括芈姓一族在内的广大人民都不得不臣服于蛮横的商人,同时在心中与商王朝结下了深深的仇恨。

机会都是留给有智慧之人的,显然鬻熊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部族首领。他敏锐地意识到商命将亡,周道将兴。这不仅仅是他们向商人复仇良机,更是楚人实现建国的绝好契机。

为了表达同周文王合作的诚意,亦或者鬻熊需要有人来为双方结盟牵线搭桥,鬻熊娶了一位任姓之国的女了为妻,而周文王之母也是任姓。

鬻熊的智慧体现在,他本人亲自去投奔文王留下自己儿子熊丽管理部族事务。这很符合当时的政治规则,周文王本人便是如此侍奉商纣王的。这样既能令君王满意于自己的忠诚,又不耽误自己国内的发展

鬻熊显然在治国方面充满智慧史记中有记载“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据说鬻熊去见周文王时,文王觉得他太老了难堪大任。鬻熊答道:“如果您让我去捕捉野兽,那我确实是老了;如果您让我谋划国家大事,那我算得上很年轻。”文王听过后十分赞叹,立即拜鬻熊为师。

然而这对君臣却都没能看到翦商成功的那一天。根据楚人的说法,鬻熊在文王身边为了灭商大计而日夜操劳,最终殚精竭虑而死。
牧野之战后,翦商大业功成周王朝得以建立。然而周初分封的名单里却没有看到楚人。这令当时乃至后世的楚人感到十分不解与不平。今天湖北等地还有着“不服周”的说法意思不服气,不甘心。据说“不服周”一说便是与当年楚人有功于周朝却未能获封诸侯一事有关

是楚人的“蛮夷身份武王与周公旦有意忽略了他们?根据学者的考证,鬻熊投奔文王时年岁甚高。他应当死于拜见文王后不久,此时的周文王没有遭遇“羑里之囚”。鬻熊去世后,他的部族没有继续积极参与周人的翦商大业。从《尚书·牧誓》记载来看,楚人没有参加牧野之战。

鬻熊显然是玩了一手脚踩两条船”。如果周人翦商成功,鬻熊便可以用自己的一条老命为部族换取很多利益;如果周人翦商失败,毕竟鬻熊本人早已死去,作为部族首领的儿子熊丽则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过任何反叛商朝的行为

正当北方因为商周大战,“三监之乱”而打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那些年,冷眼旁观的楚人在做些什么呢?他们的首领熊丽正率领着族人向着南方扩张疆域。我想这一定是鬻熊临行前交代给他的任务吧。

根据《楚居》记载,自熊丽起开始有了楚人之称。王室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出现,很多学者认为熊丽是楚国王室的创始者,可以称得上是楚国开国之君。

与许多开国之君一样,熊丽的出生也有一段传奇故事传说熊丽的母亲妣厉怀孕长达三年,分娩时又遭遇到难产。巫医们不得实施剖腹产,将熊丽从自己母亲的肋骨缝隙中给取了出来的。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同楚字)包裹了她的腹部予以了埋葬。为了纪念妣厉,楚人便称呼自己的国家为“楚”。

到周成王时期,后知后觉的周王室终于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为子爵,允许建国于楚蛮之地。然而这不过是对于既成事实的一种承认罢了,“不服周”的精神却早已刻入了楚人的基因之中。

建国之后的楚人与周王朝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西周灭亡又与楚人的崛起有着怎样的关联?感兴趣朋友可以关注作者,下篇文章继续为大家讲述楚人艰辛的创业历程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