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
1.燕国集结全国兵力,任命乐毅当远征军最高统帅(上将军)。赵国同时任命乐毅兼任赵国宰相:秦国将领斯离,也率军抵达,跟赵、魏、韩军队会合。乐毅身兼五国联军总指挥官,以泰山压顶的威力,向齐国进攻。齐王田地,征召全国武装部队,在济西(济水以西)会战,齐军大败。乐毅请秦军、韩军先行班师(两国跟齐王国边界不接,不能贪图土地,只能劫掠金银财物)。请魏军前往占领故宋国的领土,请赵军前往夺取河间(河北省献县)。乐毅亲自率领燕国远征军,深入齐国,捕捉齐国野战军主力。
燕军将领剧辛说:“齐国强大,燕国弱小,幸而得到其他国家的协助,才把它击破,应该趁战胜余威,夺取边境的城镇关隘,扩张我们的疆土,这项利益是长久的。而今你使用跳蛙战术,把一些城镇关隘,抛开不管,只一味追击。这对齐国并不能造成损失,而燕国也不能得到利益,反而结下世仇,将来一定后悔。”乐毅说:“不然,田地是个昏庸之辈,自以为功勋盖世,才华出众,向来一意孤行,贤能的人都被罢黜,只信任身边的阿谀奉承之徒,行政法令,没有一项不横肆暴虐,人民对他的怨恨,已达沸点。现在大败之初,我们如果乘胜施加压力,他的部下和国民,必然叛变,内部一乱,齐国并不是不可征服。如果不乘胜追击,等到有一天,他忽然觉悟从前的错误,改正过失,体恤关切他的部下和国民,我们就前功尽弃。”遂挥军深入。燕军穷追猛打,齐国人心果然崩溃。田地逃走,乐毅进入首都临淄,把齐国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的祭祀用具,运回燕国。
得到捷报后大喜若狂的姬平,亲自到济上(济水以西)劳军,颁发犒赏,宴请战士。封乐毅昌国君,命他留在齐国招降尚未夺取的城市。
2.田地投奔卫国,卫国国君卫嗣君(名不详),让出皇宫给他下榻,自己称“臣”,供应他所有的用品。然而田地口出恶言,卫国官员立刻反唇相讥。田地住不下去,再投奔邹国(山东省邹城市)、鲁国(山东省曲阜市),态度仍然傲慢,两国拒绝入境。最后,田地逃到莒城(山东省莒县)。楚国派大将淖齿,率军救援齐国,田地任命淖齿当齐国宰相。淖齿却跟燕国秘密结盟,企图瓜分齐国。于是,逮捕田地,斥责他说:“千乘(山东省高青县)、博昌(山东省博兴县)之间,地方数百里,天降血雨,衣服都被污染,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嬴邑(山东省莱芜市)、博邑(山东省泰安市)之间,土地崩裂下陷,看到泉水,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有人趴在宫门外大哭,找人时见不到人,不找时又听到哭声,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天警告你。地崩下陷,是地警告你。有人在宫门大哭,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而你却满不在乎,怎能不杀你?”就在鼓里(山东省莒县南),把田地处死。
【荀况(荀子) 曰:
国家,是天下的利器和权势。得道者掌握国家,则大安乐、大尊荣,积众美之源,世间所有的好事、美事,全都归你!不得道的人掌握了国家呢,则是大危险,大负累,有还不如没有,到了极端情况,你就是想放弃王位,只做一个小老百姓,也得不到,一定要你死!齐湣王(田地)、宋康王(宋偃),就是这个下场。
义立而王:率领全国人民追求礼义,自己率先垂范,绝不违背礼义,就像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诚意正心,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内心就像巨石一样坚固坚定。所任用的人,都是义士,所颁行的法律,都是义法。国家的理想,率领群臣去追求的,都是义志。这样,在下位的百姓,都以道义仰望于上,这国家的根基就奠定稳固了。基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所以说:以义立国,一日之间,就可显白于天下,商汤、周武王就是明证。
信立而霸:德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义也没有都到位。但是,天下之理,纲纪要领,也大概有个规模,奖赏刑罚的标准,已经取信于天下,各方面的要点,臣下百姓们也都基本了解。政令发布之后,虽然有失败错误或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也依法行政,不会随时按自己的利益需要修改规则,欺骗人民。和别国契约盟誓也是一样,一旦承诺,不会发现对自己不利,就反悔背约。能做到这样,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来犯。这些基本标准达到了,盟国必然信赖他,就是处在偏僻的地方,也能威动天下,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宋襄公(子兹甫)、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芈旅),这春秋五霸,就是明证。
