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是以陕西西安为中心的一块长条状平原,华夏文明之始的周、秦、汉都从这里出发席卷天下。华夏文明主要起源于河南、陕西的部分区域,以函谷关、崤山为界,函谷关以西、陕西部分称关中或关西,以东的河南部分称中原或关东。随着华夏文明地域的扩展,关西和关东指代的范围都有所扩大。
从关中的这块平原出发,向东穿过函谷关能抵达洛阳;向东南能到达湖北的襄阳地区;向西南进入汉中盆地;向西进入甘肃南部;向西北能到达宁夏固原;北面则是陕北高原,连通内蒙包头,抵达农耕区域的边缘;东北方向越过古黄河进入山西,黄河西岸的部分就是“河西”之地,东岸则被称为“河东”或“河内”。
从卫星地形图可以看出关中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可以形成封闭的防御结构:南面是巨大的秦岭,西面是六盘山,北面是进入高原的北山山系,东面是崤山、小秦岭、中条山、太行山等一系列山脉。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从西向东贯穿整个平原,带来交通和灌溉的便利,周的发源地周原就位于关中平原西端、渭河的上游。渭河第一大支流泾河则从北向南在西安附近汇入渭河,这就是镐京、咸阳、长安都在西安附近的原因。翻越秦岭进入更为封闭的汉中盆地,从汉中盆地再翻越大巴山进入成都平原,可以成为关中平原的大后方。
要从外部进入关中平原,必须经过群山之中的特定小道,那么在道路的险要之处设置关塞就可以拒敌于境外。最著名的就是关中平原东部的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内),把守着从关中到中原的大道。东南方向的武关则把守着穿越秦岭,从关中到湖北襄阳的道路,所以这里是秦楚多次大战之地,刘邦也是从这里先入关中。西边的大散关,则同时把守着向南穿越秦岭前往汉中的道路,和向西通过宝鸡连接甘肃天水的道路,秦人先祖就是在这里从甘肃南部进入关中平原。西北方向的萧关则是防备从宁夏固原方向南下的游牧民族的重要关口,犬戎人就是从这里进入关中平原灭亡了西周。这四座名关常被称为“关中四塞”。
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东西长约300公里,西窄东宽,最宽处100公里,最窄处20公里,面积4万平方公里。因为气候变化和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有所下降,随着中华版图的不断扩张,其相对总人口的比例更是大幅降低。所以中华文明和统治的中心逐渐东移,但关中平原依然是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