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读书日志--张祥龙《先秦儒家九讲》


刚买了新的笔记Dell,花费5400大洋,要写一点东西才好。

 

张祥龙先生儒学讲座共三门课,整理为三部书,第一部讲孔子,第二部讲先秦儒家,第三部讲汉儒与宋儒。

 

《先秦儒家九讲》一书,从孔子晚年儒家传承,一直到最后荀子,目前读到孟子,精彩纷呈。

 

作者依据史实与自己的感悟分析孔子晚年的焦虑。因为儒家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形态,比较散漫,虽然有不少优秀的弟子传承,毕竟不像宗教一样那么有凝聚力,因此在孔子身后其思想传承生存是一个重大问题。同时孔子被寄予厚望、最杰出的弟子颜回去世,更加深了孔子的忧虑。

 

孔子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将《孝经》传与曾子,一是作《春秋》传与子夏。并将《春秋》采用笔录与口传两种形式,隐秘传下他的思想,在《春秋公羊传》有比较明确的表述。这符合后世一句话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对《春秋》讲的比较细致,隐含其中孔子制礼作乐、开创新制度的内涵。这一部分讲的人比较少,比如历史上的董仲舒、何休、康有为,现在的蒋庆等。由于有帝王专制的限制儒家的真正理想没有实现

 

当然还有其它的传承渠道,只是大多已经泯没不可考。后有“儒分为八”的说法,像颜氏之儒、子游之儒、漆雕开之儒、仲弓之儒等当时都是比较有名的派别。即使如此,孔子一些思想可能还是没有传承下来。比如“孔颜之乐”,只有颜回体悟比较深刻,曾子则比较拘谨,子夏比较重视文献。但是孔子之后,儒家不可避免要衰弱,因为其多得是人文修养,实用性差一些,治国之术则难以切中要害。于是墨家与杨朱相继崛起

 

第四讲讲曾子,着重讲《孝经》,作者继续讲亲子之情。儒家思想扎根于家庭之中,是其生命所在。与其他宗教着重讲上帝、真主,完全是不同的文化形态。同时讲《大学》,但这一段讲的不够精彩。个人认为 大学》中修身的重心在诚意。诚意用现象学来解读可以念头达成一片,不受外界干扰本心自然呈露。但现象学有一个缺点,就是承认先验论。若没有先验论,明德就不容易讲清楚。到达一个境界之后,本心就会显露出来,遂成圣成贤。

 

第五、六讲讲子思与《中庸》,结合出土的楚简讲述天命与性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路线道。突出了情在其中的作用,与李泽厚的观点比较接近。也讲了诚与乐等,一些很少被重视观点。情从广义讲,分为情欲感情,至情至性,就超越个人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怀变成了仁爱。但这部分理解起来仍旧有困难

 

第七、八讲讲孟子心性之学。作者对心一字的了解,还不太符合古人之意。心在中国古代指个人灵魂思想,是虚的,不是实的,起主导作用,但先秦诸儒同时比较重视身体与力行。身心合一提高修养的一个关键。(后继续。)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