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有人称赞孔子回答的巧妙。从中看出了儒家的态度,重视生轻视死,将鬼神之事避而不谈、搁置起来。
这与儒家人文教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却少了一些神秘色彩,导致民众对鬼神的敬畏感降低,不够虔敬。墨家对此进行非议,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墨子·公孟》)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
孔子作为一个宗教改革家(何新语),他对于鬼神的体悟是比一般人深刻的。孔子是将对鬼神的敬畏,转化成了内在“德性”的修养。
因为唯有“德”能通“道”,唯有“德”能安身立命,唯有“德”能知天命,唯有“德”能通鬼神。可惜很多人体会不到孔子的良苦用心。
如果仅仅“祭祀”而不“慎德”,仍无法获得鬼神乃至上天(上帝)的庇佑与赐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