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释:
译文:
解说:
本章说夷狄与诸夏的文化差异。本章有两种解说方法:夷狄虽然文化落后,但遵守君主的命令,有上下之分,故有君主。不像诸夏各国一样,对君主无礼僭越,没有上下之分,像没有君主一样。指华夏礼崩乐坏,孔子非常忧心。另一种解说为:夷狄人有君主,还不如华夏人没有君主。指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但不懂礼仪,不懂人伦道德,指“夷夏之辨”。据钱穆先生说,不同时期解说的侧重点不同。这种多解性,也彰显了儒家的包容性,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教派,并由此产生无谓的纷争乃至残酷的战争。
春秋时期,少数民族夷狄经常入侵中原华夏各国,王室衰弱,这时齐、晋等大国先后肩负起了“尊王攘夷”的重任,先后拯救了燕、卫等小国,“兴灭国,继绝世”,成为一代霸主,促进了华夏各国的团结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这保全了周代的礼乐文化并传之于后世,“尊王攘夷”与“夷夏之辨”是有积极意义的。
精彩古注疏:
钱穆《论语新解》:《论语》言政治,必本人道之大,尊君亦所以尊道,断无视君位高出于道之意,故知后说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