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上善若水与泛神论


#老子#孔子家语#泛神论

老子》有一段对水的赞歌,大家耳熟能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孔子家语?三恕第九》也有一段孔子对于水的称赞,与老子之言可谓相得益彰。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老子孔子都把水比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发现了水的无数优点。老子认为水几于道,几乎达到道的水平了。用七个字来表彰其优点,可谓尽善尽美了。

孔子列举了大水(即大江、大河)的德行: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化,共九个方面,并言之有据。

今天我们不论看到黄河长江还是淮河、珠江,首先感受的是水的气势,恣意汪洋,浩浩荡荡。然后感觉是水能滋养万物,所到之处郁郁葱葱、生意盎然,为两岸土地带来无限生机活力,每一条大河都是两岸人民母亲

至于水是否德似君子,则没有多大的感受。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对象,我们有不同的观感呢?

是因为,我们的宇宙观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变了, 我们认识世界范式变了。

孔子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人类虽然进入文明社会已久,人与自然仍能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人还依附自然,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心理认为处处都有神灵存在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日月星辰都是神灵风雨雷电也都是神灵花草树木也有灵性,就连一些小动物也能通灵。一块石头能够修炼成大闹天空的孙悟空,一块石头可以托生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到人间游历一番。你看看古人思维有多神奇。正所谓万物有灵,万物有神,有一个泛神论思想笼罩在人的心灵上。

正因为万物有灵,才会毋不敬(《礼记?曲礼》),才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对于自然、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心理

万物有灵,用场论可以予以部分解释天地万物都有气场在,大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河气场大,小动物也有自己的气场可以影响人,只是影响大有小而已。微不足道的小蚂蚁,也不是可以任意踩踏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友爱自然,而不是肆意妄为的改造自然破坏自然

相信万物有灵,可以有效消除人自高自慢的心理不会轻视任何人,轻视任何事物遇事可以庄重,对人可以诚信。对于微小的事情,也不敢掉以轻心。如孔子所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古人为什么喜欢祭祀,处处讲礼仪?那是祈求神明护佑,唯恐得罪天地鬼神引来厄运。

儒家的不自欺、不愧屋漏,正是相信神明昭昭,潜心以居,对越上帝朱熹语)。 以此来修身,才容易入门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