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②。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鹊来燕去自成窠③。
【作者简介】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年七十。年十四,为诸生,与同里归庄善,耿介绝俗,人称“归奇顾怪”。少年时即参加“复社”,见世变日亟,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清兵南下,嗣母王氏绝食卒,遗命勿事二姓。鲁王时,与归庄共起兵,官兵部职方郎中。后去乡避难,遍游华北,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不忘复兴。晚年居华阴,卒于曲沃。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科;次年,修《明史》。大臣争荐之,并坚辞不赴,以布衣终。他学问渊博,著作影响很大。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哲学上,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诗学杜甫,多伤时感事之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注释】
①精卫:鸟名。《山海经 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此诗作于顺治四年,当时清军在南方顺利推进,各地南明势力纷纷失败。诗中表现在不利的形势下,作者恢复故国的决心始终不变。
②尔:指精卫。终古:永远。以上四句是问精卫,以下四句是精卫的答词。
③窠(kē):鸟巢。《玉篇》:“在穴曰窠,在树曰巢。”这二句以燕、鹊衔木自营窠巢,讽刺当时自图安乐富贵的降清、仕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