权谋立而亡:率领人民追求功利,不主张正义,不维护信誉,唯利是求,对内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对外呢,欺诈盟国,追求大利。“内不修正其所有,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有的东西,不珍惜,不好好干,老惦记着别人的东西。这样一来,臣下百姓没有一个不以诈心来对付上面的。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上下分崩离析。敌国会轻视他,盟国会怀疑他,权谋日行,天天阴谋诡计,争权夺利,殚精竭虑,国家却走向危弱,甚至灭亡,齐湣王(田地)、薛公就是明证。
齐湣王治理强大的齐国,不修礼义,不搞好政治教化的根本,不朝着统一天下的王道前进,而是连车接马,派人不断向各国奔驰游说。当他强势的时候,南足以破楚,西足以拒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灭宋。可是,等到燕、赵起而攻之,就像摧枯拉朽一样,让他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永为后世讲恶人的反面教材。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义、信、权谋这三者,是明主需要谨慎选择的,仁者必须搞明白的。懂得选择的人,可以制服别人;不懂得选择的人,就被别人制服。】
【华杉 曰:
任何事业,都一定是理想主义的,不是实用主义的。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义就是理想,是全天下共同的理想,而信就是道路,君王有信,人民才能在大道上走。
我们习惯了种种“智取某某”,而所谓“智取”,都是巧取豪夺,或者自作聪明。信义无需智取,都靠身体力行。义者,宜也,是大是大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需要权谋智力;信呢,是信誉,承诺的就照做,也不需要思虑衡量。所以王阳明说:“我等用功,不求日增,但求日减,减一分人欲,则多一分天理,这是何等简易,何等洒脱!”权谋思虑,总是因为有非分之想,就像荀子说的“内不修正其所有,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的东西不认真努力、踏踏实实搞好,老惦记想谋取别人的。你只需要把自己搞好,商汤以七十里土地起家,周文王以一百里,但是,他们以义立国,代表了全天下人民的终极梦想,所以完成了王天下的大业。商朝享国六百年,周朝八百年。曹操是权谋之王,他自己说的:“任天下之智力。”但是,当他死后,他的后代智力就玩不过司马懿。你既然是任天下之智力,天下之智力也跟着智力最高的走,这就是轮回。
不可任其私智,但求天下公义。这就是基本原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燕军统帅乐毅十分敬重昼邑(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西〕)人王蠋的贤能名望,下令燕军不得进入昼邑三十里以内;派人敦请王蠋出任官职,王蠋推辞。燕军将领警告他:“你拒绝邀请,我们就对昼邑屠杀。”王蠋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国破君亡,我不能使它生存。现在又用暴力劫持我,与其不义而生,不如求义而死。”于是,在树上自缢。
4.燕军长驱直入,齐国城市,闻风崩溃。乐毅整训部队,严厉禁止抢劫,访求齐国在野的贤才,给他们官爵,敬以上宾之礼,宽减人民赋税,取消田地时代的暴政,务求宽厚,齐国人民一片歌颂。乐毅分兵进击:左路军渡过胶水(山东半岛胶莱河),到达东莱(山东半岛东半部);前路军直达海边(黄海),占领琅邪(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南);右路军沿着济水(古黄河支流)、黄河,进驻阿邑(山东省东阿县)、鄄城(山东省鄄城县),跟魏王部队密切联系;后路军紧靠北海(渤海湾),防守千乘(山东省高青县)。远征军统帅部设临淄(齐首都),祭祀五霸中首霸的姜小白,跟宰相管仲。街头巷里间的正人贤才,都受到表扬。隆重安葬王蠋。齐国国民在燕国得到采邑的有二十余人,被封爵的有一百余人。六个月的时间,占领七十余个城市,一律改为燕国郡县。
5.秦王嬴稷、魏王魏遬、韩王韩咎,在周王国首都洛阳,举行高层会议。