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三千年
南方的楚、吴、越战作一团时,北方的晋国却几乎无动于衷,既没有协助吴国攻打最大的敌人楚国,结果楚国绝境翻盘逐渐恢复;也没有救援曾大力扶持的盟友吴国,结果吴国被越国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此时晋国君权旁落,内部斗争替代外部威胁成为国家主要矛盾,已经无法形成合力劳师远征。
晋国的强大始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其核心区域位于今山西省南部,地势居高临下,太行山脉、吕梁山脉东西拱卫,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滋养,农业生产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山河形胜”。晋国始祖姬虞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在姬姓诸侯国中地位尊贵,相对非姬姓诸侯楚、秦、齐具有天然的外交优势。晋国得以长期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一支天下强军,成语“好整以暇”就是形容其严整有序、从容不迫,在战场上无论胜败都能尽量保持阵型和组织的完整。依靠这支军队,晋国扫荡北狄,南御楚国,让秦国不得东进,让齐国保持恭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强国。
晋国军事制度的标志是“三军六卿”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设置上、中、下三军,每军有主将、副将各一人,中军主将作为三军之首称元帅,后来军数和将数有所变化但大体维持三、六之数,这就是三军六卿。在春秋时期,贵族分为公族、卿族,公族是国君的血缘近亲,包括叔伯、兄弟、子侄、孙辈;卿族则是异姓大臣,与国君没有血缘或只有远亲关系。晋国经历了“曲沃代翼”这一长期残酷的血亲内战,为防历史重演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将公族几乎屠杀一空,甚至连自己不能继承国君的儿子们也或诛杀或驱逐,形成了国君之子居于外国的惯例。晋文公结束十九年的流亡回国即位后,一方面已经没有公族可以任用,一方面要酬谢追随自己流亡的伙伴和支持自己继位的大臣,所以三军的六位主副将全部由异姓大臣即卿族担任。
三军六卿制的进步意义体现在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的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公族手中,血缘亲疏是决定官职高低、权力大小的重要根据,异姓的贤臣良将上升通道十分狭窄。晋国向卿族开放军政大权,国君根据才能和战功决定六卿人选,选材范围扩大的同时,也激励卿族奋勇争先、开拓立功。所以晋国六卿名将贤臣辈出,为晋国的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立下汗马功劳。三军六卿制同时还配套有完善的征兵动员和军功封赏制度,最终打造出“好整以暇”的强大晋军。在晋楚争霸对峙之时,晋国采取疲楚之策,三军轮流出动袭扰楚国,楚国每次都如临大敌全军防备,晋军战斗力可见一斑。
然而在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和等级社会的大背景下,三军六卿制也无法摆脱权力世袭传统的影响,主要有十一个家族把持六卿的职位。这些家族把持军中上下职位掌握了军权,通过军功封赏获得土地、人口、财富,支撑了家族私有的军事力量,这又成为家族争取军职的重要筹码,反复循环后各家族势力不断壮大。春秋时期简陋的政治制度里“军”“政”通常一体,在军权和家族势力的支持下,六卿自然而然开始掌握政治权力。在晋文公儿子晋襄公时,赵盾就以中军主将、三军主帅、六卿之首的身份,兼任大臣之首执政大夫,全面掌管晋国的军事、内政、外交,并形成惯例由一人兼任执政大夫、三军主帅、中军主将。赵盾也成为晋国第一个足以挑战国君的权臣,赵盾的堂弟赵穿杀死了晋襄公的儿子晋灵公,其后的国君晋成公宣布赵盾清白,并赦免了赵穿,弑君之事竟不了了之。随后赵盾主导了官制改革,让卿族开始担任管理国君直属土地与财富的官员,和原本国君直辖的禁卫军统帅。赵盾于公元前601年去世时,晋国君权衰弱,卿族崛起的趋势已经形成。
进入公元前六世纪,随着晋楚争霸的展开,晋国国内国君与卿族之间、卿族内部不同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弑君之事和灭族之祸接连发生,著名传说“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此期间:赵盾去世后其赵氏家族嫡系被国君攻灭,后来故事主角、赵盾之孙、出身旁支的赵武成为赵氏家族继承人并担任六卿职位,又积功成为六卿之首,代表晋国主导了与楚国的“弭兵之盟”。
在国君与卿族的权力博弈中,国君具有天然的Lie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劣势:按照传统国君继位前长期居住于国外,国内缺乏根基;消灭公族后缺少可信的直系血亲协助,时代背景也不允许从基层提拔官员,治理国家只能依赖卿族力量;国君的能力参差不齐,担任六卿职位者都是各自家族中的佼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不断扩张,但国君的直辖势力始终局限于首都一带,新增加的土地和人口主要被各大家族瓜分,卿族逐渐取得相对于国君的实力优势。
到公元前550年,经过政治斗争,之前垄断六卿职位的十一个家族仅剩六家,从此“六卿”也特指这六大家族。此时六卿职位已不再由国君任命,而是六大家族内部根据传统规则与家族实力进行博弈。公元前493年,六大家族中的范氏、中行氏被消灭,剩下智、赵、魏、韩四家。晋国国君也彻底失去了利用各家族之间矛盾腾挪闪转的空间,只能等待家族斗争最后的胜者对其命运的安排。各大家族之间彼此牵制提防,都担心在对外战争中损失自身实力或国内根据地被乘虚而入,所以此时的晋国既不能助吴攻楚,也无法保吴抗越。
公元前455年,四大家族中最强大的智家联合魏、韩,试图消灭赵家。赵家退守根据地晋阳城(今太原),三家联军围城两年并引晋水淹城。晋阳即将陷落之际,发生了历史上的惊天大逆转:利用魏、韩惧怕后续被智家吞并的心理,赵家成功说服两家倒戈攻智,同时掘开堤坝让晋水倒灌智军营地,猝不及防的智军全军覆没。赵魏韩三家顺势诛杀智家全族,瓜分了智家以及晋国剩余的全部土地,史称“三家分晋”。
超级大国晋国轰然倒塌一分为三,通常被认为是春秋时代结束的标志。楚、秦对抗晋、齐的战略均势陡然生变,中原大地势必风云激荡,略显沉寂的历史进程苏醒、加速,华夏即将进入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