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论语》3.19 定公问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定公:鲁定公,鲁君,名宋。定,是谥号。哀公之父。

使臣,臣事君:使,使役,使用事,事奉,服侍。

 

译文

定公请教先生:“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事奉君主,如何才能最好呢?”先生回答说:“君主要按照礼节来使用臣子臣子要忠心事君主。”

 

解说:

本章讲述君臣之道。在这里孔子主要着眼于君臣从各自的一方面如何做,没有涉及其它。上级对下级(君对臣)如果不予以尊重、呼来喝去,下级就难于心服口服。如果下级不能忠心耿耿,尽心尽力,那上级也就不会推心置腹,敢于重用。但君臣之道要合于义,才能长久。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人与人关系相处都是相互的,这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

 

君臣关系从大处来讲关乎国家政治稳定。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社会之所以没有走出一治一乱的历史怪圈,就是没有处理君臣之道(参见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在中央集权社会,君权是无限的,并且君主大多长在深宫中,养于妇人之手,不了解社会真实情况民间疾苦,所以难有明君、圣君,“圣君贤相”难于落到实处,也就难有治世、盛世。并且君主是世袭的,难于选择与更换,有贤才不能举,有韬略不能用,社会无法自我更新与救赎,国是日非,只能改朝换代。这是君主专制的最大弊端也是一切专制制度的弊端  

 

精彩古注疏:

毓鋆《毓老师论语》:

君臣以义合,“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这与汉儒接收法家影响强调“君为臣纲”以及后世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的专制政制下的君臣关系颇有不同。后世帝王对臣下、子民的欺侮凌辱,无所不至。孔子竟是氏族制度的承袭拥护者,仍有氏族的原始民主和人道遗风。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