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10.变法图强


#上下三千年

春秋初期大约有一百四十个诸侯国,经历不断吞并,到“三家分晋”时仅剩约二十国。汉代史书《战国策》记载了从三家分晋到秦国一统的这段历史,这一时期因而得名“战国”。《战国策》中描述战国时期“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传统强国楚、齐、秦,“三家分晋”时新产生的魏、赵、韩,再加上河北省北部的新兴强国燕,就是战国时代主角号称万乘之国的七大强国,通常称为“战国七雄”。另外还有越、宋、鲁、郑、卫、中山等十余国,逐渐被七雄吞并。战国时周王势力衰微,随着大国君主纷纷称王,几乎与普通诸侯国无异。

战国时各国战略缓冲大大减少,战争规模和烈度不断上升,竞争、冲突、兼并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各国立国数百年,人口日增、制度陈旧、既得利益复杂,“三家分晋”的教训也震慑了各国统治者。在内外部尖锐矛盾的刺激下,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富国强兵,为了争霸天下各国先后开始改革国家制度的变法。所谓变法,变的是周代之法,核心改变逐级分封、权力世袭的政治现实,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政,进而能够集中资源应对战国时期惨烈的灭国战争

变法首先在魏国开始。公元前403年,瓜分晋国三家终于获得天子承认正式成为诸侯国。其中魏国主要国土位于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四面环敌: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赵,国防和生存压力沉重,这或许是魏国最先变法的原因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李悝是法家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其著作《法经》作为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对后世影响颇大。法家学说并不能顾名思义理解现代法律法制概念,其强调人性趋利避害,重视赏罚、威信,倡导君主独揽大权,研究的是强国之法、驭臣之法、治民之法,因此法家学说天然受到君王的青睐。李悝变法的首要措施是取消了由贵族世袭官员,不问出身举贤任能;其次是改革土地公有制度,承认土地产权,清查全国土地增加税收来源;然后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调控稳定粮食价格。魏国因李悝变法的成功强盛百年。

紧随魏国进行变法的是楚国主持人是战国名将吴起吴起本为鲁将,因为魏国变法举贤任能投奔魏国吴起率魏军多次大败秦国,夺取了黄河西岸、陕西东部的大片土地奠定魏国强盛的重要基础,并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兵农分离的常备军队魏国“武卒”。吴起著有兵书吴子》,成为能与孙武并称“孙吴”的军事家。魏文侯去世后,吴起因政治斗争逃离魏国投奔楚国

公元前386年前后,楚悼王重用吴起希望复刻魏国的变法。吴起变法让楚国政治立即焕然一新,同时率楚军接连胜利。然而变法仅五年,支持变法的楚悼王去世,在变法中利益受损楚国贵族立即发动政变杀死吴起楚国变法半途而废。在此后历史中,围绕“变法”的观点之争、权力之争、利益之争还将反复上演,新旧利益集团势必进行激烈甚至血腥的斗争。

战国时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燕国乐毅也曾纷纷主持变法,但真正彻底改革周制、让国家脱胎换骨之人唯有秦国商鞅。公元前362年,新继位的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征召天下贤才,在魏国当官不受重用商鞅前往投奔。深受李悝、吴起影响商鞅,其法家思想治国之术打动了秦孝公。经过若干年的筹划准备,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非王族大臣之首),正式开始变法。

商鞅的变法,基本废除秦国内的封建贵族制度,全面实施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且不再世袭;重新建立了二十等爵位制度,爵位不得世袭,主要依赖军功才能提升爵位;制定了被普遍认为是严苛暴政的秦律,试图对百姓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户籍制度、连坐制度、税赋制度、强制大家族分家、严惩私斗等。在秦律的严格管理之下,百姓非常容易犯法条,除非有爵位抵罪,就要受到残酷的刑罚,这或许是后来秦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第一次让君主命令可以直接传达到田间的每一个农民,让每一个士兵知道自己效忠的对象唯有权力顶端的国君一人,让税收的每一粒谷子都存放在国家的仓库中。中央集权君主专政的“秦制”由此确立,取代了层层分封逐级效忠的“周制”。变法成功之后,重视农业生产军事扩张的“耕战”之策成为秦国国策,而农业生产也是军事扩张服务,秦国逐渐成为一台能够高效利用全国人力物力的战争机器。变法效果立杆见影,商鞅执政时期,本来势弱的秦国击败魏国收回了部分河西之地。

公元前338年大力支持商鞅的秦孝公去世商鞅的变法必然大大得罪了之前拥有封地和世袭官职的旧贵族,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原太子、现国君秦惠文王。旧王遗留的权臣与新王天然存在冲突,再叠加变法时的旧怨和大量旧贵族攻击商鞅被迫逃亡传说因为商鞅自己制定的律令严格细致,导致逃亡外国失败商鞅只有拼死一搏起兵造反,而在“秦制”之下,造反被轻而易举的击败商鞅身死族灭。但他主导的变法成果却得以继续。即便新任的秦惠文王仇恨商鞅,但他也必然喜爱全部权力归于己身的“秦制”,绝不想再回到国内遍地“独立王国”、朝堂全是世袭亲戚的“周制”。

战国群雄唯有秦国变法彻底成功,除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的过人才干,和秦国是立国最晚的诸侯国也大有关系。与他国相比,秦国国内的封建贵族实力相对弱小,国君掌握资源相对最多。反例是楚国,虽然首创了郡县制,但因为地广人稀不得不广泛分封,历经数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封建贵族集团,结果触动贵族利益改革完全不可行,国家资源权力分散,在战国时代不复春秋时代辉煌。同时秦国地处西陲,经济文化落后,长期受到晋国及后来魏国的压制,一直有亡国之忧,这也迫使秦国上下一心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很快具备了实力优势,历代国君希冀的“东进”将马上成为现实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