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先生说:“士的志向是追求仁道,如果他还对粗劣的衣服和粗粝的食物感到羞耻,那么他就不足以谈论道。”
解说:
本章说士的追求。“士”最早是“国人”中的一个阶层,是贵族的最低阶层,亦耕亦战,最早指武士,后演变为专指文士。士这个阶层的崛起,是在孔夫子兴办教育创立儒家之后。
平常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虽然也能夸夸其谈,但并没有真正明白人生大道。士的志向应该是道,有超越的追求,但常人以为熏习六经只不过是为了增长才干,能学而优则仕。这正是夫子所说的“小人儒”而不是“君子儒”。君子儒当志于道,以天下安危、百姓疾苦为己任;而不是时时想着自己的职位、自己的享受。因此夫子批评那些只追求现实利益的人。当然夫子并没有否定现实利益,而放到首位的应该是道,志向不应该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和转移。
我们为什么没有意志力、没有忍耐力、没有爱心、精神萎靡不振?就是对这个超越性的道认识不清,从而导致价值观崩塌。一退再退,一败再败,从礼仪之邦退化到野蛮世界。孟子有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为惟士为能。”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这是孔门大贤的风采。
在夫子的心中,士应该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重任,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汲汲以求于富贵。后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夫子的精神在士大夫身上传承下来,并担当起了社会中坚的作用,这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动力。
精彩古注疏:
毓鋆《毓老师说论语》:“士”,抱十合一,是读书开始做事时。知道 志于道 行道。
李泽厚《论语今读》:士不只是有知识有文化而已,而是所谓有“使命感”的人,正“知识分子”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