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父亲”这个称谓代表着责任感和安全感。古时人们一般都称呼父亲为“爹爹”,而现在称呼为“爸爸”,这两个有何不同呢?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爸爸”这个称呼是从外国传来的,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称呼,其实并非如此。“爸”这个字出现于汉末时期,流传至今未曾改变其意思。
清代的经学家王念孙著作的《广雅疏证》里也有讲:“爸者,父声之转”,意思就是“爸爸”就是从父亲这个称呼转换过来的。
拆开来看,“爸”字上面是“父”字,下面是“巴”字。“巴”字在甲骨文里,是一条蛇昂首张口的字形,表示蛇想吃东西,引申出“巴望,期望”之意。
而因为蛇会缠绕攀附东西,所以“巴”字也引申出“攀附依靠”之意,父亲也是孩子所依靠的对象,所以古人就把“父”和“巴”字结合到一起,组成了新的“爸”字。
爹的称谓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广雅》里有讲:“爹 ,父也”。而宋代编纂的《广韵》一书中也有讲:“爹,羌人呼父也”。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称呼,后来传入中原地区。
拆开来看,“爹”字上面是“父”字,下面是“多”字,父当然就是父亲的意思,多就是多子寓意。
在古时,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就会有很多孩子,并且在那个时代十分重视子嗣的繁衍,希望多子多福,所以一般都会将称父亲称为“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