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论语》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小传:

〖宰我〗(前422年一?)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予。春秋鲁国人。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后任齐大夫。他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派他出使齐国楚国。楚昭王认为楚国的官尹中没有任何人的才能可与之相比。

 

宰我主张改革旧礼制,认为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可使礼坏乐崩,应改为守丧一年,遭到孔子的斥责,认为没有“孝弟”之心,是为“不仁”。宰我对孔子为人有深刻的了解,他出使楚国,楚昭王要把一辆华丽的车子送给孔子,他以礼拒收,受到孔子称赞

 

孔子也很爱护他,因其昼寝,而斥之为朽木和粪土。他在孔子弟子中是有建树的人,尝问五帝德及帝系,其文今存《大戴礼·王帝德·帝系》中,使孔子观点得以传播

 

注释

社:土神,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据《毓老师论语》)。此处指社主,祭祀土神时,要立以一木以为神的凭依,即为牌位。此木称为主。

战栗:同“颤栗”,发抖。

成事不说:成事,已成之事。

遂事不谏:遂事,已行之事。

既往不咎:往,过往。咎,追究。

 

译文

哀公问宰我关于社主的事情。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为社主,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宰我又说:“用栗是要使民颤栗,有所畏惧。”先生听到了,说:“已经完成事情不用讲说;已经进行事情不要劝阻;已经过去事情,就不再追究了。”

 

解说:

本章孔子对“哀公问社于宰我”一事评论表现孔子适时度事、宽容大度的精神

 

这段话有一个背景,据《刘氏正义》和苏子由《古史》记述,哀公四年六月,毫社发生火灾。因要重新立社主,因此问宰我。同时哀公想逐去三桓,不敢直言,古时戮人于社,其讬言于“社”,有意于诛也。宰我知道哀公的心意,因此用隐语来回答。“使民战栗”,就是可以驱逐或诛杀三桓。

 

孔子以宰我所答,非立社之意,又启君杀伐之心。因此深深责备宰我,使他以后能谨慎言语与行事

 

后三句话,李炳南先生解释说:“哀公失政,三家僭越,局势已久,不可复说。三家已经遂心成事,宰我进谏,为时已晚,无补于前。宰我虽然言语失宜,但已经过往,我也不再追究。”孔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可以看出宰我的确言语失当。

 

古人从政特别谨慎,在封建社会,一语失当,会诛灭三族。因此特别注重言语的时机分寸,相时而动。

 

精彩古注疏:

陆陇其《四书困勉录》:战栗一言,盖见鲁以忠厚衰微,须以严救之。后此申寒名法亦是欲救衰周之蔽,然其效验亦可睹矣。夫子痛责宰我,防微杜渐,意至深远。(转引自《论语集释》)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