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王士禛 秋柳(并序)①


#王士禛#杨柳#感怀


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秋日北渚亭书。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镇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注释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间,作者时年二十四岁。王士禛《菜根堂诗集序》: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时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十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然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一时和者数十人。《秋柳》四首那种欲说还休的诗歌语言、含蓄模糊的意象组合,都造成一种半吞半吐的朦胧感,恰与那一代士人阶层在异族高压下逃避现实、徬徨无依的趋向合拍,从而获得心有灵犀的南北唱和效应。有关此四章写作用心,众人猜测纷纭,李兆元云:先生悼明亡之作。第一首追忆太祖开国时,后三首皆咏福王近事也。可作一家之言。
“秋来”二句:以问答形式南京秋柳最使人感伤。残照西风,语本李白《忆秦娥》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下门,故址在今南京城东。李白《杨叛儿》有“何许最关人,乌蹄白门柳”之句。
“他日”二句:写春日燕子在柳丝中穿翔,秋来柳枝在晚风中摇荡。喻盛况不再。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愁生”二句:写流离丧乱之感。黄骢曲:《乐府杂录》:“黄骢叠,太宗中原所乘马,征辽马毙,上叹息,命乐工撰此曲。”乌夜村: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乌。”徐夔注:海盐南三里有乌夜村。
“莫听”二句:用有关吹笛的典故渲染杨柳的哀怨与离愁意绪。三弄笛,见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显贵,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距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玉关,即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后略)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